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思维法在高中政治解题中的运用分析

2020-06-22吴捷建

读天下 2020年13期
关键词:客体时事政治审题

吴捷建

摘 要: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的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在政治学科的解题上,要指导学生正确的审题,理清材料与课内知识的关系,运用正确的语言做出答案。

关键词:高中;政治;关系思维法

高中政治出现的题目一般给出一段具体情境的描述,解題的关键就在于对情境材料的解读,学生要学会运用关系思维法找出材料与教材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辩证的思维围绕设问形成答案。

一、 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关系思维法判定中心

对于高中的政治题目来说,一般不会只针对一个知识点来考查,而是将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提取出有用信息,总结出材料中心思想的解题能力。高中的政治题目的材料在表达观点时,一般是分层来表达,一个观点往往对应一个关系,这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将二者结合来进行审题,就能够把握住材料的中心。主体对应的客观对象就是客体,如经济生活包括企业和消费者等。而客体具有被动的属性,也就是主体所做出的反应。高中政治的主观题给出的信息就是材料和问题,所以教会学生从问题入手,通过问题来确定主题,然后通过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行为,进而来弄清楚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如高考真题2014年重新修订的《预算法》中规定,“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以经批准的预算为依据,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问题为“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怎样强化对预算的管理”。通过材料的阅读,很容易确定主体为政府,再根据主体的行为来确定客体,材料中有政府对人大、政府对预算法等关系。注意分层来寻找,一般一个句号是一层。通过对主体与客体的分析,才能有效提炼出材料的中心。

二、 “一和多”的关系思维法串联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就是对知识进行复习的过程,高中的政治知识可以从模块知识、单元知识以及核心考点来入手,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一和多”的关系思维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的效率,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建构体系。

“一和多”的关系思维一方面是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入手,也就是学会通过知识间关系进行联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题目中出现的核心词汇进行联想,将其有关的知识串联起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知识联想过程是一个推理的过程,所以在联想时要满足逻辑思维关系的要求,这样才能建立出一个正确的知识关系网。教师在这个关系思维的培养中最重要不是教学生怎样去思考,给出学生的思考方向,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开创思考的方向,并对学生的新颖的想法给予支持的态度。例如,教师给出“服务业”这一关键词,让学生由此进行发散性思考,学生就会联想到第三产业的知识,接下来就涉及了就业的相关知识,有就业就会产生消费,这就需要扩大内需,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增效。只要学生能够根据关系词进行合理的推导,就能够独立的建立起一个正确的知识关系网。

“一和多”的关系思维的另一方面就是对学生聚合思维进行针对性的培养。聚合思维就是以一个知识点为核心,向外延伸出与之有联系的知识点,就是从一个点出发,向外做射线的过程。例如,以“价格”为中心词汇,学生就会想到价格与价值,价格与供求,价格与纸币,价格与消费等等。在平时的复习时对学生进行这种思维的培养,这样在做题时,就可以通过提炼材料中的核心词汇,然后通过聚合思维,整合知识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问题的方向,筛选出有用的答案信息。

三、 原理与材料相结合的关系思维法进行造句

要想在高中政治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就要在做题时,明确审题和作答方法。笔者通过对历年高中政治的答案分析,总结出政治题的答案是由时事政治、教材知识点、试题的材料信息三部分组成。但是答案不是三部分简单的相加就可以,而是需要学生对材料的内容与教材相应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加上时事政治的内容,将三者的内容进行高度融合,这就是答题的难度所在。学生一对时事政治的方面了解不足,而且对于时事政治的语言的理解存在问题,不能准确把握时事政治所要表达的中心问题,这就会使学生在答题时没有方向。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三方面来进行审题,进而找出其中逻辑关系。第一,对于题目中涉及的教材内容就是解题中需要运用的原理知识;第二,同一题目的材料之间的关系;第三,根据材料中涉及的原理与时事政治的热点问题相联系。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后,将三者有机结合,进行造句就可以了,但是有些题目的材料之间找不到联系的点,这种情况应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与时事政治相联系,组织语言作答就可以。

四、 “三段式”的关系思维法完善作答

高中政治在作答时,需要提供充足的论据,并进行论证,所以采用三段式的方式能够使作答的逻辑思维更加的清晰。第一段需要明确问题的关系,提炼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第二段,要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阐述,是论证阶段;第三段,简要总结得出结论,进一步补充说明,再次强调论证的问题。

五、 结束语

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正说明了教会学生解题方法的重要性,所以教师要在高中政治学科的解题讲解上,注重对关系思维法的渗透,让学生逐渐提高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东亮.三步审题法在高中政治解题目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高考,2013(4).

[2]唐仕健.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政治试题评析与思考[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4(8).

猜你喜欢

客体时事政治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浅议犯罪客体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意义
以时事政治为依托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新探
试析期货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