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引导在教育中的渗入

2020-06-22王楚慧

读天下 2020年11期

王楚慧

摘 要:全国的中小学的延迟开学,中职学生也开始了线上教育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令不少教师、家长担忧的莫过于学生的自律性。从完成任务的效率和态度的截然不同可以看出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意识引导上的差异。学生将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究其原因在于家庭和學校教育下学生意识引导的缺失。

关键词:意识引导;不可替代性;延迟满足感;精力管理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唯有引导学生真正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成功和有意义。潜意识影响我们的认识模式,认知模式又影响我们的行为。学生表现出来的状态差异根源在于他们的意识形态。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学校传递更多的是学科知识,然而学生未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专业能力。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个人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只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动性和搜索资源的能力,面对专业能力的竞争就不难克服。反之,学生如何在同类竞争者中建立起自身的优势地位,更关键的在于自律性的培养,这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意识引导。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所接触到的中职学生是鲜活和有生命力的。同时,他们也是不成熟的,需要引导的。正确的方向来自判断,判断的能力来自积累。在中职生的年龄,他们的价值判断能力并不健全。家庭作为学生最初的成长环境,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最早的来源地,父母自身价值理念以及意识引导是其基础。由于父辈们经济基础和教育程度不同,有自身的局限性,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能力给予孩子最正向的价值观念传递。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而不成熟的学生面对如此多的价值观念冲击,他们的判断能力并不健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育中渗入意识引导就益发重要和关键。

一、 教育工作者的言传身教是在教育中渗入意识引导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是接触学生最多,也是最有机会传递正面教育的对象。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关键。学生的观察和感受是非常敏锐的,作为教师,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和资源在传递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渗入对学生的意识引导教育,是当下教育的迫切需要。作为班主任仅靠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教育,其效果是明显不足的。这需要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利用每一堂课,每一次机会,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针对性的结合当下的时事,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感受,去聆听更多的声音,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判断。

二、 引导学生打破舒适圈,跳出温水煮青蛙的困境

大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人都有追求舒适的本能,懒散的状态是舒服的。在父母的庇护下,不少学生对未来进入社会即将面临的压力不自知,家庭营造的环境就像温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社会的鞭挞,以至于他们认知中的社会就像家庭学校那么安全舒服。而作为学校,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给学生传递真实的社会现状,引导学生认知真实的生存环境和竞争,引导学生跳出校园的舒适圈,看到未来要面临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三、 引导学生认识资源的有限性,能力的不可替代性

年轻一代生活在相对物质生活较为充裕的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很多行业的初级工作者日益被替代。大部分的学生并没有感受到社会的危机,因为他们身后有父母作为后盾。而事实上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职场人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时候遇到企业危机往往容易被淘汰。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需要引导学生去认识的。学生只有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感受到危机,才有可能在危机意识的鞭笞下去努力,去打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四、 引导学生延迟满足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所谓延迟满足感在于鼓励学生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投入时间,为了长远结果而延缓即时满足感,培养学生在等待中的自我控制能力。游戏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其可以获得即时的满足感,而很多具备长远价值的事情在坚持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艰辛,容易被放弃。人生是一场长期的投资,如果专注于短期利益,那在人生的后半场就容易落下风。教育者和家庭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教师只能陪伴自己人生的一程。而在人生的列车上,只有自己能够永远陪伴自己。没有了家庭的后盾,如何打造自己的铠甲,遇到危机有足够的能力积累可以化解。这需要学生在人生的前半部分适当延迟自己的满足感,投入时间和精力到有价值的事情上,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五、 引导学生进行精力管理

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年轻一代,面对着快速的生活节奏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就很关键。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前半场过度地消耗自身的精力,等到冲刺的时候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天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学生不懂得判断,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投入过多的精力,人生更多的可能性就会被限制。引导学生学会精力管理,正视现实,明确目标,付诸行动,把精力投入到刀刃上。这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精力管理像是一种武器,掌握它的诀窍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战场上更迅速地掌握主动权。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被社会寄予了厚望。我们的基本功和技巧可以在年月中不断磨炼,经验的积累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各种职业挑战。而唯有价值观,对职业的担当和责任是决定我们最后是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还是一个过客。弘毅之士,以仁为己任。教师的仁,体现为对学生的博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担当。我们要做的是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照本宣科容易,传递知识容易,而意识引导是正确、不易的事,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坚守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彼德森.人生十二法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2]施瓦茨.精力管理[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