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攻坚三大难题 扎实推进深度融合

2020-06-22项加华

传媒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余杭余杭区中心

文_董 艳 项加华

新的挑战,意味着新的机遇。有效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成为当前县域新闻媒体发展的一项紧迫课题。杭州余杭区融媒体中心于2019年6月28日挂牌,由原余杭广电传媒集团和原余杭新闻传媒中心合并组建。中心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深度融合的改革方向、移动优先的发展导向、三大功能的定位取向”,全力攻坚“体制机制创新、生产流程再造、服务功能拓展”三大难题,坚定不移向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区域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一揽子推进 破解“体制机制重构难”

余杭区融媒体中心现有员工309人,中心拥有“报+台+网+微+端”等全媒体发布平台20余个,其中新媒体用户200余万。按照“充分整、深度融、新闻+、政策扶”的工作思路,余杭区着力解决融媒体中心的机构整合、薪酬制度、政策扶持等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

——理顺内外关系。余杭区明确融媒体中心为区委直属的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归口区委宣传部领导。中心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宣传部制定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会同国资部门对宣传、党建、经营进行绩效考核。余杭区委与杭报集团就深化《余杭晨报》办报合作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晨报社、晨报传媒公司全权委托融媒体中心经营管理,原晨报系聘用人员经规范招录程序转入中心下属企业。中心严格实行采编业务和经营业务两分开,下设编委会,负责新闻宣传业务。重组下属企业,出资组建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经营性国有资产。

——坚持“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生产流程再造,重整机构设置。立足全媒体生产传播新格局,余杭区融媒体中心建立以编委会为大脑中枢核心层、融媒体指挥中心为协调联动中间层、采访编辑技术部门为指令执行基础层的新型采编发指挥体系,创新设置以前端采访、后端编辑为主体,对外宣传、舆论监督、短直类创作为辅助,融媒体技术为支撑的13个专业部门。二是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改革薪酬制度。中心推行全员绩效考核运行模式,分综合管理、宣传业务、经营创收等三大类进行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选优等挂钩。出台《薪酬管理办法》,对绩效工资部分执行“上不封顶、下不托底”的考核制度。三是有利于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引育机制,将融媒体高层次人才设为特殊专业人才单独招录。打通晋升通道,通过公开竞岗将优秀人才提任为主管。与浙江传媒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每年四次开展订单式培养。用足用好市区两级人才新政,积极争取购房补助等优惠政策,今年共有11名专业骨干通过杭州市高层次人才D类、E类认定。

新落成的区融媒体指挥中心

一竿子到底 破解“生产流程再造难”

区融媒体中心把流程再造作为深度融合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系统性谋划、扁平化协调、关键处发力、试错中优化,逐个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有效避免了来回折腾“翻烧饼”。

1.借助特殊场景的“催化剂”加速再造。把重大主题、突发公共事件等作为推进流程再造的“演练场”,加速生产要素整合。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余杭区融媒体中心从线下融合迅速转向线上融合,以实战淬炼全面融合的成色。一是全端发力,展现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疫情报道中,全媒体记者奔赴防疫第一线,驻守定点收治医院、疾控中心,把镜头对准一线医务人员、基层党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体现主流媒体在重大疫情面前的使命担当。二是移动优先,做强融合传播的影响力传播力。为更好突出新闻时效和传播到达,“看余杭”“余杭发布”“天天看余杭”“余杭晨报”等总用户数超200万的“两微一端”传播平台全线发力,充分运用H5、短视频、海报等形式,实现权威消息、科普知识、服务信息的快速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从1月23日到9月底,“两微一端”8个平台总阅读量破亿,其中微信10万+条数53条,最高单条阅读量破百万。三是深挖亮点,推进更大平台、更高质量传播余杭故事。区融媒体中心紧盯余杭数字经济强区和数字赋能全域治理的创新优势,深入挖掘余杭战“疫”的创新点。截至9月底,《浙江:大数据助力精准防疫有序复工》等23条新闻相继在央视播出,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相关报道52条,《余杭5.6万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战疫情》等2000余条新闻被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之声录用,“主播VLOG:返工注意事项”等多个视频被学习强国全国平台录用。经过战疫报道的全方位磨砺,中心固化了“一体策划”的每日选题会商共享机制、“一次采集”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多种生成”的团队协同机制,实现多端发布的网台报由“快”到“深”梯次发布机制。

2.用好技术平台的“助推器”激活再造。最近以来,中心全面推广云文稿系统、“快报”移动端报题审稿系统等20余项生产工具,对图文、音频、视频等进行集成调控,实现网端一键分发。按照“移动优先”理念,制订融媒体产品考核办法,实行融媒体产品库一次性考核,既激励即时发稿,又避免多头重复考核。

3.参与联盟合作的“竞技场”倒逼再造。余杭区位特殊,是省市媒体关注的重点地域。面对“同场竞技”的比拼压力,中心倒逼生产流程,对标省市媒体的运行模式进行优化。中心深度推进与浙报的融媒合作,对自身“策采编发”流程实施针对性改造。截至目前,中心参与联盟合作体7个,参与大型融媒行动30余场。

流程再造有效激发优质内容生产的内生动力。今年以来,中心专题策划《余杭扶贫志》融媒稿件,采用异地采访,报纸记者和短视频制作者联动,赶赴贵州黔东南台江县、天柱县以及湖北恩施咸丰县采访,共刊发新闻稿20多篇,专题版面10个,并且在新媒体矩阵刊发。新媒体平台同时推送《影像24小时》扶贫协作主题短视频5个,矩阵点击率超20万;《走百村 看小康》采用蹲点式调研采访,各镇街选择一两个村社以行进式或讲述式加编者按等形式,讲好基层一线“高水平决胜小康”的故事,已推出系列报道13篇,专版2个,短视频《故园新生》点击率5万多。新媒体矩阵集纳刊发报纸新闻、自产发布新闻63篇,还联合上级媒体推出大型新闻直播——小康村24小时青山行,在线收看、互动人数超过20万。此外,“良渚24小时”“老兵舒萍”“影像24小时”等一批融媒爆款和品牌专栏形成强大的传播力,获省级政府奖项数量为历年之最。

一盘棋布局 破解“服务功能融合难”

按照“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着力发挥生产要素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以“看余杭”客户端为主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新闻+政务+服务”,在延伸服务功能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疫情期间记者赴一线采访

其一,整合政务信息资源。按照“一单位一账号”的原则,对全区各单位“双微”平台资源进行整合。出台考核办法,推动政务账号统一入驻客户端,由中心负责信源、内容的统一管理。目前,客户端“矩阵+”模块已集成 90余个账号的政务信息资源,为全媒体内容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二,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加强与数据管理部门的协作,共同建设“城市大脑·余杭平台”。持续推出数字治理等应用场景,已上线“入学早知道”“数达专线”“便捷泊车”等一批用户黏合度高的服务模块,为市民公交出行、信息查询等提供智慧服务。与区综合治理中心共同打造“网上矛调中心”,推出“咨询、投诉、办理”等板块,实现矛盾调解“一地不用跑”。客户端还联接浙江政务服务网个人审批办理等服务项目,推进群众掌上办事。

其三,延伸产业服务功能。今年以来,与30余个部门镇街深化战略合作,提供会展活动、形象展示等全方位服务。截至10月底,已承办全区各类活动140场。加快服务模式转型,疫情期间共推出“云销售”“云签约”“云招聘”“云直播”等各类活动20多场。策划实施公益服务行动,协助中西部扶贫结对县举办直播带货,派出专业骨干参与中国记协东西协作公益项目,助力脱贫攻坚。目前,融媒体中心正在全力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与数据资源管理部门、国有传媒技术公司共建共享,深度整合和集聚各类应用功能,打造区域内具有唯一流量入口的智慧治理和数字生活平台。

下一步,中心将抢抓余杭推进全面数字化转型机遇,以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推进融媒体中心建设:第一,紧盯化学融合抓深化。坚持党建引领,加快培育价值认同、理念相融、行动自觉的团队文化。到明年,结合建党100周年重大主题报道,深入开展锤炼“四力”走基层大练兵活动,打造高素质融媒铁军队伍。开展紧缺人才招引、中层干部竞岗和员工双向交流,推动优质内容、专业人才向移动端汇集。第二,坚持问题导向抓提升。围绕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区域新型主流媒体这一目标,形成机制创新、技术支撑、精品创作、产业拓展等10大课题,由融媒体中心领导牵头、部门协同谋划,列出问题清单,一项项攻坚、一件件解决。第三,聚焦数字转型抓拓展。继续加强与管理部门的对接和协作,将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集成到“城市大脑·余杭平台”和“看余杭”客户端,助力破解数字治理碎片化难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丰富的数字化公共产品和服务。

猜你喜欢

余杭余杭区中心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做比萨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先定中心后搭配
新龟兔赛跑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