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佛家语言精华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2020-06-22赖传锋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赖传锋

【摘 要】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已经融合成为了中国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可是,我们教学实践中所涉及的佛家文化内容却极少,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对佛学的误解过深。其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善恶果报等佛教主张的劝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立足中学语文教学一线,认为采佛家语言之精华,可为学生的语言系统构建锦上添花。

【关键词】佛家语言;语文教学;语言建构

儒道佛三家,最初彼此排斥,最后相互渗透,形成三教融合的格局,共同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浑然整体,三者互补相存,缺一不可,是因为它们都承担着各自不同的文化功能。从根本上看,儒家的“进而入世”和道家的“退而避世”,都体现着人们某种计较成败得失的追求,而佛家则以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对生死祸福等生命遭遇作了系统的说明,并以“一切皆空”、“业报轮回”等理论从根本上化解人们计较得失的心结,提供了以彼岸世界的超越眼光来审视现实人生的特殊视角,引导人们为善去恶、消除贪欲,从而弥补了儒道的某些不足。

可是,笔者粗浅地体会是:教学实践中,儒道光芒四射,而涉及的佛家文化内容却极少。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对佛学的误解过深。佛教虽是一种出世的宗教,固然有其消极的一面,但慈悲为怀、众生平等、善恶果报等主张的劝善作用又岂可小视?许多佛理恰是揭示了宇宙与人生的真谛,佛教的全部要义也通通指向人们精神觉悟的提升。当然,笔者并非是佛教信徒,无意为佛教作宣传,而是因为立足教坛,佛学引发笔者一点粗浅思考。笔者以为,若将饱含“开发智慧,觉悟人生”的佛家语言引入课堂,能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语文作为一门母语教育课程,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扇认识人类文明和民族精神发展的窗户,它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板块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居于首位,它既是思维的表现,又是以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为基点的人文修养的重要载体。可以说,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借助语言文字这个外在媒介来拓展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生命方式。而佛学中有许多蕴含人生智慧的哲理语言,正是建构语言系统极好的元素,很有必要让学生多学习。比如,从《维摩诘经》的“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我们领悟到:一个人欲得净土,当净其心,当心净了,则处处都是桃花源,生而为人就要做一个心态好、有修养的人;从《华严经》的“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领会到:社会是一部大机器,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部件,部件只有在恰当合适的位置上,才能发挥最大效应,因此,我们必须学会摆正位置,安放好自己。即便自己本事大,也尽量不要脱离自己的位置,去越俎代庖。做人就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人生的定位;从虚云大师的“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我们明白了:要学会欣赏。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用心去品察万物,就会发现世俗烟火中也有诗意,山河大地处处都是如来;从《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认识到:世间的三千繁华,看似明艳,其实大都不能久持。真正的豁达,应该放弃眼中的小自在,追求内心的大光明。

其实,语文学科与佛学同是人文科学,都充满人性情感与人道温度,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与佛学都指向生命终极,都是灵动的、充满生命温度的教育。当认真品味佛家語言时,我们可以从佛教那里学到认识世界与自觉自救、自净其意的许多方法。那么,指导和帮助学生建构丰富且健康的语言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语言教学强调“习得”,要求学生通过言语活动去学习言语,去“自悟”。数年来,笔者对佛家语言略有研究,也正是发现它对学生语言系统构建的意义和价值,故而在指导学生上小有尝试,略举几个写作案例如下:

一学生在作文《海林式奇迹见证了中国巨变》中写道:“禅宗有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西方诗人布莱克也说,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可以见到一个天国。在我看来,近日被媒体报道后引起热议的海林事件,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只是禅宗言论中的'一朵花'”和布莱克所说的'一粒沙',却也折射出了中国的巨变。”这是巧妙地把佛家语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镶嵌其中,主题也显然隽永而深刻了。

一学生在作文《保持内心的柔软》中这么写:“保持内心的柔软,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让心中的明镜台高挂,也不教灵魂的菩提树沾染尘埃。”就是巧妙的化用了佛家语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一学生在作文《守望心灵》中这么写:“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不必过于纠结眼前的得失,要学会放下。在佛家眼里,三千繁华不过弹指刹那,百年过后皆为一抔黄沙,如此豁达,令人佩服,即便身不能至,亦心向往之。” 就是借用了佛家语言“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一抔黄沙。”把 “豁达”、“超脱”、“乐观”的主题表现得更出色了。

一学生在作文《站在无底深渊中》中这么写:“面对深渊,悲观者想到了悬崖,而乐观的人想到了桥梁,不同的心态,导致不同的感知和眼界,这正如禅宗所言,人生如蔷薇,弃世者鄙其刺,乐世者乐其芬。”其中“人生如蔷薇,弃世者鄙其刺,乐世者乐其芬”便是引用了禅语来表现“悲观和乐观”这一主题。

凡此种种,能如此运用佛家语言写作文的现象,在笔者所任班级屡见不鲜。学生能如此活用、妙用,笔者也颇感欣慰,充盈着健康向善思想的一篇篇作文,因佛语而点亮,而生辉。

本文所提“佛家语言”,是指佛经名言、经典禅语和诗化佛理语言中充满正能量的语言,自古及今,妙语佳句不胜枚举。纵观中国的文化史,那些受到佛教文化熏陶而有所建树的名人也为数众多。远者有陶渊明、王维、苏轼、朱熹,近者有章太炎、陈寅恪、梁漱溟、弘一法师、丰子恺……他们的篇章著作中,不乏浸透佛理智慧的语言。其实,佛家并不是要求人远离世间,反而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人只有在喧嚣尘世中反而更能得道修行。“红尘里就有菩提”,学生更懂得对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珍惜。王摩诘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说明了:佛在平常日用里,禅寓人生百态中。

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平时用心去发现、去积累,就会发现禅语的美妙,比如,“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这句话可用于“充实”、“圆满”等主题;“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可用于“保持平静”、“甘于淡泊”、“不慕荣利”等主题;“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可用于“修养”、“反思”等主题;“春来草自青,秋至叶飘零。”可用于“顺其自然”、“尊重规律”等主题;“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可用于“修养”、“反思”等主题。日积月累,佛家语言便融合进学习和生活当中了,充满人生智慧的佛家语言系统便自然构建起来了,这种语言的建构应视为一种正方向的力量的施加,是原有的语言系统的完善和补充,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丰富和提升。

站在佛家语言角度观照语文教学,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尝试,亦是一种探索。笔者深切冀望本文的思考与建议能引起语文界同仁继续思考,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朝着建构更完善的语言系统方向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释海空.觉源[M].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2]姚卫群.佛学概论[M].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3]赖水海. 中国佛教文化论[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多识仁波切.佛教理论框架[M].甘肃民族出版社,2002.

[5]陈兵.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绽放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