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世界观”的内涵与外延

2020-06-22明长凤

读天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延内涵

明长凤

摘 要:“生活世界观”下,语文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本真。基于“生活世界观”视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打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促进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生活世界观;内涵;外延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教育逐渐从传统的“科学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过度,教育的重心也由过去的“认知领域”向“生活和生命领域”转变。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已经开始摆脱传统“工具理性”的束缚,促使人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构建更加丰富的教育模式,同时关注个体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课堂为阵地,站在生活世界观的角度来审视教育的价值和使命,注重教学活动的生活意义,以提高人的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小学阶段,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俗称“百科之母”。语文学科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应当根植于现实,立足生活世界观,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一、 “生活世界观”的内涵

“生活世界观”一词源于西方哲学范畴。关于“生活世界观”内涵的阐释,国内外学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我国的教育中,关于“生活世界观”内涵,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理解的。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活世界观”内涵的理解,笔者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现实世界,是人们时时刻刻生活于其中的、具有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真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统一,是集道德、审美等于一体的现实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观”思想的提出,赋予了教师的教学活动独特的意义。就语文学科的教育而言,“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育,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并积极改革创新语文教学,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等有机整合起来,妥善处理文本与生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认知、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 “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学意义

“生活世界观”教育理念的提出,赋予了语文教育更加丰富的内涵,对发挥语文教学的价值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价值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有“百科之母”之称。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具有基础性、启蒙性等特点。语文学科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传统的语文教育,以“认知教育”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继而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低下,写作困难,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语文教育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在“生活世界观”理念指导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本着“生活教育”的思想,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有助于搭建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实践,同时结合生活理解语文知识,充分发挥了语文教育的价值。

(二)促使语文教学任务完成

“生活世界观”下,语文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实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能够让“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同时,教师积极改变过去只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教育现状,将“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起来,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感悟生命、领略生活,学会辨别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努力创造更有价值意义的生存状态。这样的教学,能够使语文教育的内涵更加全面,促使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促使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本着

教育应当以回归生活为根本目的。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完整的、独立的生命个体。“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育,教师将会积极改变过去教育与生活严重脱离的教学状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同时强化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培养。“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育,是促使语文教育回归生活本着的有效途径。

三、 “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一)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体验

“生活世界观”下的语文教育,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体验,通过体验而领悟。

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体验。营造体验情境,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领悟。以《鸟的天堂》教学为例,对于没有见过大榕树的学生而言,很难结合文字真正领悟文本内涵的。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大榕树的动静图直观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大榕树的外形和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其次,强化诵读,涵泳品味。诵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强化学生体验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诵读,指导学生读的技巧和方法,促使学生读出情感、读出内涵,提高教学的质量。

最后,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验。“生活世界观”下,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借助语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验。例如,在《三袋麦子》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本剧表演,这种实践性的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语文体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打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界限

打通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有助于搭建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营造更加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课堂,同时提高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生活,衔接文本内容。同时,善于挖掘文本内涵,延伸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充分彰显语文教育的内涵与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世界观”视域的语文教育,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以“认知教育”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悟,积极建立语文教育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性,全面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艾.“生活世界”觀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9(6).

猜你喜欢

外延内涵
挖掘习题内涵 探究问题本质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硅外延片过渡区控制研究
信息化助力医院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入坑
关于国际法渊源内涵和外延的重新审视
重视科学概念教学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木木相册
寻找色彩与线条间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