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主题调查

2020-06-22覃健程国胜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科海故事博览 2020年2期
关键词:合浦北海展厅

覃健 程国胜 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合浦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分布着密集的汉代墓葬。史料表明,合浦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汉墓群出土的历史文物见证着北海合浦县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成就。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以收藏、研究、修复、陈列合浦汉墓出土文物为主,兼藏本地传世文物,藏品的种类丰富、历史悠久,馆藏文物多达5200 余件,一级文物21 件,二级文物177 件,三级文物289 件。2013 年9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战略,合浦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迎来了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2017 年4 月19 日,习近平来到北海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提出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在如此背景下,来往广西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得到广泛关注,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研究意义

美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指出,现代的博物馆博物馆是征集、保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的实物,为民众提供知识、教育的文化教育机构。因此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期了解广西民众对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了解状况、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评价情况,分析如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增强广西民众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关注度,更好的传播海丝文化。

(三)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的成果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获得,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内容、提问及回答方式,问题的答案可以是开放式的也可以是封闭式的。而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开放式的选择题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民众对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主体了解情况。整理分析调研信息,具体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广西民众对汉文化博物馆的了解情况以及汉文化博物馆展览陈列方面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的提出

北海合浦历史文化悠久,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在合浦县廉州镇东南郊望牛岭、风门岭、宝塔山和东北郊外堂排一带,已发掘400 余座汉代墓葬群,出土文物上万件。而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作为广西唯一的一座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以独特的方式对汉墓群出土的文物进行展示,让文物说话,讲好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历史便成了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重要任务。综合研究者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研究情况来看,已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但仍然还存在局限性。

林娟在(2019)从管理制度的制订、政府扶持、文物保护设施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先进技术应用以及社会各界参与这几个方面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进行探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蔡安珍(2018)指出,文创产品带动博物馆发展,博物馆事业促进文创产品发展。因而他从开发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必然性、北海合浦博物馆的设计理念角度出发,需要处理好博物馆和馆藏文物之间的关系。

毛雄飞(2015)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汉代文物进行考察梳理,认为合浦博物馆里面的汉代青铜器、陶器展现了汉代时候的生活状况和工艺发展水平,在当下条件如何寻求设计本土化、地域性设计归属具有启迪性的现实意义。

李世佳(2013)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进行SWOT(态势分析法)分析,并结合合浦博物馆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等方面的内容,认为该馆应利用博物馆的“记忆”与“创造力”来应对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总结学者的研究,其对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从“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广西民众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了解情况,以及如何增强博物馆的关注度还比较少。因此本文立足于“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设计了“广西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了解程度调查”的问卷,整理分析调查问卷的数据证明假设的正确。

(二)问卷设计

本研究的问卷大体分为3 个部分,共20 小题,均以开放式的选择题(多选或单选),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发放。

表1 参观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目的、次数

表3 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评价调查

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所在城市等,由受访对象作答。

第二部分是广西民众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了解程度调查,共4 道题,涉及是否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感兴趣、是否了解合浦博物馆以及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对不了解、未曾去过合浦博物馆的民众选项则以跳题的方式供受访者回答。

第三部分是本问卷的主体部分,主要是对参观过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民众进行调查,共13 道题。问题包括出于什么原因参观、参观时长、灯光效果、讲解方式等。为了保证问卷问题的科学性,笔者广泛阅读了相关学者对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研究成果。

(三)问卷的发放

此次问卷对选取对象进行了有效甄别,主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14 个地级市的民众为对象进行发放。调查问卷的发放采用网络问卷的方式。

三、假设的验证

(一)问卷的回收与数据的整理

2020 年2 月20-23 日,此次问卷共发放224 份,回收有效问卷224 份,回收率100%,其中,调查对象中男106 人,女118 人;涉及广西南宁、北海、钦州、玉林、柳州等14 个县市。调查结果见以下各图表。

(二)数据分析

1.了解情况分析

(1)大多数广西民众未曾去过,也不了解合浦汉文化博物馆

民众普遍不了解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如图1 所示,由“是否了解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调查问卷可知,65.18%的民众表示不了解,34.82%的民众表示了解。由“通过什么何种渠道了解”的问卷中获知,多数是通过互联网对合浦博物馆达到一定的了解,这说明互联网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宣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未来应加大互联网对北海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宣传力度。

由“是否去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调查问卷得知,仅有21.4%的民众参观过合浦博物馆,78.6%的显示没有。截止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5136 家,像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这样的中小型博物馆,在全国占80%以上。虽然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面临馆址位置较偏,交通不便、专业人才匮乏、政府不够重视、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等问题,这也是广西民众对该馆缺乏了解的原因。

(2)大多数广西民众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充满兴趣

虽然大多数民众未曾去过,也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不了解,但从问卷中可知,大多数广西民众依然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充满兴趣。如图所示,当被问道是否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感兴趣时,感兴趣的占比77.68%,22.32%的不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去一个地方旅游,自然也少不了对当地博物馆的参观。其次,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一部物化的发展史,通过博物馆里的文物,可以与历史对话,俯瞰过去的风风雨雨。而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唯一以汉文化展示为主的遗址类博物馆,极具汉文化特色,这也是大多数民众对其充满兴趣的重要原因。

2.参观现状分析

(1)参观目的、时长

由表2 可知,自己感兴趣、旅游观光、丰富知识和文物鉴赏是民众参观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在参观时长方面,1-3 小时的人数比重最大,为75%,3-4 小时为15.9%,1 小时以内为9.09%,4 小时以上的比例为0。

(2)最感兴趣的展厅

在2008年,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只有陶器和青铜器两个展厅,2013年,为配合“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合浦县博物馆打造了名为“碧海丝路”的合浦汉墓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目前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主要展厅就是土火之韵—汉风陶韵、青铜之光—秦汉青铜、碧海丝路—璀璨明珠3 个展厅。在对参观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如表3 所示,多数民众认为“碧海丝路—璀璨明珠”展厅深受广大大家喜爱,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展厅。同时,多数民众也认为“碧海丝路”展厅能很好的展现北海合浦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悠久历史。

(3)博物馆“叙事”概念的了解

博物馆叙事性表达,源于文学作品的一种表达形式,通常是指采用一定的次序,传达出一个逻辑连贯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具体到博物馆的使用环境中,博物馆空间设计、展厅设计以及叙事模式应以讲故事一般,向参观者陈述展览内容。对博物馆叙事概念的了解问卷中,20.84%表示很了解,72.92%一般,6.25%的完全不了解。在博物馆叙事概念中,展厅设置、展览产品、材质、光线、气味等都是叙事内容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灯光效果设计如何”问卷调查中,45.83%民众认为该馆灯光效果很好,52.08%认为一般,2.08%认为很差,这说明参观过合浦县博物馆的广西民众对该馆的灯光效果的设计并不是很满意,还需要继续改进;其次,关于“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叙事方式能否让民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问卷调查发现,41.67%的认为比较清晰,27.08%认为非常易于理解,29.17%认为一般,2.08%表示完全不理解。这说明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叙事方式还需要不断提高。

(三)小结

综合问卷分析可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虽然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受到广泛关注,但依然有很多广西民众未曾参观过、也不了解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展览陈列还有待提高。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基于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北海合浦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政策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也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优秀的汉文化、海丝文化。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依然有很多民众不了解、未曾参观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未来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在发展上需要内外联动,既需要加强宣传力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博物馆叙事方式。

(一)加强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宣传力度

1.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

在这个互联网不断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民众对信息的获取已经从传统的电视、广播渠道转移到以数字化为载体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让更多民众了解合浦博物馆,了解汉文化、北海文化,互联网的传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互联网迅速、快捷、高效、便利的优势。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已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关注度、阅读量、更新频率并不高;其次,还需要建立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实时更新有关合浦汉文化以及馆内文物的相关信息。此外,在宣传过程中,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的互动沟通,借鉴它馆宣传的可取之处,增加知名度。

2.开展跨国际、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活动

2019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指出,文明应多样而交流,应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合浦汉文化博物馆馆藏珍贵的波斯陶壶、罗马玻璃碗、红花玛瑙串珠等珍贵的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舶来品,见证了合浦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对外通商史。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交往日益密切,如何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博物馆是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广泛开展跨国际、跨区域的文化交流活动,传播海丝文化。

3.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

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作为北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普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肩负着向青少年传播知识、引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在现阶段,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在青少年认知当中还未形成较高的关注度,多数学生对其也缺乏了解。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合浦汉文化博物馆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要加强与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组织学生以实践课程的方式参观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青少年人生的第二课堂。

(二)改进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展厅叙事方式

1.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

在对参观者问卷调查中,民众认为文字、图片、模型和仿真品,以及实体操作、互动媒体的运用将能增加参观者对展品的了解。同时,多数民众参观博物馆的时间是在1-3 小时之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强民众对展品的了解,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是关键。所以在装饰材料、展示道具、多媒体设备、展示灯光等方面,要善于与现代科技相融合,以声、光、色等多种元素,增强合浦汉文化博物馆文物陈列的趣味性和故事感。

2.创新博物馆文物讲解方式

习近平主席在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因此,要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能看懂文物、读懂文物,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增强对广西汉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生动的讲解方式是连接文物与观众的重要桥梁。

在对“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讲解方式”调查发现,多数民众希望讲解方式能够多元化,采用人工讲解、专题讲解、语音导览器、参观指南或宣传册等讲解方式将有助于参观者对文物的了解。目前,合浦汉文化博物馆的讲解主要是人工讲解、中英双语的微信导览讲解和参观指南、宣传册,讲解方式还比较单一,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所以,在讲解方式上,合浦汉文化博物馆需要不断创新讲解方式,建议如下:第一,借鉴大多数博物馆采用的模拟实践方式与“文物”互动,如制陶、捻线、织布等等,将互动内容集中于互动空间,使观众深入了解展览内容;第二,互动式讲解。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互动式的讲解方式,通过携带部分与陈列文物相关的复制品、模型、辅助材料等实物,一边讲解、一边互动。这其中包括与“文物”互动,与模型互动,与“非遗”互动;第三,角色讲解。讲解员在讲解过程中,部分或全部隐去自己讲解员的身份,以一种与展览者相关的角色,如参与人,见证人、虚构的历史人物、会说话的动物、瓷器等。

五、结语

北海市合浦汉文化博物馆作为一座地方性综合博物馆,有着鲜明的地方性和综合性,在“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家喻户晓的时代背景下,合浦汉文化博物馆还需要顺势而为,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在打造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方面,需要多样化的展厅叙事方式相结合。创新博物馆讲解方式。从而让文物说话,让文化说话,更好地续写“一带一路”新篇章。

猜你喜欢

合浦北海展厅
合浦绒螯蟹研究进展
北海北、南海南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作品欣赏
最早记载合浦的文献之我见
1936年抗战前夕的“北海事件”始末
北海银行柏庄印钞厂设立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