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流动研究综述
2020-06-22王守霞王业军
王守霞 王业军
(山东协和学院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7)
1 科技人才流动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人才流动的研究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80年代又将其引入管理学和行为科学等方面,90年代后,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国内关于科技人才流动的研究出现的时间略晚,截止到2020年3月23日为止,在中国知网以“科技人才流动”为关键词,共搜集到726篇文献,以“人才流动”为关键词,共搜集到7980篇参考文献,如表所示。根据检索结果来看,我国对科技人才流动的研究相对来说较少,并呈现整体稳定的趋势。
中国知网以“科技人才流动”为关键词逐年文献数量统计表
1.1 关于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
科技人才流动的研究频率较高的便是影响因素方面。Mobley(1979)等人提出劳动力市场以及劳动力类型的多样性使得劳动力市场对人才流动产生不同的程度影响。Tracey(2000)指出虽然对薪酬的不满会造成人才流失,但这并不是跳槽的唯一因素,工作环境的好坏、工作自主权的高低、对企业信任程度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Byeonju Jeong(2005)等人通过研究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的劳动力市场,提出需要正确处理人才流动和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关系,这能够有效减少人才流失带来的经济社会损失。国内关于科技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则出现在本世纪初。在宏观方面:赵曙明(2001)指出影响科技人才流失率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张华(2017)运用SWOT分析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双创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并指出其劣势集中在人才流动障碍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在微观方面:汪志红等(2016)借助计量分析方法,测量了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人才流动原因和风险概率,并指出科技人才更加关注企业培训、晋升机会、制度文化、工作环境等方面因素。
1.2 关于科技人才流动经济效益的研究
科技人才流动所带来的的经济效益存在两面性。在积极影响方面:Olian等(1991)指出人才流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进行组织人才配置和管理,形成健全的激励机制,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新鲜活力,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在消极影响方面:Hinkin(2000)则指出人才过度流动会造成较高的成本损失。此外,牛冲槐等(2010)从知识溢出效益方面对科技人才流动进行了研究,分别从知识的溢出主体、传播和接收主体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科技人才流动会带来知识的扩散和渗透,使得知识溢出效应增加。李培园等(2019)以长江经济带中1998-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依据研究了11个省市的科技人才流动情况,并通过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非对称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会明显带动科技人才的流动,但是无效的流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1.3 关于科技人才流动与集聚效应的研究
赵曙明等(201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江苏省的科技人才进行了研究,共回收625份有效问卷,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流动路径单一、市场化程度偏低,因此在创新型的科技人才激励方面需要下功夫,从而有效地突破空间的障碍,外在科研环境状况直接决定了科技人才的集聚规模。蔡晓旭(2013)运用SPSS方法对江苏省的13个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调查,进一步指出科技人才的集聚是流动中的一种现象,通过这种集聚现象能够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曹威麟(2015)分别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角度研究了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的因果关系。
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能够使大量高素质的科技型人才聚集到一处,相互碰撞,形成“1+1>2”的社会效应,因此适度的科技人才集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 研究展望
科技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流动性也关系到各省市的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然而近十几年来国内关于科技人才流动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经济效益、集聚效应等方面。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细化,以某一类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类人才流动的内因、影响因素、经济效益等方面,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备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