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的综合评估
2020-06-21廖志强
廖志强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背景下,建筑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工程规模和数量都在持续增加,如何确保工程施工作业安全,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针对建筑消防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灭火救援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安全防范对策,以期确保各项消防安全救援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建筑整体施工安全,为国家安全运行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建筑消防;安全性能;管理问题;应对策略
一、现阶段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一)电气设备存在隐患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电缆铺设是极为必要的。但与此同时电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线路老化、短路以及其他问题的存在,极易导致各种电气故障的发生,更严重的还会导致火灾事故的出现。
(二)吸烟禁止作业履行不到位
从某方面而言,虽然某些建筑明令禁止人员吸烟,但由于人员数量远超站内监管人员数量,因此在进行监督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并不能对所有人员进行有效监督,吸烟行为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在增加消防安全隐患的同时,也增加了火灾事故的发生率,建筑运行的安全性将大打折扣。
(三)维护工作实施不规范
作为当前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建筑规模和数量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建筑作业系统较为繁琐,管理和维护工作也相对复杂,因此从某方面而言维护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对于建筑运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明火管理不善问题也较为突出。
二、建筑消防安全的优化防范策略
(一)提高建筑的防御火灾能力
近年来随着建筑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纵观在当前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新时代,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质量始终未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成效,故此为切实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降低国家财政损失,不断地提高建筑防御火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即:
1.合理设置防火分离区域
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为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合理设置防火分离区域是极为必要的,可以有效降低消防安全事故带来的安全隐患。在防火分隔区域划分时,要确保划分的科学性、合理性。
2.完善安全疏散系统
在建筑火灾救援过程中,安全疏散系统的不完善、不科学在降低人员疏散质量和疏散效率的同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埋下了巨大安全隐患,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建筑自身的防御火灾能力,完善安全疏散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人员疏散和消防工作人员救援时的必要途径有疏散楼梯、安全通道、安全出口、紧急安全门,在建筑消防安全疏散通道设计过程中,一方面,除了要按照建筑面积以及项目要求,合理设置疏散出口数量外,还要设置消防专用通道,为后期消防工作人员的灭火救援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运营单位还需设置隧道安全疏散通道,作为紧急情况下乘客疏散和灭火救援用的通道,以此在不断提高疏散安全系数的同时,为预期灭火救援工作目标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二)提高建筑的自防自救能力
1.建立健全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制
作为现阶段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建筑规模和数量持续增加,为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构建科学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运营单位还需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消防相关规定,做好人员考核作业和检修监督管理工作,这是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提高建筑自防自救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目前来看,建筑的检修工作大多属于企业外包,为切实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运营单位还需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消防相关规定,做好人员考核作业和检修监督管理工作。
2.构建科学完善的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机制
从某方面而言,构建科学完善的工作人员培训机制也是提高建筑自防自救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从目前来看,随着建筑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产业结构类型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为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筑运营商需从根本上提高人员选拔标准,确保聘用人员从本质上对消防工作有着较高的重视度。此外,在后期作业过程中,还需加强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为预期作业目标的达成创造良好条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建筑建设规模和数量在持续增加的同时,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不断地提高建筑防御火灾能力、自防自救能力以及灭火救援综合能力,从根本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现阶段消除火灾隐患,确保建筑安全运营的重要战略手段。
参考文献:
[1]戴永刚.建筑消防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9,16(21):101-103.
[2]毛星.历史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会议[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6,12(15):112-112.
[3]赵思睿.小议城市建筑消防安全存在的隐患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3,12(1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