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自然

2020-06-22田桉熔

求学·理科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沙化论据过度

田桉熔

(修改后的标题运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展示了人类对待自然的不同态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首先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往往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关系和谐,社会发展亦会顺畅;关系恶化,社会便会动荡不安。(修改之后,开门见山,突显主题;观点新颖,见解深刻)

在人类社会初期,人类的力量还不足以给自己的温饱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人类唯一能做的便是聽天由命,完全臣服于自然。可是,当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时,他们的力量就将他们欲望的胃口越撑越大。为了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利益需求,他们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智力、物力来研究、探索、掠夺如母亲一般生之养之的大自然,甚至将其视为自己的奴婢。(经过润色之后,这一段语言表达更为精准,同时也点明了题目的含义)

改造自然,如果是为了将自然“改造”得更为美好那自然没错,但这种“改造”如果只是为了让人类获得更多的利益,那就值得三思了。如我们“改造自然”中最见“成效”的围湖造田、毁草开荒就给大自然造成了巨大伤害。洞庭湖,原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曾被历代文人骚客所描绘、颂扬,然而20世纪中叶,人们为了获得更高的粮食产量去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生态急剧恶化,周边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我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毁草开荒事件频发,致使一片片肥美的草原变成了飞沙走石的荒漠。(修改之后,事例叙述更加概括,压缩出的篇幅可以列举更多的例证)

国外亦是如此。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也曾被人们所“改造”——雨林每年被成片成片地砍伐。由于环境气候的恶化,被砍伐的树木无法再生,致使雨林逐年萎缩。恩格斯在100多年前就曾谴责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砍光了森林,导致这些地方变成了不毛之地。这哪里是对自然的“改造”?这分明是“戕害”!(修改之后,原用的论据得到压缩,而添补的新例子,使论据更加丰富充实)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会获得一些眼前利益,而这些眼前利益往往又驱动着人类的欲望向着纵深发展。于是,“征服自然”便成为许多人锁定的下一个目标,同时,“人定胜天”的思想也在逐渐萌发。

这种对待自然的态度的渐变,带来的是浮躁、蛮干和对自然越来越大的伤害。

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陆面下沉,过度围湖造田导致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导致土壤沙化,过度燃烧化石燃料导致空气污染,过度砍伐林木导致水土流失……这一切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衍生物。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壤沙化、水资源匮乏……这些灾难性的事件都是人类轻慢自然的直接后果。人类待自然若奴婢,自然待人类若寇仇!(加上最后一句议论,呼应文题)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如果我们为眼前利益而消耗自然,寅吃卯粮,那我们能给后代留下什么?更何况我们不仅仅在向大自然无尽索取,我们还在污染、破坏自然生态,这样,我们又如何能与大自然长期共存?

好在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从各种人为的“自然灾害”中清醒过来,人们也终于明白,欲拯救自然,别无他法,唯有彻底矫正我们的错误的观念,视大自然为人类之母,怀着敬畏自然的态度,控制无尽的欲望,与自然和平相处。如此,我们才会重新迎回绿水青山!(修改之后,点明了主题,照应了标题,收束有力,给人以鼓舞)

升格感受

这篇作文经过修改润色,标题亮眼,首尾呼应;论据充实,论证有力;语言凝练,表达精准;尤其是标题当中运用的对比和比喻——自然,是“母亲”,还是“奴婢”,形象揭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贯穿全文,暗含了作者对这两种态度的褒贬。

猜你喜欢

沙化论据过度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当下流行“过度病”
土地沙化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陕西沙化土地连续15年缩减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