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热”
2020-06-22俞灵琦
文 俞灵琦
在不少创业企业的眼里,知识产权保护等同于耗费人力和财力。面对企业的痛点和对知识产权的盲区,各大孵化器将如何助力呢?
随着第20个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然而,对于很多初创企业而言,这个热词有些过于“遥远”,正因为如此,它们往往缺乏知识产权的布局,为企业发展和技术积累埋下隐患。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知识产权的痛点,孵化器纷纷开始发力。慧谷创业、漕河泾开发区、中以(上海)创新园等科技孵化器通过开展线下培训会、建立法律工作站、组建产学研工作组等方式,助力创新创业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
知识产权布局,难在哪?
知识产权,也被称为“知识所属权”,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
虽然知识产权很重要,但当前,许多初创型企业往往在企业规模扩大后,才发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早期的布局,导致在后期忙于“亡羊补牢”。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
上海慧谷高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谷创业”)副总经理俞静颖告诉《华东科技》记者:“对于初创型企业而言,若想要前期布局知识产权,人力成本会比较高,同时手下的员工也并非撰写知识产权的行家,撰写和申请专利耗费的时间成本也很大。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多初创型企业先希望养活自己,有余力之后才会考虑知识产权布局。”
所以,这样的现状虽然属于“情理之中”,但正是因为缺乏早期布局,专利没有得到及时保护,到后期产品成熟后,才容易发生侵权、抢注等一系列知识产权纠纷。
另一方面,俞静颖也指出,许多创业者早期缺乏对于知识产权的认知,他们将知识产权单纯地认为是一种成本和资源的消耗,并不懂得利用知识产权这项“武器”为企业发展助力。“比如,我们可以利用知识产权查找市场上是否有类似竞品,这样能让企业在产品决策上少走弯路。”俞静颖说。
当“共享型人力资源”与“创业型企业”实现结合,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主体关注的是企业是否能一直延续发展下去,而且要符合企业自身、企业外部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要求。“共享型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不竭动力,“创业型企业”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前进的方向,而“可持续发展”则为企业的前进提供了先进的理念。
无独有偶,山东省知识产权局事业发展中心于智勇主任在第十届中国知识产权年会上也曾指出,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打破企业知识产权仅仅是为研发部门、为法务部门服务的观念,而是站在企业最高管理者的角度,从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引导实施经营。
孵化器,不只是知识产权的“一座桥”
从孵化器角度出发,知识产权的创新与保护对于创业和孵化有何意义?
俞静颖认为:“对于创新创业而言,知识产权专利无疑是一家企业科技含量的体现。当下,许多初创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即使有些企业想要维护自己的专利,但是如何规范和完善地书写知识产权相关内容成为企业的一大难点,企业也很难找到或鉴别适合自己的知识产权机构,这其中便需要孵化器搭建一道桥梁。当然,这只是孵化器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一部分。”
在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上,慧谷创业做得有声有色。早在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交大科技园”)通过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验收,并获批成为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以建设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园区为契机,交大科技园、慧谷创业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知识产权培训会,邀请知识产权机构的代表、创业导师、大型企业创始人进行演讲,让企业深入了解知识产权,同时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和选择适合自身的知识产权机构。
为了让创业企业更好地对接校内创新资源,一方面,交大科技园于2017年成立了产学研小组,通过进一步完善科技园的产学研服务体系,提升产学研服务绩效;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双向挂职制度,委派科技园总园及分园从事产学研工作的专职人员到学校及学院的科研管理部门挂职,同时接受学校长期从事科研管理、产学研合作等工作的教师到科技园挂职,以实现科技园与学校之间信息的及时有效互通。
作为以“硬科技”为核心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唐科技是慧谷创业产学研小组专业服务的受益者之一。
在企业自身研发和交大老师的委托研发下,小唐科技形成了多项知识产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2019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而慧谷创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并非个案。眼下,各大孵化器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时,可谓是“各出奇招”。
例如,零号湾建立了闵行区知识产权法律顾问团零号湾工作站,提供知识产权争端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和授权、行政法律救济等相关的法律服务咨询;中以(上海)创新园则联合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巡回审判站作为普陀区人民法院设立于中以(上海)创新园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平台,将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主动对接国家创新合作战略,及时回应园区企业的司法需求,营造稳定、公平、透明、便捷的法治化国际营商环境,为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此外,长三角区域的孵化器也纷纷加入这场知识产权服务的大浪潮。
山东潍坊的中科创新园联合山东中科致嘉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对于专利权属经典案例进行解析,并告知创业者风险提示:对于一家科技型企业而言,产品无疑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技术泄露被诉侵权成立,企业就会面对巨额赔偿,甚至退出市场;合肥高创孵化器则通过举办知识产权培训会,针对“logo注册、知识产权纠纷、如何做到不侵权”等问题展开知识产权专项培训。
可见,知识产权服务正在孵化工作中呈现“百花争鸣”的现象,这无疑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提升国内“硬科技”发展的能级添砖加瓦。
知识产权的“云服务”
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上直播模式成为2020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新宠儿”。
漕河泾开发区举办的“4·26”宣传周活动,首次通过漕河泾政策联络员视频直播平台线上举办,并邀请了京沪两地专家,通过在线视频方式进行主题演讲和互动交流。
针对当下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形势变化,以及行业企业应对挑战的举措,上海知识产权行业协会会长谢喜堂提出:越是在“危机”状态下,企业越是要加大研发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为行业发展增添信心。
北京六棱镜副总刘洋和杨慧艳分别从“知识产权商业价值再认识”与“创业企业风险防范”的视角切入,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对企业的商业价值,论证了知识产权不是“花钱”,而是切实可以给企业“挣钱”的无形资产。
此外,来自京沪两地的专家通过在线研讨方式对当前知识产权工作再思考,围绕当前知识产权从重创造到重运用、重保护的转变;对疫情下,企业和行业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等进行了热烈讨论,起到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慧谷创业依托交大科技园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以“疫情防控技术的创新之路”为主题推出系列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提升师生知识产权意识。通过交大科技园这个媒介,将交大优质资源向社会企业开放。
凭借慧谷创业的优势,交大科技园汇聚多项创新资源,联合上海市闵行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与多家大型企业(如3M、强生)和机构,推出“高价值专利的申请、挖掘和培育”“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分享和交流”等主题线上直播,为在孵企业答疑解惑。
“其中,我们与闵行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郭国中合作了很多年,之前曾邀请他在源咖啡举办一些知识产权相关的讲座。这次疫情后复工复业,我们也邀请他为企业带来以‘创新与知识产权助力企业走出疫情困境’为主题的培训,从而帮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时下的法律环境,并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掌握专利风险规避策略,运用专利挖掘布局技巧,等等。”俞静颖说。
对于未来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俞静颖认为合作联动至关重要:“一方面,我们园区与校内成果转化机构联动,提升知识产权转化效率;另一方面,我们更需要打破孵化器之间的壁垒,让创新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打通上海市各区域之间的创新走廊,同时联动长三角进一步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