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科学活动:声音

2020-06-21于丽雅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鼓波纹米粒

于丽雅

声音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们每天都能听到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大班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更加注重发现事物内在的特征,因此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为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频率。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因此,本活动中,我设计了薄膜小实验,让幼儿直观地感知声音的大和小,然后利用声音波纹软件,用波纹图片直观地呈现声音频率的高低,帮助幼儿理解声音的频率。整个过程以幼儿的猜测和实验验证为主,给予幼儿操作的机会和时间,希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拓展关于声音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轻和响、高频和低频的特征。

2.能通过薄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课件,声音波纹软件“windows音乐播放器”,实验记录表,几种乐器(双响筒、响板、三角铁、小鼓、沙锤等),三角铁和小鼓音频各一段。

2.薄膜实验材料:塑料膜、小音箱、橡皮筋、米粒、纸杯。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不同乐器的声音

师:这里有一些乐器,请你们仔细听一听,然后告诉我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说明】教师依次演奏乐器,每演奏一种乐器,便请幼儿说一说感受。

二、薄膜小实验,探索声音的响度

1.观察薄膜实验,发现声音出现时米粒会跳动。

师:除了用耳朵听,我们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发现声音?

师:这里有一个小实验,请你们仔细看一看,待会儿请你们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探索米粒跳动的幅度與声音大小的关系。

师:当我们播放的声音越来越大时,小米粒会有什么变化呢?

师:在你们的桌上有一个实验小装置和实验记录表,请你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小实验,记得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上。

师:这是实验记录表,你们还记得怎么做记录吗?数字1,2,3代表什么呢?

幼儿分小组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3.交流实验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请3~4位幼儿介绍自己的发现。

师小结:当声音变大时,小米粒会跳得更高、更快。

三、观察波纹图,初步理解声音的频率

1.直接感知声音的频率。

教师播放三角铁和小鼓音频。

师:听了这两种声音,你们有什么感受?

2.观察两种声音的波纹特征。

师:这里有一个特别的软件,播放声音时会产生波浪线,我们叫它声音波纹图。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播放三角铁和小鼓的声音时,波纹图有什么不同?

师:这是山峰,谁的山峰多?谁的山峰少?

师小结:尖一点的声音,波纹山峰特别多,我们称它为高频声音;厚厚低低的声音,波纹山峰就少很多了,我们称它为低频声音。

3.自主探索声音的波纹。

师:请你回到小组中,播放不同的声音,比一比它们的波纹图,说一说它们是高频声音还是低频声音,并记录在相应的表格中。

幼儿自主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四、寻找生活中不同种类的声音

师: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还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请你们在科学区继续探究吧。

活动延伸

1.将薄膜实验装置、装有波纹软件的IPad和实验记录表格投放在科探区中,鼓励幼儿继续探究声音,并记录自己的观察与发现。

2.在科学区中投放《幼儿大科学》2020年第5期,丰富幼儿关于听觉的经验。

猜你喜欢

小鼓波纹米粒
小波纹的童话
太阳的波纹
你好,小鼓
永远的小鼓
米粒很怕黑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
第十章 米粒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