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策略

2020-06-22安魁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

安魁

摘 要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各类工程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对建筑设计提出的要求是综合性的,想取得好的建筑设计效果,需要把握住科学的原则,在设计方法上求创新,从建筑专业角度和设计应用角度全面满足学校建筑设计的要求。本文就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 学校建筑;建筑设计;创新

引言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在发展教育事业时,应关注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而校园建筑就是最为关键的硬件设施之一,故在对学校建筑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关注校园浓厚的文化氛围的营造,同时也要关注对鲜明时代特色的融入。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要提高校园建筑的适用性与实用性,实现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

1基于创新角度的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1.1 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

学校建筑设计要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求,主要是从教育教学开展的设备和条件平台需求的角度来讲的。从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角度入手,随着教育教学目标的更新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开始不断出现,这些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方面通过创造相应的教育教学开展平台来实现的,这就会涉及建筑设计中的学校主体建筑结构的功能和条件的满足问题,也是设计工作中需要满足的一项基本要求。

1.2 注重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校园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贯彻和落实的理念之一。生态化设计与创新设计具有内涵上的一致性,生态化设计也是校园建筑创新设计的重要发展动向。基于生态设计理念,在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应关注对自然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在设计建筑朝向时,也要充分地考虑建筑节能效益。

1.3 注重可持续性

关于可持续性的问题,主要包含两层具体的含义。第一,设计中应考虑设计方案本身的可行性,避免为了追求设计效果而在实际的设计环节出现设计要求无法实现的问题。第二,在设计中应考虑如何更好地解决施工环节的具体问题,避免在设计环节为具体的施工建设环节制造障碍和困难,为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和最终的建筑施工效果提供保障。

1.4 注重个性化设计

对校园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关注对校园历史的延续,同时也要关注彰显出校园建筑的个性化内涵,关注对校园建筑的特色设计。在个性化设计理念下,设计人员要结合地区资源优势与特色,提高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在尊重多元文化的基础上考虑城乡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学校进行个性化设计[1]。

2学校建筑设计的创新策略

2.1 结合学校自身的地域文化特色

每一个学校所处于的具体位置有所不同,而每一个地区中所呈现出的地域文化也是不同的,那么为了更好地让学校和整个地域呈现一致性,可以在相应的学校建筑物中融入相应的地域文化建筑设计的内容,也透过了整个学校的建筑来反映了该地区的民族文化一个学校的建筑物能够长久的留存下来,这和学校的建筑物结合当地地域文化有着很大的联系。比如说,如果一些学校处于一种温热的环境内,那么在进行相应学校建筑时,可以选择一种高空的建筑,像竹屋等建筑都可以成为学校建筑物考虑的对象,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学校建筑内出现一种潮热的问题。除此之外,在进行先进学校建筑时,还需要考虑学校周围的环境气候等条件。比如说我国的南北方的气候和条件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南方地区雨水较多,比较潮湿,所以在建筑物屋顶的设计上更多地去选择坡屋顶,这样是有利于雨水进行排放,防止雨水在房屋建筑上进行堆积。另外,南方地区的学校建筑也是比较矮小,这样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加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相对于南方来说,北方雨水较少,光照比较充足,所以学校房屋屋顶的设计一般是平面的,而且楼层要比较的高,像很多北方学校的宿舍楼,楼层一般都要比南方学校的楼层要高。比如,处于中部地区的河南工业大学,其中宿舍楼层可以高达十几层,是这种高楼层的宿舍楼设计也节约了相应的房屋资源,有利于进行学生的扩招,实现学校资源的全方面提升。另外,结合相应的地域文化在学校的建筑物中,对于当地的学生来说,可以很好地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更是自己情感以及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学生处于该学校时会更加亲切和自然,有利于学生在学校更好地成长[2]。

2.2 保障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

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学校建筑的教育功能可以通过校园教育氛围的构建来实现。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开展学校建筑设计时,需要营造良好的教育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校教育的任务,加强学校建筑设计中新型材料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创新学校建筑的色彩搭配与形态,提升学校建筑的科技感和现代感,创设集学习、艺术和运动于一体的校园教育学习氛围。

2.3 安全角度

这里主要是对抗震效果的探讨,学校建筑设计的安全是最为基础且最为关键的环节,设计人员应通过运用科学的计算和规划方法,在设计环节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提升抗震效果,实现通过技术创新达到提高安全保障的目的。

2.4 营造自主学习空间

在进行校园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要秉持服务学生的设计理念,尤其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最大程度的满足。基于此,设计人员要在设计教学楼时对各种教学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包括书籍阅读空间、科技活动空间、兴趣活动空间、多功能活动空间、劳动与自然科学空间等。通过上述空间的布设,能够突破传统的学习思维状态,帮助学生在更加开放与富有想象力的空间内开展学习活动,从而能够在更加开放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空间与传统的教学空间存在较大的不同,设计人员需要积极地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并创设相应的实践活动场地,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学习积极性[3]。

3结束语

学校的建筑设计工作需要把握住针对性的原则和方法,并注重关键区域和环节的合理设计,从而体现出学校建筑的特征,充分发挥其功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徐朝升.学校建筑的建筑文化设计关键分析[J].居舍,2019,(18):105.

[2] 韓新齐.经济实用化角度下的学校建筑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1):56-57.

[3] 周春贤.体验式学校建筑设计特点及创新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4):41-42.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创新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