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陈氏群英谱

2020-06-22若雨

国企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陈氏家族泰国

若雨

他把自己创办的总资产达3000亿人民币的银行捐给了泰国,因此成了整个泰国的英雄。除了盘古银行,他还拥有140家保险、金融、船务公司。

陈弼臣当年仅靠着8块钱白手起家,如今陈氏已富过三代,代代出英雄……

“炒黄金”的潮汕仔

作为陈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者,1910年陈弼臣出生在泰国一个普通华人家庭,他从小的成长环境与大多数泰国小孩一样,除了贫困就是生活的艱辛。

1912年,2岁的陈弼臣跟着父母第一次回到家乡潮汕,尽管家里很穷但他读书非常用功,加上自己聪明伶俐,10来岁的时候他便以非常好的成绩考入了潮汕最好的中学,前途一片光明。

后来,由于家里出不起学费,陈弼臣被迫辍学,只好去药店当学徒,谋口饭吃。

1927年,17岁的陈弼臣重新回到泰国,靠着身上仅有的8元钱开启了他的传奇人生。尽管有一腔热血,但由于离开泰国太久,他根本就不会说泰语。为了能够生存下去,酒楼的跑堂、码头搬运工、厨师,在换过很多工作后终于凭借自己读过的那几年书成功谋得一个在木材行做会计的机会。

几年后,在木材行业摸爬滚打的陈弼臣开始创业,不过创业资金成为最大问题。尽管当时在南洋的华人众多,但华商地位很低,华商创业亦很难拿到当地和外资银行贷款。从那时起,有效解决华商资金问题便成为了陈弼臣之后创办盘谷银行的初衷。

20世纪30-40年代,战争席卷了全球,陈弼臣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盛年买古董,荒年买黄金”经商思路,果断关掉其他生意,一心一意干起黄金买卖。天公作美,在陈弼臣做黄金生意后,短时间内金价暴涨20倍,陈弼臣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老板,变成了名振一方的大富豪。

战争结束后,为了迅速振兴和刺激经济,泰国政府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1944年,陈弼臣与几位好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盘谷银行,创立初期主要服务于南洋的华商。谁也没想到,在陈弼臣的精心打理下,盘谷从一家无人问津的小银行很快成长为一家极具竞争力的银行。

特别是当时东南亚有非常多的华侨,华商借钱很难,外资银行要收取100%保证金,盘谷银行一改常态,只收华商10%保证金,很快成为东南亚华商的融资首选。在侨汇业务方面,他还非常善于利用侨汇业务时间差,资金每次经过香港的时候,他都用资金在香港炒作,获利颇丰。

50年代后期,陈弼臣效仿香港同行,开始吸引民间小额存款,这一时期盘谷银行发展非常快速。60年代,陈弼臣还去印尼帮助福建人林绍良在印尼建立银行。后来林绍良也在陈弼臣的帮助下成为了世界十大富豪之一。

如今,盘谷银行已经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银行,总资产达到3000亿人民币。不过陈弼臣却把这3000亿人民币的资产都捐给了泰国,让盘谷银行成为了泰国全体人民的银行。因为此举陈弼臣也成为了整个泰国的英雄。除了盘谷银行,陈弼臣还拥有140家保险、金融、船务公司,在他的努力下开启了陈氏家族的波澜历史。

保险银行分伯仲

陈弼臣一生有6个儿子、1个女儿,他们分别继承了家族的银行、保险、百货、酒店等生意。其中有两个儿子陈有汉和陈有庆最有名,一个留在泰国继续管理盘谷银行,一个去了香港发展亚洲金融集团,都是知名的企业家。

陈氏家族的香港业务,开创之初非常偶然。1957年,泰国发生政变,陈弼臣支持的一方不幸倒台,他不得不远赴香港另谋出路。此时,恰逢香港汕头商业银行经营不善急需注资,香港有股东方力邀陈弼臣共同经营,经过细致考察陈弼臣强势入股,1965年该银行更名为香港商业银行,成为陈氏家族的又一大支柱产业。

陈有庆作为陈家长子,继承了陈弼臣精明干练的作风,他白天工作,晚上去夜校读书,学习各种会计、金融等课程,为以后的金融人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泰国市场毕竟有限,陈家要把生意做大就必须跳出泰国。

23岁的时候,陈有庆到了香港,创办了自己的事业——亚洲保险公司,并逐步发展成为香港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1990年,为了更好的优化家族香港业务,陈有庆推动香港商业银行跟亚洲保险合并,成立了亚洲金融集团并在香港上市,陈家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生于1934年的陈有汉,家中兄弟排行老二,继承了家族在泰国的生意,主要经营盘谷银行。陈有汉先是被父亲送到香港广大高级会计学院学会计,后回到泰国盘谷银行做短期实习,不久又远赴英国留学。正因为在英国留学经历,让陈有汉对欧美经济制度、国际金融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极大弥补了父亲在金融专业知识层面的欠缺和不足。

1957年,从伦敦银行学院学成归来的陈有汉再次回到泰国,正式在家族企业工作。他加入银行是从低层做起,这也是父亲陈弼臣的特别安排。为了培养和训练他的全局思维,陈有汉成为银行高层之前,几乎做过银行每个基础岗位,只有熟悉一个岗位后,父亲才会让他去下一个岗位工作。

1963年起,陈有汉先后调任银行董事、副经理、总裁助理等职。1980年3月,陈有汉凭借自己的实力,获得了董事会一致认可,正式接棒出任泰国盘谷银行总裁。此时,距离他25岁正式进入盘谷银行已经历了整整21年的磨炼。

正是由于他的努力,盘谷银行逐渐成为东南亚最大私人商业银行、泰国金融支柱、泰国四大华人金融财团之一。陈有汉也被美国《财富》杂志评选为“1990年亚洲25位杰出银行家之一”,被亚太银行家协会颁授“卓越银行家最高荣誉奖”。

“老板儿子”会从政

陈弼臣的后代都非常争气,除了儿子辈外,28名孙子辈成员也是人才辈出,最有名的当属香港政府智囊陈智思。

陈智思1965年生于香港,他的父亲是陈有庆,在完成初中学习后即赴美国留学。1989年,陈智思回到香港,立志做银行家的他却被父亲陈有庆分派到保险业,要求他帮助家族打理保险业务。

进入保险公司后,陈智思从中层做起,他边学边干很快就在保险行业小有成就。多年后,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专访时,陈智思称当年在家族保险公司的一个困惑是,很难区别身份和能力,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即使你做的再好,都会有人说你是老板的儿子。

1998年,回归后的香港要进行立法会选举,保险界拥有一个名额,为了家族荣耀和利益,年轻的陈智思代表亚洲保险走向前台。这一年陈智思仅有33岁,在保险界亦是菜鸟,而他的竞争对手是三位在保险界摸爬滚打数十年的老前辈,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在选举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立法会议员。

2002年,陈智思荣膺太平绅士衔,41岁即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金紫荆星章。与陈氏家族的第一和第二代掌门人不同,在商界叱咤风云的陈智思,常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社会,积极投身政界并关注社会事务。

他是香港特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召集人、活化已修复堆填区资助计划督导委员会主席、降低食物中盐和糖委员会主席、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席、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限公司主席;并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古物咨询委员会主席、活化历史建筑咨询委员会主席,及司法人员薪俸及服务条件常务委员会主席,这一长串政界和社会各界的履历,是陈智思二十年来从政道路上为香港全社会服务的印记。

陈智思常说,从小时候起,爷爷便是自己的模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像爷爷一样受到人们的尊重,而这种尊重不是光看财富,而是一种真正帮助到他人后得到的尊重。

富过三代“做基层”

目前,陈氏家族成员横跨泰国、中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数量已经达到了108人,很多小辈成员从小便被送至国外念书,甚至已经移居国外根本就不认识。陈氏家族的第三代扛旗人陈智思希望第四代中能够出现一位家族领军人物,接过家族舵手,像他一样肩负起沟通香港和泰国家族成员的重任。

其實,早在香港金融界声名鹊起的同时,陈智思已开始意识到香港陈氏家族和泰国陈氏家族间必须强化联系,不然将有分道扬镳的风险。

一种方法是家族聚会。泰国家族成员和香港的家族成员每年都要固定会见三四次,通过面对面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家族成员间的了解,但有个棘手的问题是其他时候就基本上没什么联系,这种家庭聚会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应酬和任务。

另一个好办法是,通过生意上的合作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过去,陈氏二代成员间相互持股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家族成员间的互动,但这种互为股东的方式对家族成员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两个家族分支间需要的是更紧密的伙伴关系。

中国的改革开放给他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身处泰国的陈氏家族希望在中国经济的蛋糕中分一杯羹,但由于对中国大陆市场缺乏了解,盘谷银行在大陆的发展并不顺利。相比之下,香港陈氏家族的亚洲保险集团则在大陆与中国人保(PICC)发展人寿保险业务,并且发展迅速,利润丰厚。两大家族分支开始合作在大陆发展业务。例如,双方一起在上海嘉定地区开发房地产业务;计划一起在南沙、广州、上海引入国际品牌开设国际学校等,从生意角度真正拉近了距离。

古话说“富不过三代”,目前已富三代甚至富四代的陈氏家族却用事实打破了这一魔咒,70多年来其事业遍布金融银行、保险、医疗教育等行业。有人问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庆,陈氏家族依然昌盛的秘诀是什么?陈有庆说,自己的家族在交接班问题上是平稳和顺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基层做起。

从基层做起,多么通俗易懂的理念,也许这就是很多企业家苦苦追寻却不得而知的家族企业经久不衰的秘籍。

陈氏家族用事实打破了‘富不过三代这一魔咒,70多年来其事业遍布金融、保险、医疗、教育、船务等多个行业,拥有140家公司。陈氏家族能够长久昌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基层做起。 1944年,陈弼臣与几位好朋友一起发起成立了盘谷银行,创立初期主要服务于南洋的华商。谁也没想到,在陈弼臣的精心打理下,盘古从一家无人问津的小银行很快发展成为泰国最大的银行,总资产达到3000亿人民币。

猜你喜欢

陈氏家族泰国
义宁陈氏家风
陈远
林挺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陈氏兄弟
新年游泰国
去泰国啦
我的泰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