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贫困
2020-06-22
2020年,是中国向世界承诺消灭绝对意义的贫困之年,也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节点。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新中国七十年以及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艰苦奋斗、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标,而减贫正是迈向全民族、全社会、全体人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必经之途。
消除贫困是贯穿中国不同革命阶段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承诺。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经济要素也不断向特定区域、大型城市和特定产业部门集聚。随之而来的,是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以及个人收入的不均衡态势。贫困问题就是这一不均衡发展态势的一个侧面。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往往能够容忍这种不均衡发展带来的贫困问题。但是,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绝对不能漠视贫困问题与贫富差距的存在。与此同时,在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减贫事业又必须在充分尊重和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寻求克服自发的市场化进程带来的不均衡发展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義。”
本期推出“摆脱贫困”专题,以社会主义发展的视野,讨论中国的扶贫行动。新中国七十年的减贫事业,不只是运用国家资源和力量,维持低收入群体的体面生活的社会保障或福利政策,而是一项旨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系统的社会工程,同时它也是一项伟大的政治实践—正如本期作者李小云、杨程雪在文章中指出,当前阶段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在针对如何把握社会利益分配这个全球性难题上,向革命本质议程的某种回归;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执政阶段,力图在国家现代化道路上巩固‘初心和‘使命的先行实践”。
本期专题我们选编的三篇文章从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视角讨论“摆脱贫困”。李小云、杨程雪的文章侧重于从政治实践的进程观察减贫事业,他们强调: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发起的“脱贫攻坚战”,是其作为革命党在后革命时期的另类革命实践。王晓毅的文章指出,“精准扶贫”不只是一次简单的经济利益再分配过程,它还具有建设和改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意义。徐进、李琳一的文章则指出中国减贫事业具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引导和控制,以及减贫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和共存等特点,对未来全球的共同发展具有崭新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