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行为价值量化标准助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构建
2020-06-22苗青胡泽宇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文|苗青 胡泽宇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治理进程中,志愿者及志愿组织作为民间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广泛出现在各个领域,从线下的志愿服务工作到线上的网络慈善行动,他们是公益慈善的中坚力量。通过与慈善行业及标准化领域各位专家协商探讨,阿里巴巴制定了《公益时评定准则》,对线下及线上的各类志愿行为制定了一套公益时与志愿行为的换算标准,并与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展开合作,建立“时间银行”,由《公益时评定准则》换算而来的“公益时”可纳入“时间银行”,以换取将来的养老服务。同时,南京网信办与阿里巴巴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公益时”纳入城市治理、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拥有“公益时”的南京市民可免费或以折扣价参观中山陵、南京海底世界等文化旅游景点。杭州市及南京市的市民在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满足自身参与公益行动的意愿,还能获得服务的回馈,此举作为开创性的尝试,为志愿者带来了实质性的服务回馈,同时从企业层面对于促成志愿服务激励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搭建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所谓“时间银行”,又称“道德银行”“爱心银行”,是激发志愿服务潜能的一种制度安排。“时间银行”概念最早由美国律师埃德加·卡恩创立。埃德加在1980年开始构思一种新的“时间银行”模式,如果他人帮助了你,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用帮助你的时间去换取另一个人相同时长的帮助,以此循环下去。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与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和南京市开展“公益时”合作,所采取的正是埃德加所提出的“时间银行”模式。
“公益时”制度建设,一是为志愿者参与何种服务及其服务时间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记录方式,这对于完善志愿者服务档案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为志愿服务者构建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服务虽然具有无偿性、公益性等特点,但这种服务更需要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以保证志愿服务提供的可持续性;三是有助于推进互助社会的建设,以“时间币”(即“公益时”)来实现互助行为的结算,此举不仅使志愿者受益,同时惠及了其所在周边社区,有助于营造互助互爱的良好社区氛围;四是“公益时”制度能够解决当前社会总体慈善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志愿服务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激发潜在的志愿者服务意愿,进而解决社会整体慈善公益氛围还不足够浓厚的现状。
公平导向的“公益时”计算
对于线上和线下的志愿服务中“公益时”的计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计算公式为“公益时等于志愿服务时与公益系数的乘积”。而对于线上及其他公益项目或公益场景的“公益时”,则是另一种计算公式,即“公益时等于服务次数与公益系数的乘积”。
在《公益时评定准则》的具体细化的计算示例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考虑到了不同志愿服务类型所耗费的精力和付出成本的差异,对线上志愿服务、线下志愿服务,以及其他类型的公益行为采取了差异化的“公益时”计算方 法。
例如,线下志愿服务(包括:大型活动服务、应急救援服务,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等)中“公益时”计算为“1志愿服务时等于1公益时”。而线上志愿服务,因考虑到部分线上志愿服务(如网络安全举报、公益诉讼线索举报,以及大众评审等)付出的精力成本较低,其“公益时”计算公式则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而对于其他公益行为,《公益时评定准侧》中也对其有一套较为合理详尽的计算方法。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对“公益时”计算方法的设计,顾及到不同类型志愿服务的付出成本的差异性,以确定价值量化标准的方式,对不同志愿服务类型进行加权,保证了各方志愿者能够公平获取与其志愿服务劳动付出成等额回报的“公益时”回馈,兼顾多方志愿服务,有助于推进各类志愿服务获取社会认同感,激发志愿者服务潜能,营造良好的互助社会氛围。
规范化的公益项目评定程序
《公益时评定准则》中提到“公益时”评定委员会负责公益项目或公益场景被纳入“公益时”体系的评定,且“公益时评定委员会”由社会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士组成,公益项目或公益场景评定时,随机邀请“公益时评定委员会”中的9名专家组成评定小组,各方面的专家不少于1人。委员会评委组成来源的结构多样性,尽可能地保证了兼听多方专业人士的意见,确保了公益项目评价的客观性及公正性。
同时《公益时评定准则》中强调公益项目或场景应当符合以下原则:公益导向、广泛参与、安全性、开放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推广、效果可验证。《公益时评定准则》强调的以上核心原则也将成为专家评审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标准。
最后,采用选举投票的方式产生评定结果,赞同票数至少得到投票总数的四分之三,方可视为评定通过,且“公益时评定委员会”应向组织方反馈评定结果。通过评审的公益项目或场景即可纳入“公益时”体系,并在“3小时公益平台”上公示实施。规范化的公益项目评定流程,有助于引入合理合适合法的公益项目或场景,公示制度也保障了项目评审能够得到大众的广泛监督。在公益评审会中,公众也能了解每个项目运行的具体现状及实施困难点,对公益项目的认知不再停留于媒体宣传,新引入的公益项目也能激励相关领域爱心人士的广泛参与,投入“公益时”体系的建设进程。
结语
《公益时评定准则》的发布,作为衡量志愿服务时长和公益行为价值的标准,量化了志愿服务时长,以积分制的形式换取等额的服务回馈,从企业为导向层面而言,此举对于社会各界培养志愿行动意识和构建良性志愿生态链具有开创性意义。“人人参与,才是公益”,阿里巴巴借助“3小时公益平台”,以“公益时”制度为桥梁向社会各界传递出其所一直坚守的公益理念,阿里巴巴作为民间企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设,为民间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公益榜样,对于拉动个体志愿者及志愿组织参与志愿行动,激发潜在的志愿者服务意愿,构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