工业园区智慧园区建设模式探究
2020-06-23蒋子泉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蒋子泉 重庆信息通信研究院
一、工业园区智慧园区概述
工业园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连接了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智慧园区既是承担着区域经济和产业的主要集聚区,又是智慧城市的缩影,是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融合发展的重要示范区。智慧园区的建设迎合了当今知识经济、创新、分工协作、信息化等产业发展特点和潮流,提升了园区管理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并以此激发园区中各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园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长远来看,智慧园区的发展潜力巨大,是面向未来的竞争利器,大力推进智慧园区的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慧园区的建设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信息化手段装备过程,它是智慧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的孵化过程,为城市管理、智慧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产业、管理模式等孵化平台,智慧园区已经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二、现状及问题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待加强。虽然目前工业园区有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均已覆盖,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信号差、网络不稳定等问题普遍存在。
2.园区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管理服务方式传统。如办公系统以及园区环保、安防、智能照明等系统建设程度普遍不高,各类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程度不高,园区管理采用传统的人工巡查方式,企业服务以通过纸质函件报送为主,远不能达到建设智慧园区的要求。
3.数据多头采集,企业负担加重。园区管理部门数据统计各自为战现象明显,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资源目录不高,数据统计口径不统一、标准不一致,需企业多次整理上报。
三、建设框架与内容
图1 智慧园区建设拓扑架构
虚拟化平台环境的计算数据中心由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备份设备、灾备系统等组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设备、备份设备采取租用云计算中心硬件资源模式。
通信网络由设备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两部分组成。采取租用云计算中心机房环境,通信网络在互联网部分租用运营商链路。
IOT 物联网作为园区物联网的基础支撑,由视频摄像头、消防传感器、水质监测传感器、废气监测传感器、RFID 射频识别设备、智能电表、智能水表等传感器组成,提供整个园区的无人监测重点区域基础数据自动化采集。
数据库建设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共同构成了基于DaaS 模式的数据服务层。数据库由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生产业务数据库组成,基础数据库、业务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是本期工程的重点建设内容,基础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衍生出生产业务数据库。数据通过数据服务平台向应用层提供数据交换、数据展示和各种应用。
基于PaaS 的应用支撑服务主要为建设领域信息化系统开发者提供软件开发的工具和部署环境。同时,地理信息GIS、统一认证系统、云服务、快速开发框架、园区数据总线等是每个应用系统要融合到整个智慧园区平台中必不可少的支撑软件。
应用系统层主要从园区管理、园区服务、园区物联网三个方向业务需求,通过共享交换与大数据平台打通各业务系统底层数据通道,以管委会的实际需求为核心,面向园区管理者、园区企业提供有效途径,为园区高效发展提供抓手与有力支撑。
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将基于现有业务,建立全局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作业标准、服务体系、技术标准和指标体系等。
信息安全防护建设利用各种信息安全技术,确保信息在其生产、存储、传递和处理各个过程的安全、完整、可用和抗抵赖,切实保障系统的安全。
运维管理体系建设,将基于现有运维环境,进一步完善对本项目新增软硬件设备的管理维护。
四、建设模式
工业级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往往投资大、涉及面广、运行周期长。但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建设内容都由建设单位出资建设。(1)对于园区的基础通信网络的建设,园区应鼓励电信运营商积极参与园区内有线、无线传输网络的建设,建设高覆盖性的4G 或5G 网络,并从企业以及园区人员中获利。(2)对于面向园区企业服务类型的平台建设,建议引入专业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单位建设,第三方可自建园区服务类平台,并通过为企业提供企业服务获得收益,建立长期稳定的运营体系。(3)对于园区管理类的软件或硬件基础设施,建议由建设单位或联合第三方企业成立联合体公司进行建设,保证实施质量。
五、总结
本文从工业园区的智慧园区建设实际出发,根据对一般传统工业园区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工业型园区的重点建设内容并给出了建设实施路径建议,可为有意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业园区管理与服务水平的相关单位提供参考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