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黏度骨水泥PKP 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2020-06-22张晓垒
张晓垒
(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博瑞医院骨科 许昌461001)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为常见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主要表现为脊柱变形、驼背、身长短缩等,30%左右的患者存在腰酸背痛后遗症,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主要有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并发症较高,康复效果不理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一种新型微创技术,疗效显著、创伤小,通常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或高黏度骨水泥,不同黏度骨水泥直接影响患者康复[2]。本研究采用高黏度骨水泥PKP 术,旨在探讨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90 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对照组女31 例,男14 例;年龄60~83 岁,平均(70.85±5.23)岁;单节段骨折13 例,双节段骨折25 例,三节段骨折7 例。观察组女30例,男15 例;年龄61~84 岁,平均(71.26±5.08)岁;单节段骨折14 例,双节段骨折24 例,三节段骨折7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数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患者知情本研究自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CT、X 线、MRI 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骨密度测定T值<-2.5;年龄≥60 岁。(2)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异常;合并肝肾功能异常;合并陈旧性骨折;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PKP术,取俯卧位,垫高胸部、髂部,使腹部悬空,常规消毒,局部浸润麻醉,采用C 臂机定位穿刺点,向椎体内穿刺直至椎体前3/4,保证未进入椎管,在C 臂机透视下使用特定注射器将调配好的高黏度骨水泥(以色列Disc-O-Tech 医疗技术公司,1220/I)注入椎体,时刻关注骨水泥在椎体内的量与分布情况,注射结束等待骨水泥固化,旋转取出注射器,最后进行包扎。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PKP 术,将低黏度骨水泥(意大利Tecres S.P.A 公司,1230/I)注入椎体,具体操作同观察组。两组术后1 h 内均密切监视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后卧床休息,给予预防感染治疗1 d。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于术前、术后3 个月进行X 线检查,记录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2)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0~10分。7~10 分代表疼痛剧烈,难以忍受;4~6 分代表疼痛尚能忍受,0~3 分代表轻微疼痛,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高。(3)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个月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包括坐位、步行、站立等内容,总分50 分,评分=实际得分/50×100%,评分越高代表功能障碍越严重[3]。(4)术后3 个月进行CT 检查,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包括椎旁软组织渗漏、椎间隙渗漏、静脉渗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比较术前,两组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个月,两组Cobb 角度数均较术前减小,椎体高度均较术前增大,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obb 角较小,椎体高度较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比较
表1 两组术前、术后Cobb 角度数、椎体高度比较
组别 n 术前Co bb 角(术°)后3 个月 术前椎 体高度(术m后m)3 个月观察组4526.58±5.2614.68±2.5619.35±1.5823.77±2.85对照组4526.73±5.4419.86±3.1919.54±1.7620.12±2.63 t 0.1338.4960.5396.314 P 0.895<0.0010.591<0.001
2.2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ODI 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疼痛评分、ODI 指数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 个月,两组疼痛评分、ODI 指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ODI 指数评分较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ODI 指数比较
表2 两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ODI 指数比较
组别 n 术前VA S 评分术(后分)3 个月 术前O D I 指数术(后%)3 个月观察组456.36±1.441.65±0.3141.56±4.8912.35±3.57对照组456.38±1.472.34±0.2841.06±4.7516.52±3.64 t 0.06511.0810.4925.487 P 0.948<0.0010.624<0.001
2.3 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比较 术后3 个月,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P<0.05)。见表3。
表3 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常引发强烈疼痛,影响胸腰椎正常功能,损伤胸廓结构,阻碍心肺脏器正常运作,严重者可致残甚至致死[4]。PKP 术为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术式,通过骨水泥注入可恢复椎体高度,增强椎体稳定性,缓解骨裂等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改善生理状况。
PKP 术通常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或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比较,高黏度骨水泥优势:(1)更加黏稠,不易渗漏,力学流动性更好,可均匀分布于伤椎椎体内,布满椎体内部狭小空间,对坍塌椎体前缘支撑能力强[5];(2)可注射时间长,能减少聚合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降低对机体神经末梢及其周围组织的损伤;(3)瞬间高黏性,仅需40 s 即能达到面团期,为掌控向椎体注入的时间提供便捷。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 个月观察组Cobb 角较对照组小,椎体高度较对照组大,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高黏度骨水泥PKP 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有效改善术后Cobb角度数、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Cobb 角、椎体高度的有效改善与高黏度骨水泥支撑能力强有关,两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显著,是由于低黏度骨水泥液态维持时间较长,易流动,注射时易发生渗漏,尤其对于胸腰椎骨折严重的患者,由于裂隙较大,进一步加大了骨水泥渗漏风险,而高黏度骨水泥液态期较短,注入椎体内为面团期,较为浓稠,不易流动,渗漏率相应较低[6]。术后3 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ODI 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高黏度骨水泥PKP 术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PKP 术后疼痛缓解原因可能为骨水泥对受损椎体具有加固作用,且可修补破裂椎骨,承担腰背等部位不应承担的力,而高黏度骨水泥较低黏度骨水泥缓解疼痛效果更加显著,这是因为高黏度骨水泥增加的椎体高度较大,且高黏度骨水泥的注入很好填充了骨折间隙,稳定局部骨折,重建力学传导通道,能更好改善胸腰椎功能[7]。应用高黏度骨水泥PKP 术时应注意控制骨水泥弥散方向,使得骨水泥分布均匀,且需严格控制骨水泥注入量,避免大量注入造成渗漏。综上所述,高黏度骨水泥具有可注射时间长、不易外漏、瞬间高黏度等优点,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可改善术后Cobb 角、椎体高度,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