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为老终不悔
——记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老年协会会长楼家红
2020-06-23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文、图|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我们目前办公的地方简陋了些,你别介意。”楼家红从自己的工位里走出来,直率地说道。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虽然年龄总体偏大,但一个个干劲十足,工作状态丝毫不比年轻人逊色,工作开展一切井然有序。
志愿精神显初心
自退休已十年有余,楼家红依然奋斗在社区服务工作的一线。随着年岁的增长,无论是体力上还是精神上都渐渐有些心余力绌,她也想过含饴弄孙的生活。“之所以现在依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真的是因为内心强烈的志愿精神。”只是希望能够多付出一些,付出自然有收获。在楼家红看来,收获与名利无关,她珍惜的是那份真挚的情感,那份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更是那份大家对自己付出的认可。她说,这种精神在临汾路街道老年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里并不鲜见,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正值寒冬,仍坚持来协会服务。
无规矩不成方圆
凡事都得立规矩,做到规范化,这样管理、服务才会有成效,这是楼家红始终坚持的。协会作为一家街道内生的社会组织,最初的定位是老人自娱自乐。现在的协会有着多个规范的助老公益项目,多项助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对于这一转型,她有着独到认识。在为社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的“车轮食堂”项目中,为进一步提升公益送餐员的服务质量,楼家红建立了一套评估规范,其中包括送餐的时间、送餐的态度、是否有效送达等相应的评价标准,依据这一标准建立意见反馈机制,进而设立一些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公益送餐员经过一段适应期之后,明显提升了送餐的服务质量。
在协会的入会管理上,规范化同样是她努力的方向。转型前,协会的“自娱自乐”功能决定了入会的流程也相对随意些,只要有老人愿意,基本都能够进入。为了更好地发挥协会的服务功能,楼家红决定采用入会申请制度,从而保证入会人员更年轻化、更具志愿精神。
动之以情入人心
在协会为社区老人开展相关服务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的互助为老模式。作为协会会长,楼家红一直重视低龄老人志愿者不足的问题,低龄老人的志愿服务意愿并不明显。为解决志愿者断层的问题,她首先深入了解了低龄老人平日的兴趣爱好,然后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类似于合唱、编织等文娱活动,先和他们建立联系,培养感情。有了情感基础后,她再尝试让这些低龄老人参与到志愿服务其他老人的活动中,经过几次志愿活动之后,不少低龄老人发现了服务工作的价值,并愿意投入到互助为老的服务中。有老人问她:“等到我们年龄更大了,是否也有人能够服务我们?”在楼家红心中,答案是肯定的。
“工作虽累,但能看到老人的笑脸,获得老百姓的认可,我就感到欣慰了。”楼家红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