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看我怎么对付你
2020-06-22季海
季海
2020年的地球有点难。正当世界各国努力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时,啃食一切的蝗虫又来捣乱了。年初,非洲东部的肯尼亚突然暴发蝗灾,一条长60千米、宽40千米的蝗虫带遮天蔽日,在横扫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坦桑尼亚等国后,漂洋过海,来到了中东地区和南亚大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肯尼亚的玉米、印度的大豆、巴基斯坦的稻谷,均未能幸免,蝗虫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电影中恐怖的一幕,在现实中上演了。
蝗灾是怎么形成的
蝗虫的种类很多,全世界有1万多种,广泛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草原、荒漠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害虫,一个普通大小的蝗虫群有上千万只蝗虫,日飞行距离为150千米,能吞噬足够养活3.5万人的食物。
除了数量和食量惊人,蝗虫的繁殖能力也令人咋舌。在温带地区,蝗虫一年繁殖2代,而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一年可以繁殖3~4代。一只成熟雌蝗虫一生可以产卵200~1000粒。蝗虫产卵的时候,会把肚子插入松软的土中。产下的卵被土壤覆盖,能够安全孵化,完全没有天敌。
难以想象的是,蝗虫刚出生的时候,是独居、温和、害羞的,对环境危害不大。但是,一旦聚集到60只以上,蝗虫的颜色就发生了变化,性格也会变得特别暴躁和富有攻击性,食量大增。科学家发现,只要不停地戳蝗虫的后腿,即使再温和的蝗虫,也会在几小时内,变成极具攻击性的形态。也就是说,蝗虫聚集时,因拥挤而不停地戳到彼此的后腿,它们的形态才变化的。
不同的蝗虫群相遇后,会不断合并,队伍越来越壮大。只要一棵矮树,就能爬满几千只蝗虫。蝗虫聚集之后,就不再分开,为了寻找食物,它们会整体“行军”。行军方向,与温度、湿度、风向都有关系,它们随时都会改变方向,所以追踪蝗虫群也非常不易。一般来说,等它们出现在人类眼前,就已经是超级大军了,令人不寒而栗。
今年起源于肯尼亚东北部长60千米、宽40千米的蝗虫带,总数高达4000亿只!媒体形容它们像“闪烁的乌云一样悬挂在地平线上”。有目击者说:“从远处看,像是滚滚浓烟。但走近之后,才发现是数以亿计的蝗虫,像暴风雪一样厚,像雨滴一样数不清。它们在空中扑打着翅膀,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阵型,遮天蔽日。”
蝗虫会入侵我国吗
今年的蝗灾是东部非洲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也是肯尼亚70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对农作物的破坏力很大。受灾严重的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农业生产完全停滞,数百万人的口粮受到严重威胁。
蝗群在“血洗”非洲之后,一路向东,横扫阿曼、沙特阿拉伯、苏丹、也门、伊朗等国,来到巴基斯坦和印度,毁坏了大量农作物。应巴基斯坦政府的邀请,我国派出专家队伍,协助巴基斯坦对付蝗灾。
我国和印度、巴基斯坦接壤,因此,有不少人担心蝗虫会侵入我国。对于这种担忧,我国科学家认为,沙漠蝗对我国的危害概率很小,所以,国内大规模暴发蝗灾的风险很低。原因有二:一是我国蝗虫监测预警和防治能力很强,防治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防蝗药械储备充足;二是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西南部有高原、高山作为屏障,还有丛林阻隔,沙漠蝗虫大部分飞不过来。也就是说,即使有一小部分蝗虫渗透进来,也不足以引发大规模的蝗灾。不过,考虑到我国云南在历史上发生过小规模的蝗灾,相关部门正密切跟踪境外蝗灾的动态,加强边境的蝗虫监测,以防万一。
對付蝗虫并不容易
为了对付蝗虫,人类想了不少办法。每次蝗灾暴发,就有人问,为什么不把蝗虫吃掉呢?
蝗虫有大量天敌,包括鸡、鸭等家禽,还有鸟类、蛙类等。尤其是粉红椋鸟,这种鸟以蝗虫为主食,一天能吃120~180只蝗虫。在我国西北的草原蝗区,建立了多个粉红椋鸟的人工巢穴和栖息地,能长期控制这片区域的蝗虫。
吃蝗虫的这种灭蝗手段,专业说法是“生物防治”。但是,所有生物防治手段,只能用来对付中低密度的蝗虫。而对付大面积的蝗群,不管派遣多少鸡鸭和鸟类来吃,都只是杯水车薪。再加上蝗虫一天之中能飞150千米,在啃食完当地的草木和庄稼后,它们就飞走了,根本来不及将其斩尽杀绝。
对于蝗灾,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化学药剂。由于蝗虫是冷血生物,在气温不高时没有活动能力,只能停留在地面,因此清晨是最佳的喷药时机。一旦蝗虫飞到空中,喷药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而且空中的蝗群容易阻塞飞机进气口,造成飞行事故。
但飞机喷药是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大面积灭杀蝗虫,另一方面也容易误伤一些有益的昆虫和鸟类,还会造成土壤污染。
神奇的生物农药
近年来,科学家发明了一些新手段来对付蝗虫,生物农药就是其中一种。这些农药专门针对蝗虫,要么让它们生病,要么让它们不孕不育,不像化学药剂那样无差别灭杀。
第一种生物农药是人工培育的蝗虫病原微生物,包括微孢子、真菌、细菌等。以微孢子为例,一旦蝗虫吃了含有它的食物,孢子就会在体内迅速繁殖,使蝗虫生长畸形,寿命缩短,甚至失去生育能力。
此外,微孢子还能让蝗虫丧失“社交”欲望,抑制聚集行为,安于做佛系散居“单身蝗”。这比直接杀死它们更有意义,不然,鸡、鸭、鸟儿们吃什么?
第二种生物农药是通过科学手段提取的特殊化学物质,用来破坏蝗虫的消化系统。科学家从植物中提取的印楝素,能够破坏蝗虫口器的感受器官,让它们对一切食物丧失欲望,即便勉强吃两口,也味同嚼蜡。印楝素对肠道消化酶还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就算蝗虫硬把食物吞下去,也无法消化和吸收。面对这种药物,蝗虫表示:“这是人干的事吗?我实在太难了!”
人类与蝗虫的斗争还在继续,但胜利的曙光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