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818黄金眼》是怎样“出圈”的

2020-06-22沈蕴华

传媒评论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栏目组民生受众

文_沈蕴华

今年9月22日,一条#小张被浴室玻璃门割伤手#的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点击进入该话题,内容是一条普通的投诉。但就是这样一条民生新闻,在短时间内登上热搜榜榜首并持续霸屏。就连新浪微博CEO王高飞(微博ID:来去之间)都忍不住转发并发问:“这个为啥能上(热搜)?”点开这条新闻的评论,答案终于揭晓:原来,新闻当事人小张凭借着高颜值,被网友们送上了热搜。该话题的阅读量在半天内突破17.2亿,讨论量超过21.3万,素人小张魔幻般地成为了新晋网红。

这条新闻的出品方就是为浙江观众所熟知、为全国网友所喜爱的地方民生新闻栏目——浙江广电集团民生休闲频道的《1818黄金眼》。这已经不是《1818黄金眼》第一次引爆网络,它以扎实的新闻内容收获了众多粉丝,同时又经常会因为一些非新闻性的元素吸引更多关注,这一现象也引发了行业内部的关注与讨论。

这档2004年元旦开播的老牌省级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什么能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不退反进、逆势前行?成功的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核心密码?

主动转身尝试多维度“出圈”

“出圈”,网络流行词,是粉丝圈的常用语,意思为某个明星、某个事件走红的热度不仅在自己固定的粉丝圈中传播,而且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晓。简而言之就是知名度高了、爆了、火了、路人皆知了,就称之为“出圈”了。对《1818黄金眼》而言,“出圈”几乎已经成为近年来的常态,也成为“成功”的一种最立体的表现形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传统媒体纷纷加入媒体融合的队列。《1818黄金眼》很早就意识到拥抱互联网的重要性,在10年前就开始主动转身,尝试融媒探索。经过10年的运作,截至2020年10月,栏目在微博、腾讯、B站、抖音、快手等主要头部互联网平台的粉丝总数超过2500万,其中,官方微博粉丝数达到800万,最高单个话题阅读量达17.5亿,最高单条视频播放量达1.8亿,单月参与话题月均阅读量达160亿次,体现出频道和栏目跨屏传播的不菲实力和巨大潜力,成功实现了从电视到网络的“传播渠道出圈”。

伴随着“传播渠道出圈”,《1818黄金眼》也同步实现了省级地面频道的“地域出圈”。在电视平台上,《1818黄金眼》仅限浙江省内观众收看,但有了互联网的助力,受众成功扩大到全国范围。如今,《1818黄金眼》已经成为全国民生新闻的代表,以栏目官方微博为例,省外粉丝数量达到60%左右,并且该比例还在持续增加。“地域出圈”不仅为《1818黄金眼》赢得了更大的覆盖面,也为栏目组实现更广泛、更深入的业界合作奠定了基础。

《1818黄金眼》记者在突发新闻事件现场

另一方面,因互联网信息传播网状化、碎片化等特点,受众对信息的接受、消化和二次传播的方式都在改变。这种改变带来了新闻受众的“出圈”,受其影响,《1818黄金眼》的节目性质也在悄然“出圈”。原本“看”新闻的观众,通过互联网介质参与到新闻的评议和分发中,甚至还会对新闻作品进行加工和改造,比如网友会对《1818黄金眼》的经典片段进行混剪,有的会加上自己的解说、配乐等,更高阶的网友还会录制一些模仿视频。这种互动模式,已经跳脱了传统的观众与媒体的关系,而更像是粉丝与偶像的关系,这也使得《1818黄金眼》和它的受众之间关系更紧密,黏合度更高。

多维度“出圈”的背后,是《1818黄金眼》广泛的群众基础、扎实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强大的平台支撑,这些都为这档已开播17年的栏目取得成功提供了更多可能。

“哪有什么成功密码,就是扎扎实实做内容”

这是民生休闲频道新闻部副主任、《1818黄金眼》制片人卢珊在被问及成功密码时的第一反应。“内容为王”这句话在《1818黄金眼》一直都没有过时,而“专业”“下沉”“极致”三个关键词,成为栏目组在内容生产上一直以来的行动准则。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传统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渠道上已处于劣势,能够弥补这一劣势的最大法宝就是“专业性”。作为隶属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生产机构,《1818黄金眼》拥有深植内心的“导向金不换”的新闻生产理念,始终秉持求真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拥有专业的新闻生产制作流程和保障机制,每一条新闻从选题申报开始就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在成稿成片环节坚持“三级四审”的原则,由责编、制片人、分管领导层层审核,并坚持重播重审;拥有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记者编辑岗位本科以上学历达到100%,其中研究生学历占1/3,团队中不乏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毕业生,可谓“精英实力打造大众文化”的典范。专业的队伍、理念、执行方法、制度保障等,落实并输出到内容端,最终集中体现为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也是《1818黄金眼》保持长盛不衰的根基。

“下沉”是节目定位的精准体现。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邹振东在《弱传播》中提出,想让更多人认同,关注点就应该是金字塔塔底,而不是塔尖。在舆论世界,拼的不是高度,而是表面积,表面积越大,在舆论世界就越强势。《1818黄金眼》从创办之初就抓住了这一要点,将节目定位于“民生新闻”,喊出“记者在你身边,新闻因你而动”的口号,立足民生,服务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接地气的表达方式,下沉至最广泛人群,关注他们的真实生活,并想方设法与之产生连接和互动,在内容生产方面追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赢得受众的共鸣和认同。

在“专业”和“下沉”的基础上,“极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要求。《1818黄金眼》的记者们坚持认真对待每一条新闻线索、每一位当事人,用“刨根问底”的态度追求真相。曾经的“宝洁飘柔假货泛滥”“宝马X5质量调查”等系列报道,篇幅都达到了几十条,在浙江省乃至更大范围内引起轰动。栏目组一位从业20年、以“灵魂拷问”出名的资深记者说:“较真才能推动社会进步。”《1818黄金眼》就是用较真的态度,扎扎实实把内容做到极致,践行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职责。

了解受众需求,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为一档电视节目,了解受众需求与明确自身定位、执行方法等同样重要。对《1818黄金眼》来说,“民生新闻”的标签首先满足的是广大受众的功能性需求。不管是消费投诉、邻里纠纷,还是奇闻异事、人间百态,都可以纳入“民生新闻”的范畴,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市井琐事、鸡毛蒜皮,都有其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1818黄金眼》在面对每天几百甚至上千个热线电话时,坚持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为出发点,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节目中经常听到的一句后导就是:“截至节目播出前,对方没有给出答复。”有观众表示:“听到这句话就会觉得安心,因为‘没有答复’也是一种答复,是栏目组给广大观众的一种交待。未必能做到每件事都解决,但大家都能看到记者努力在做、在帮忙解决问题。”《1818黄金眼》正是用这种“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待”的态度,实现了受众对一档民生新闻栏目的功能性需求。

比功能性需求更高阶的是情感性需求。在这个维度里,《1818黄金眼》绝对是同行中的佼佼者,不仅因为节目定位带来了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和“接地气”,还因为栏目的历任制片人和分管领导对记者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学会讲故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1818黄金眼》常备两款杂志:《三联生活周刊》和《故事会》。前者是让大家学习优秀同行的专业业务能力,提升职业素养,后者则是让记者们学会更贴合受众的表达方式,设置悬念、把握节奏,让新闻也能娓娓道来,与观众形成心理共鸣、情感共振。于是,大家看到了《1818黄金眼》许多优秀的、引发热议的、甚至令人念念不忘的新闻作品。比如去年有一则“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崩溃大哭”的短视频在全网扩散,视频用平实的镜头记录了一位年轻人面临巨大生活压力却无处发泄的状态,直戳大众内心痛点,引发强烈共鸣,带动了#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的话题大讨论,引导大家关注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今年7月,《骑车女子被压车底数十名外卖小哥11秒抬车救人》的新闻,在紧张中散发出浓浓暖意和满满正能量,仅用十几分钟就冲上微博热搜榜,单个微博话题阅读量刷新栏目组纪录,达到17.5亿。

另一方面,在泛娱乐化特征明显的互联网空间内,必须承认,新闻的正统性、严肃性被部分消解或弱化。在常态化的生活中,新闻“有意义”的一面经常被受众快速吸收并过滤,而“有意思”的一面其信息降解速度较缓,会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成为一种生活的填充物,被受众用于休闲和消遣。比如本文开头所提到的小张,原本只是来投诉,却因为颜值成了网红,网友甚至由他而起盘点了《1818黄金眼》中出现过的帅哥当事人。而在前不久爱奇艺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综艺节目《哈哈哈哈哈》中,导演组将《1818黄金眼》的多个节目片段制作成VCR,作为趣味答题播放给艺人们。

简而言之,如果将《1818黄金眼》看成一个人,那么他的人设就是陪伴在观众身边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能为你提供帮助,排忧解难,也能和你讲讲故事,谈谈心,而且还挺有趣。这种功能性、情感性和休闲性兼具的属性,使《1818黄金眼》更立体、更真实,也收获了更多的受众。

在互联网浪潮里学会“断舍离”

在新闻媒体的融合发展进程中,比“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学会“取长舍短”。在这一点上,《1818黄金眼》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与时俱进,摒弃一些不符合新闻发展规律和时代需求的做法,不断充实完善,提升自我。

栏目组首先“做减法”的是对速度的追逐。曾经的《1818黄金眼》拥有全省最先进的卫星新闻直播设备SNG新闻直播车,并在栏目中开设《SNG移动新闻直播室》板块,经常策划题材丰富的新闻直播行动。有重大突发事件,《1818黄金眼》也会迅速赶到现场。比如2008年11月15日“杭州地铁一号线工地坍塌事故”、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追尾脱轨事故”等,《1818黄金眼》的记者都在第一时间抵达事故现场,为观众带来最及时的报道。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和专业新闻机构在报道速度上的优势被大幅削弱,“人人皆为自媒体、人人都是传播者”,记者还未赶到现场甚至还未接到相关线索,信息已经传遍社交媒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1818黄金眼》敏锐捕捉到了这一变化,果断放弃“拼速度、拼首发”,而是将着力点放在了新闻专业性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真实性原则,把握新闻的“时度效”。比如今年7月轰动全国的杭州来女士失踪案,许多自媒体甚至传统媒体一味追求热度和速度,哗众取宠,渲染悬疑感、离奇感,制造紧张氛围,甚至在未核实信源的情况下发布不实消息。此时,《1818黄金眼》作为本地重要新闻媒体,并未抢先发声,而是结合官方权威发布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为观众和网友梳理事件进展,引导大众不信谣、不传谣,最终赢得了受众和同行的一致称赞,制作的新闻被多家官媒引用,收获了口碑,扩大了影响力,同时充分体现出主流媒体对社会责任的坚守。

和速度一起被“断舍离”的,还有对流量的追捧。流量是考核媒体、节目、作品在网端传播能力、传播价值的指标之一。《1818黄金眼》在媒体融合进程中表现出色,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全国全网知名新闻品牌,也成为新闻界的“网红”和“流量收割机”。今年以来,栏目组已有50多个民生新闻话题登上微博、腾讯、头条、抖音等各大平台热搜榜,最密集时,上榜率达到一周3至4次,甚至多次出现多个话题同时冲上热搜前50的情况,展现出强劲的实力。然而,栏目组深知,对流量的追求近似于以往传统媒体对收视率的追求,盲目追逐流量甚至沉迷其中,会丢失新闻的本源。所以,《1818黄金眼》一直以来坚持对“做流量”说“不”,从来不对热搜进行运作和营销,所有热搜均为自然形成。相反,当一些新闻上热搜后“跑偏”,比如被误导、被娱乐化、当事人被误解等,《1818黄金眼》还努力引导观众把注意力放回到新闻事件本身。本文开头提到的小张,当大家把焦点集中在他的颜值上时,《1818黄金眼》不跟风、不蹭热度,认真做好后续报道,对投诉事件本身进行客观报道,帮助当事人小张及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赢得了尊重与好评。

此外,《1818黄金眼》还放弃了简单、轻松的运作方式,坚持做原创,微信公众号也坚决不“扒稿”、不“洗稿”,每天电视端新闻播放量高达120分钟,每月原创新闻可达1000条。这些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换来的是栏目组在开办17年后依然充满活力,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丝毫不动摇,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走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前沿。

成功绝非一蹴而就。时代在发展,媒体在发展,新闻也在发展。在新闻资讯逐渐成为快消品的当下,如何坚持与坚守新闻人的使命职责,如何探寻把握新的新闻发展规律,如何把受众的关注点从新闻的热度、强度引向深度、广度,如何更有效传播新闻的价值,这些都是《1818黄金眼》和众多同行在未来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栏目组民生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陈颖 巾帼之花绽放在民生一线
拯救大山里的水蜜桃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春晖社区《生活大参考》栏目组走进社区送美食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小喇叭”栏目组儿童广播剧团概况简述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