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临近住宅基坑微型桩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2020-06-22王神送许二雄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

王神送 许二雄

摘 要 本文介绍了郑州市某住宅项目临近住宅基坑微型桩支护施工技术,简述了微型桩整体施工顺序安排、机械选择、工艺流程、质量要求及微型桩基坑监测。为其他同类或类似的微型桩基坑支护工程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临近住宅基坑;施工技术;微型桩支护

1工程概况

1.1 工程介绍

某住宅项目建筑面积141198.46平方米。占地面积为43224.01

平方米,包括7栋高层住宅、3栋六层洋房以及1栋二层幼儿园。基坑平面大致为矩形,周长为874m,面积为37928m?,基坑开挖深度为2.15m~7.15m。本工程东南侧采用微型桩支护、其余基坑周边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法;本工程为临时支护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1年。如图1、图2根据地勘报告知,本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25.0m左右(从自然地面标高157.0m算起),地下水位高程为132.0m,不需要考虑基坑降水,但应做好防排水措施[1]。

1.2 微型桩技术参数

微型桩施工采用钻机成孔,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放置事先加工好的?89焊管(壁厚不小于3mm,下部2.0m加工成花管),填充碎石至孔口后立即注浆,最终注浆压力不小于2.0MPa。如图3。

2微型桩基坑支护整体施工顺序安排

①为保证土体稳定,微型桩基坑支护应严格控制整体施工顺序,微型桩施工应严格按照坡顶定位孔位从中间向两边依次对称施工。②为保证临近住宅结构安全,待微型桩施工完毕后养护至同养试块强度大于等于100%,方可从上至下开挖基坑边坡至设计坡度。③土钉施工、注浆施工、喷射坡面混凝土、挡水墙施工[2]。

3微型桩基坑支护施工

3.1 机械选择

3.2 微型桩施工工艺流程

平整场地→注浆钢管制作焊接→测量放线→孔距定位→钻孔机就位钻孔→成孔→注浆机安装→安装下放钢管→细石填充→安装注浆管→拌制水泥浆→注水泥浆→二次加压注浆→三次加压注浆只至上口翻浆[3]。

(1)钻孔前需先将障碍物清除,并事先了解好坡顶地下预埋管线、障碍物情况。

(2)钢管制作焊接:根据7m深度进行下料,焊接钢管焊缝应经检测合格方可使用。

(3)测量放线:根据设计要求的间距、排距及设计提供的标高进行测量放线。

(4)孔距定位:根据设计的孔洞直径、间距、排距使用筷子打入地下进行定位。

(5)就位钻孔:将钻孔机安放在指定位置,安放水平,防止倾斜;将钻杆抬至钻机旁,水管与钻杆接在一起,启动钻机与水管,慢慢钻进;每进深2m需要接一次钻杆,直至得到设计有效深度。

(6)清孔:在注水泥浆前,要对桩孔进行清孔,使孔内泥浆全部排出,要求孔底沉渣厚度不大50mm。

(7)注浆机安装:在现场指定位置固定注浆机,电源由指定的配电箱接入,注浆管需装设压力表,注浆压力为0.5Mpa,水灰比控制在0.4~0.5之间,注浆后暂不拔管,直至水泥浆从管外流出为止,拔出注浆管,密封钢管端部,加压数分钟,待水泥浆再次从钢管外流出为止。

(8)安装下方钢管:待孔清洗后及时在孔内安装预先制作好的钢管,钢管露出地面200mm,便于接入注浆管。

(9)细石填充:在下入好钢管的外侧进行细石填充,细石填充采用人工进行,使用手推车运输到现场,采用人工振荡入孔,直至填满为止。

(10)安装注浆管:细石填充完毕后,要及时进行注浆,注浆管由注浆机直接接入到下入孔内的钢管上,接口采用丝扣连接,注浆管采用橡胶管输送。

(11)预制水泥:水泥浆采用专用机械进行拌制,水灰比控制在0.4-0.5之间。

(12)多次加压注浆:因一次注浆难以得到冲盈系数要求,得到注浆压力为0.5MPa,需要多次间隙注浆,一般为三到五次,直至細石填充中翻浆为止,如图4。

3.3 微型桩施工质量要求

(1)微型桩施工中,应仔细测量孔深、钢管长度及注浆管长度,避免假桩断桩现象。

(2)严格控制桩顶桩底标高。一般在钢管上口焊接一根钢筋,钢筋直径为20,长度为0.5m,来避免钢管下落。

(3)桩位偏差不得大于50mm,桩径偏差不得大于4%,垂直度不超过1%。

(4)施工过程中必须随时检查施工记录,并对照规定的施工工艺对每根工程桩进行质量评定,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桩长、桩径、注浆、压力、石子级配等。

(5)成孔前为保证桩的垂直度,需有水平尺前后、左右调整好钻机的平整度,为控制桩位偏差,成孔前先用仪器精确定出桩位,每个桩位上订上筷子,开钻时,钻心中心对准筷子头方可开钻。为保证桩径开钻前要用尺子测量钻头尺寸,发现直径不够立即调换或补焊钻头。因成孔为钻机带水成孔,成孔至设计标高后,要用钻机直接洗孔,目测孔内泥浆不再浑浊方可放置钢管投放石料。

(6)水泥浆液要严格按照0.4~0.5:1的比例配置,配置时水泥没每袋50公斤计算,水的用量在水箱内画上刻度线,水泥浆在搅拌桶内至少搅拌3分钟后才可以开始注浆,从而达到搅拌均匀。如果因设备出故障或其他原因致使浆液搅拌时间超过30分钟,浆液废弃。

(7)施工过程中对每个施工班组及时检查,检查重点是桩长、水灰比、水泥用量。桩长可直接量注浆钢管长度,水灰比可直接用比重计现场检测,每注完10根桩以后,要及时核实水泥实际用量,如果以上不符合设计要求要及时调整,并对已施工过的桩进行补灌[4]。

3.4 基坑监测

(1)基坑监测点位布置

基坑开挖时伴随着土方的大量卸载,水土压力重新分布,原有的平衡体系被打破,支护结构作为维持新平衡体系的重要存在,承受水土压力而产生变形,桩顶位置产生水平位移和沉降。为反应施工期间微型桩支护体系变形情况,微型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监测是必不可少的监测内容。

监测点设置于微型桩顶部,预埋钢筋或用冲击钻在设计位置处钻孔后埋入钢筋并灌注混凝土,并在顶部刻上“+”标记作为监测桩顶水平位移测点与沉降位移点。

微型桩基坑支护段长度60m,延基坑长度方向每隔 10m 布设一点,共计6个检测点。

(2)基坑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期间:监测频率为1次/2d,地板浇筑后:浇筑天数≤7天,监测频率为2次/d,浇筑后7天-28天,监测频率为1次/d;浇筑天数>28天,监测频率为1次/3d。

(3)基坑监测记录

1)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均应该有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如图4,如图5。

2)基坑工程巡视检查内容包括:

①支护结构: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基坑有无涌土、流沙、管涌。

②施工情况:a、开挖后暴露的土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b、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及支撑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c、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

③基坑周边:a、周边道路(地面)有无裂缝、沉陷;b、邻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④监测设施:a、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b、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c、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3)巡视检查以目测为主,可辅以锤、钎、量尺、放大镜等工器具以及摄像、摄影等设备进行。

(4)对自然条件、支護结构、施工工况、周边环境、监测设施等的巡视检查情况应做好记录。检查记录应及时整理,并与仪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5)巡视检查如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5]。

4结束语

(1)如遇类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应查阅相关地质资料,提前确定基坑周边及地下障碍物详细准确信息。

(2)如遇类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应提前规划整体土方开挖、支护施工顺序,严格控制基坑支护方案施工,对于土方开挖坡度、土方开挖顺序、支护结构施工等影响基坑安全风险的关键指标应予以足够重视。

(3)如遇类似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应做好基坑监测记录,基坑监测是基坑安全控制中的最后一环,应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要求监测,确保基坑工程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4]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5]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