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富清:意志力铸就生命力

2020-06-22黄永明闻勇

恋爱婚姻家庭 2020年15期
关键词:张富清玉兰

◎文/黄永明 闻勇

张富清老人伴随着共和国的建立与成长一路走来,他一辈子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境界,感动着无数人。已经96岁的他经历过战火,也经历过病痛的折磨,却依然鹤发童颜,思维清晰。本期,就让我们走进恩施大山深处,探寻他独特的长寿之道。

守初心,境界淡泊

一本被张富清老人收藏了60多年的立功证书上,记录着老英雄在解放战争时立下的战功: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

一份由彭德怀、甘泗淇、张德生联名签署的报功书,讲述张富清“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一枚西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奖章,镌刻着“人民功臣”四个大字……

“从立功记录看,老英雄九死一生,为什么不想让人知道?”负责来凤县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聂海波对张富清的战功钦佩不已,更对老人多年来的“低调”十分不解。

面对追问,老人哽咽了:“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摆啊……”

这么多年来,老人一直坚守着这个信念:牺牲的战友们已经远去,而我还活着。党给我那么多荣誉,这辈子已经很满足了,我应该替那些牺牲的战友多做一些工作。

情绵长,爱情原色

65年前,回老家探亲的张富清第一次遇见未来的老伴孙玉兰,他们的相爱相伴之路就这样开始。

结婚后不久,孙玉兰跟着张富清来到来凤,随身的行李只有一只皮箱、一卷铺盖、一个搪瓷缸子,把借来的床板往租来的小屋里一搬,一个新家就诞生了。虽然和老家汉中比起来,这里绵延的群山让孙玉兰有一点不适应,但她心里很满足:丈夫是副区长,自己在供销社当营业员。日子这么过着,挺好了。

可是有一天,张富清回来说:“国家有政策,要精简人员,你别去上班了,下来吧。你下来了,我才好劝别人。”孙玉兰有点想不通:“我又没有差款,又没有违规,你啷个(四川方言,为什么)让我下来?”但是,她还是选择了回家。她知道,必须支持他的工作。

回家后,孙玉兰先是给招待所洗被子,后来去缝纫社做衣服,领了布料回来,白天黑夜地做,做一件挣几分钱。孩子出生后,一家六口只靠张富清一人的工资过活。孩子们长到十几岁,都不知道啥叫过节。张富清常去驻村,她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经常累得晕倒。

“哪个干部家里过成你这样?”有人替她不值。

“他是为了工作,怨不得他。”她叹口气。

一起生活60多年,孙玉兰对丈夫立过什么大功并不太清楚,但她了解丈夫身上的每一处伤疤。每次张富清要出门,孙玉兰就会帮丈夫拿帽子,她知道,丈夫头部创伤留下了后遗症,见冷风就会痛。

和谐的婚姻,正是养生的至高境界。张富清和孙玉兰两位老人相濡以沫,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解。

勤则寿,从不享受

张富清是一个闲不下来的人。脱下军装后,他没有选择离老家更近、条件更好的西安等大城市,而是选择到条件艰苦的恩施来凤县工作。他在来凤的第一任职务,是县城关粮油所主任。

张富清初上任,发现当地大米供需问题矛盾突出,他就想方设法买来设备,办起大米加工厂,和工人们一起加班加点。1960年,来凤县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张富清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前往县里灾情最严重的三胡区任副区长。

来到三胡,张富清带头每个月在社员家蹲点20来天,而且专挑最困难的农户家,与农户同吃同住。他发现当地农具严重不足,需要跨省采购,便派人从外地请回有经验的铁匠,在三胡本地边打制农具边带徒弟、教手艺。后来,三胡区不仅实现农具自给,还能外销。在张富清的带领下,三胡区当年就顺利完成为国家供粮、为百姓存粮的任务。

为国家立过战功,又做了这么多工作,也走上领导岗位,张富清完全可以获取相应的福利,为自家谋取一些便利,否则辛辛苦苦图个啥?但他没有。

张富清如今住在县城一栋不起眼的五层居民楼的二楼。客厅里,一张磨损破皮的沙发、一个缺角茶几和几个不成套的柜子拼凑在一起。厨房小餐桌上,咸菜、米粥和馒头,组成了老人的日常饮食。

胸坦荡,朴实家风

不为自己着想,总该为孩子们考虑一下吧。老人似乎也没有。

张富清有四个子女,幼时曾患病的大女儿至今未婚,与老两口相依为命;小女儿是卫生院普通职工;两个儿子从基层教师干起,一步步成长为县里的干部。子女们没有一个在父亲工作过的单位上班,也没有一个依靠父亲的关系找过工作。但是,孩子们懂父亲,他们知道,父亲把最宝贵的财富传给了自己。

采访过张富清的人会发现,他是个宽厚、爱笑的人,过往再大的困难,老人说出来总是那么轻描淡写。当年到卯洞公社任职时,张富清看到最偏远、海拔最高的高洞村因群山阻隔,村民与外界完全隔绝,他便暗下决心,一定要修一条路,从根本上解决村民吃饭和运输公粮的问题。可是,修路谈何容易,约5公里长的路,有至少3公里在悬崖上,只能炸开打通。张富清并没有退缩,他想,修路再难,能比在战场上炸碉堡难吗?

张富清四处奔走,申请、筹款、勘测……他还亲自与社员们谈心做思想工作,带头下工地肩挑背扛,终于用两年左右时间,修通当地第一条能走马车、拖拉机的土路。

战病痛,88岁再突击

2012年,88岁的张富清左膝脓肿,在恩施当地多方问药,亦无计可施。老人来到湖北省人民医院,多次会诊后,为避免恶化,医生无奈地告诉老人:截肢是唯一的选择。

令医生感到惊讶的是,张富清非常淡然地接受了手术方案。手术过后,张富清依然很淡然,正当儿女们不知如何安慰父亲时,他先自嘲地说:“战争年代腿没掉,和平时期腿却掉了。”

然而,张富清的内心并非表面那么平静。他反复对自己说:“你是一名党员,无论什么时候,奉献都要大于索取。”“你不能成为孩子们的负担,让他们耽误时间来照顾你,就是耽误了他们为国家做事。”“我还有一条腿,我一定要自己站起来。”

术后仅一周,张富清就试着下床,忍着伤处的疼痛,一次次地努力,满头满身都是汗。

出院后,儿女们推来轮椅,张富清却坚持要自己练习走路。渐渐地,他能一个人走到阳台;再后来,能在楼下院子里转圈;一年之后,他已经可以独自上楼下楼、上街买菜……

张富清这样做只是因为性格好强吗?直到前不久接受媒体采访时,老人才说出真实想法:“我每天坐在轮椅上,就是给国家找麻烦,给家人添负担。我要发扬突击队员的精神,我能做的事,我自己做。”

意志力铸就生命力,由于具备非凡的意志力,张富清形成了超凡的人生境界,一直像一个突击队员那样要求自己,勤俭朴实,奋发有为,从而获得健康长寿的果实。

(更多精彩,请关注“老创客”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张富清玉兰
张富清:初心不渝,老兵本色
佟玉兰
玉兰与春归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Marketing and Social Media Marketing Strategy
《深藏功名 坚守初心——95岁老英雄张富清的本色人生》
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 张富清:一位老英雄的初心本色
旧皮箱里的秘密——张富清老爷爷的故事
用拔河绳上好耐久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