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际交往:老年人不可或缺的健康源泉

2020-06-22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刘颂

保健医苑 2020年4期
关键词:私家侦探知心朋友老太太

◎文/南京邮电大学教授 刘颂

“友谊是我们哀伤时的缓和剂,激情时的舒解剂,心中压力时的流泄口;是我们灾难时的庇护所,疑虑时的商议者;是我们头脑冲动时的清醒剂;也是我们沉思时的锻炼和改进。”英国作家泰勒的这段话道出了友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

记得丹麦有部电影,片名是《法里克斯》。影片的主人公法里克斯是一只小猫,它的主人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独自一人孤独地生活在一座华丽的大房子里,与之相伴的唯有可爱的小猫法里克斯。房门整天紧闭,整座屋子静寂无声,老太太天天盼着有人给自己打电话,可电话似乎哑了,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躺在桌上悄然无声。一天,电话铃终于响了,老太太发疯似的冲到桌前,激动地拿起听筒,可是电话并不是打给她的,对方拨错了号码。

不幸的是,一天法里克斯突然失踪了,老太太跟丢了魂似的,雇下私家侦探,不惜重金寻找,久而不得,万念俱灰,跑到海边欲了此残生。正在这时,私家侦探赶到了,被老太太对“伴侣”的深情所感动,坦言道“我就是你的法里克斯”,从此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影片以沉重的艺术手法展现了老年人的孤独、寂寞、独处时的内心痛苦,以及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热切期盼和渴望,没有这些,人的心就像是干枯的河道,了无生机。这种情况下,何谈健康?

人际交往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以交流信息和沟通情感为主要内容的互动过程,在根本上,是人的社会本质的一种表现形式。人是社会动物,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不能离开人群独自存在,只有置身于人群中,才能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心理置换,获得自身的个体性,找到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具有人生的现实感,即“感到自己是一个人”。在这个意义上,与世隔绝、与人“老死不相往来”对生命和健康的伤害是致命的,我国古代哲人荀子早在几千年前就精辟地指出“人生不能无群”。

心理学家曾做过大量实验与调查,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就是一例。心理学家请实验参加者躺在一间隔光隔音全封闭屋子的床上,戴着眼罩,手臂上套着硬板做的手套,枕头两端高高翘起紧贴耳朵,让其听不见,看不见,触摸不到任何东西,即被剥夺了视觉、听觉和触觉。结果发现,参加者很快就出现心理紊乱、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模糊、情绪紧张、焦虑不安、感到极度恐慌,乃至出现幻觉,最后纷纷要求退出实验。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他们与世隔绝,诚如文学家歌德所说:“社会无论多么可怕,可是没有人们则是不可思议的。”没有人能够是一座孤岛,孤独会使人精神扭曲,丧失活力、丧失生存的信心和勇气,引发各种疾病,甚至把人推向自暴自弃、自绝于世的悲剧之路。

有一项针对退休老人人际交往的调查发现,他们中人际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协调的人,多具有幸福感,心情愉快,开朗乐观,健康状态普遍较好,与同龄人相比,衰老的程度相对较轻,衰老的速度也相对要慢一些,显得年轻、活跃,有朝气。而很少与他人交往的老年人,则多感到空虚、寂寞、孤独,时常伤感、心情抑郁、消极沉闷,身体状况也相对较差,与同龄者相比,衰老明显,心理年龄大许多。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不仅使人心理健康,还有很好的减龄作用。

一份来自生理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包括社交活动的老年人,与青年人相比,脑电波几乎没有改变,也难以看到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由脑重量减轻引起的脑电图慢波化的现象,高级神经系统的生理年龄多小于其自然年龄,衰老缓慢了许多。

一项长达14 年的研究发现,鳏寡孤独老人如果缺少交往,终日隐居家中,平均患病率高出与之同样情况但有人际交往的老人的1.6 倍,死亡的可能性高出后者2 倍。另一份对1400 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报告显示,那些丧偶或没有知心朋友的人,5 年死亡率为50%,相反,有配偶或有知心朋友的人,5 年死亡率只有18%,大大低于前者。

因此,老年人需要迈出家门,走进广场,走到社区,走到人群中,微笑、说话、伸出手帮助他人,健康就来到了自己身边,人际交往是一剂医治疾病、延长生命、保持健康的良方。

猜你喜欢

私家侦探知心朋友老太太
羊吃菜
A Private Practice
早上的期待
我的知心朋友?——?书
哪剪的
搭讪
你是我的知心朋友
汉江河边的“私家侦探”
组织不能完全代替知心朋友
生活里需要知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