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2020-06-22王昭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王昭

摘 要 通过对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灾害是导致建筑物发展严重破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物施工中,要注重抗震设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增强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安全性等,才能为建筑物使用寿命的提升提供保障。对此,文章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由此确保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分析

前言

在实际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当中,应增强建筑物地稳定性,这是提升其整体安全性的关键。该工作和人们财产安全、人身安有着极大的联系,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必须有效开展结构抗震设计工作,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这样才能为建筑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也能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标。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是衡量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作业中,如何确保建筑抗震结构设计质量和建筑结构安全性,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1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1.1 抗震设计概念混淆

在设计抗震结构时,必须要以“大震不倒,中震可修,小震不裂”为目标,尽可能地降低地震引起的损失。要想实现建筑结构的良好抗震,只进行抗震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要是想充分确保建筑体的抗震能力,还需要增强关键位置的抗震设计。另外,还应当设计可以削减地震作用力的薄弱环节,从而尽量减缓地震发生的进度。

1.2 抗震设计验证不完善

对抗震设计进行检验,也是提升建筑抗震能力的一项重要策略,主要有下述三种检验方式:①在地震发生后,对建筑完好情况进行检验;②使用抗震模型来开展模拟检测;③研究分析地震对建筑带来的危害。在建筑工程中,因为其规模、结构较大,要想直接进行抗震试验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可以先构建建筑结构模型,再对此模型进行测验,从而得出发生地震后建筑的具体情况。由于不同的模拟软件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模拟得出的结果也会各不相同。另外,由于当前使用的预测技术不太成熟,因此导致抗震设计验证结果不太准确。

1.3 适用性问题

在建筑结构中,抗震结构设计的适用性是重点考虑的问题。设计方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中,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及背景调研作业落实不足,会造成其抗震结构设计方案与实际工程需求不符。最终使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作业无效,并且出现返工设计及设计周期延长的现象。不利于项目工程的整体进度控制,设计方案出现适用性问题,对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 整体性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为一项整体性的设计工作,因此,落实抗震结构设计中的整体性控制,对建筑工程后期的应用安全及建筑工程的结构稳定性提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整體性控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结构应力设计不均衡、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及工段间设计工艺差异化过大等方面。该类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建筑工程的结构抗震效果和安全性,造成施工进度延长,在施工中,也加大了施工难度,提高了工程造价成本[1]。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改善策略分析

2.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明确设计注意事项

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通常是由多种延性分体系组成,不同分体系再经过对延性结构的合理连接,具有较强的抗震效果。如建筑工程中较常使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通过结合延性框架与剪力墙两项分体系构成。若是发生强度较高的地震,则会使得某些分体系受损破坏,而剩余的分体系依然可以组合构成抗震防线。从内力分布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多道抗震防线来抵御地震的破坏力,防止建筑体直接倒塌。另外,分体系间的连接构件,如剪力墙的连梁,可采取合理设计使其在地震破坏力的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减弱地震的破坏效果,使主体结构能够得到保护。

2.2 结构性能参数计算

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还需要多加注重其结构性能参数的设置。一方面,建筑结构性能参数直接关系到抗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另一方面,结构性能参数也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着较大影响。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必须要精准、正确的计算出建筑体需要承受的作用力。另外,还需对发生地震灾害时,建筑体应具备的荷载作用力(用以抵抗地震的冲击作用力)进行计算。并且,为了更为有效的保障建筑体的抗震性能,就必须进一步提升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此,可采取构建建筑抗震模型的方式来模拟不同地震强度时建筑的反应。总而言之,相关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计算建筑体结构稳定性的各项参数,以此更好地保障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重视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

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影响重大。在建筑工程的抗震结构设计中,为保障工程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合格性,建设单位在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作业之前,应明确要求设计单位进行基础勘察及数据调研工作。以保障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计中,基础勘察及基础参考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达到提升抗震结构设计质量的目的。

2.4 统筹全局,优化抗震结构设计

在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中,落实统筹全局,优化抗震结构设计,对于工程抗震能力的提升及整体安全性的控制意义重大。其中在具体实施中关于统筹全局作业的实施,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业主单位应从基础勘察作业,沟通协调平台建立,设计监管及在设计期间内,以定期召开现场交流会议的方式开展设计作业,以此确保工程设计方案符合业主方的需求,符合安全要求,适用建筑工程类型的目的[2]。

3结束语

综上可知,地震灾害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地质灾害,当地震发生后,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于地震具有突发性,所以很难提前预测防范。因此,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进步,也应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使建筑体能够更好地抵御地震灾害。建筑工程设计人员要以安全、稳定为核心目标,对建筑建设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勘察分析,确定合适的抗震等级标准,进行合理的抗震设计,以此提高建筑抗震性能。

参考文献

[1] 王奎,吴中群,束伟农,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T2航站楼结构设计要点[J].建筑结构,2018,48(20):71-78.

[2] 冯振.研究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建筑建材装饰,2018,(22):215.

猜你喜欢

抗震设计建筑结构设计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探析
楼梯间的抗震设计问题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分析
试论剪力墙结构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分析
简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优化策略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