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夏市折桥村:魅力折桥湾,田园风光情

2020-06-22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家乐群众

策划 / 整理 本刊编辑部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随着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人们忙于为生活奔波,为梦想筑基,不得不穿梭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之间。而在这时,人们总会想到过去,一望无际的田园小溪、热情盛放的花海、简单纯朴的农家饭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人们渴望寻到能够让身心放松的栖息之所。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叫折桥湾。在这里,无论外面的寒风多么凛冽,农家小院内依旧如春,前来吃饭的游客或坐在桌前,或坐在热热的电炕头上,与家人、朋友、同事品美食,聊家常,体味最简单的农家生活,感受最淳朴的乡土人情,是人们理想的休闲之所。

河州美食第一村

2019年7月,临夏市折桥村被国家文旅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乡村重点村,折桥村因此有了国家级的“金字招牌”。

在折桥村里,不同风格、不同规模的农家乐星罗棋布,原生态的农家院落间弥散着泥土的味道,秀美的田园风光,是绝美的天然氧吧;水资源极为丰富,有多处泉眼依旧生生不息地浇灌着这片富饶的土地,百年古柳伫立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守护着一方百姓。农耕体验园、千亩城市农业基地、金色花海等乡村旅游景点环抱着整个村子,折桥村发展乡村旅游具备得天独厚的禀赋。

由于多民族长期交融发展,折桥村汲取了河州饮食及东乡族、回族饮食文化精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河州美食享誉天下。折桥村是舌尖临夏的缩影,是食客的天堂。特别是近年来,折桥湾农家乐业主抢抓全市旅游业井喷式发展的时机,把握市场跳动的脉搏,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不断改进和丰富菜品,留住了客人,深深地烙下了“折桥印象”。

折桥村农家乐以“爆炒草鸡”最为著名。农户用自家院落养殖的草鸡,现宰现炒,用大灶台、大铁锅炒制的草鸡,味道鲜美,让人品味到“家的味道”。折桥湾农家乐中的“爆炒草鸡”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折桥湾农家乐产业已初具规模,不仅打响了“折桥湾爆炒草鸡”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临夏市独具特色的一张“名片”,更为折桥村群众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

乡村振兴带福音

折桥村位于临夏市东侧,全村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有12个合作社,总户数685户3290人。全村耕地面积为1147.69亩、人均0.35亩,是东乡、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村。折桥村群众以种植、养殖、务工、经商为其主要经济来源。

1982年,折桥村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迄今走过了近40个春秋。岁月的积淀,使得这一产业牢牢地扎根在大夏河畔,滋润着一方百姓。折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4600元提高到2018年的16500元,涨幅翻三倍之多。折桥村是典型的城郊型村庄,靠山临河,植被茂密,田园风光秀美,国道213线等4条交通主干道交错而过,出租车、村村通、公交车等交通工具方便快捷。

近些年来,临夏市折桥镇农家乐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愈加强大,产业发展不仅鼓起了群众钱袋子,撑起了面子,扮靓了颜值,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临夏市、折桥镇两级党委政府把发展壮大农家乐产业作为实现富民增收、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渠道,扮演着“服务员”的角色,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给予政策支持。临夏市节会经济为折桥村插上腾飞的翅膀。乡村旅游大环境建设是折桥村发展的先决条件,折桥村群众因此分得红利。近年来,临夏市委市政府抢抓国家支持“三区三州”和建设旅游大环线的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努力探索出一条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吸引了八方游客慕名而来,折桥村“农家乐”因此抓住机遇,成为临夏市旅游产业链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在折桥村,建档立卡户享受5万元贴息精准扶贫贷款、当年新开办农家乐每户享受1万元奖补资金、低息10万元“农家贷”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农家乐长远发展注入了活水。通过争取实施人居环境改善、亮化美化、“厕所革命”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村社道路硬化、上下水管网、网络通讯全覆盖,为壮大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上先后组织“农家乐”经营户、村“两委”成员到贵州、陕西等地实地参观学习,在群众家门口举办烹饪技术、经营管理专题培训班,不断提高农家乐规范化经营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已有百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学习、观摩考察。这一系列举措,使农家乐就餐环境、经营服务理念大幅度提升,软硬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同时,折桥湾农家乐在助推精准扶贫、实现群众稳定增收致富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贡献。折桥村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6.3%降到现在的1.65%。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村“两委”发挥产业优势,深入开展“以德扶贫”,针对有条件、有资源,但不敢闯、怕风险的困难群众,通过示范带动,做大量宣传引导,摒弃等靠要思想,逐步增强群众内生动力。近年来,有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帮助下先后开办了自己的农家乐,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依靠农家乐产业摆脱了贫困,走向致富道路。

做好“嫁妆”,扮靓“新娘”。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组织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实现自我管理、行业自律、组团发展,为农家乐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党委政府引导下,农家乐协会积极发挥作用,注册了“魅力折桥湾”商标,推荐使用印有统一标识的盖碗、餐具、纸巾等产品,借助临夏葫芦雕刻、蛋雕、泥塑等特色手工艺,开发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农家乐经营档次和对外形象。积极和网络销售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实现网络订餐销售、智能导航全覆盖等目标。正在修订完善农家乐协会章程,充实工作力量,制定行业自律标准和评选规范,助推农家乐经营管理上台阶。(整理自澎湃网)

猜你喜欢

农家乐群众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农家乐里去休闲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杜鹃花红农家乐
农家乐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