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0-06-22冯学伟
冯学伟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 郑州450003)
颅脑损伤在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等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且患者预后较差,治疗后仍有可能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临床研究证实[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加速患者恢复。本研究以我院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3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100 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21例;年龄28~70 岁,平均(43.4±3.9)岁;其中脑组织损伤18 例,颅骨损伤22 例,头皮损伤10 例。研究组男28 例,男22 例;年龄27~69 岁,平均(43.2±3.8)岁;其中脑组织损伤16 例,颅骨损伤20 例,头皮损伤1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经颅脑CT 等检查确诊;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均为4~12 分;患者或家属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心脏病、精神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消肿、止血、营养支持以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等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患者病情稳定48 h 后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1)针刺:选择足三里、百会、合谷、环跳以及曲池等穴位,消毒,使用毫针采用点刺方式施针,每个穴位留针5 min,每天1 次[3]。(2)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患者苏醒后,通过与患者家属沟通可给予患者神经肌肉电刺激,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确定电刺激部位,将电极放置在相应部位后设置参数,脉冲用电量为20~40 mA,电压为40~60 V,定位刺激频率为30 Hz,每次治疗时间为半小时,每天1 次[4]。在对患者实施肌肉电刺激治疗的过程中,可对患者进行语言暗示,观察患者反应,每周治疗5 次。(3)肢体功能康复锻炼: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首先进行床上体位变换训练,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然后逐渐从肢体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注意循序渐进,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和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之后可逐渐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卧位平衡等训练,逐渐过度到行走、走姿以及站立等[5]。定期给患者翻身,适当给予患者躯体按摩,合理控制按摩力度,加速患者血液循环,降低压疮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适时指导患者自主完成穿衣、洗漱以及进食等活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随访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及并发症(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1)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分,总分为42 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2)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3)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NIHSS 评分改善情况评定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NIHSS评分降低≥80%为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NIHSS评分降低≥30%但不足80%为有效;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重,NIHSS 评分降低不足30%为无效[6]。显效+有效=总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 软件进行,计量资料进行t 检验,以()描述,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率描述,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NIHSS 评分及ADL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N前I H S S 评治分疗后 治疗前A D L 评分治疗后研究组5025.3±2.84.2±1.326.3±4.866.7±5.9对照组5025.2±2.79.5±1.826.4±4.654.8±5.2 t 0.181 816.878 60.106 410.699 5 P 0.856 10.0000.915 50.000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352 9,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005 1,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伤,交通事故、高处坠落等均有可能导致颅脑损伤,在给予患者积极有效救治的同时还要注重康复治疗,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患者预后[7]。早期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刺治疗,刺激穴位,可改善经络受阻状况,促进局部血流[8~9]。电刺激治疗能够对患者神经产生刺激,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与患者早期肢体功能锻炼相结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风险,改善患者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NIHSS 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更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此外,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利于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