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创意戏剧活动:卖帽子
2020-06-21易娟王秋悦
易娟 王秋悦
模仿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幼儿通过模仿习得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和技能,从而认识世界。班级的角色扮演区可以算是成人社会的缩影:娃娃家里,幼儿模仿爸爸妈妈的样子买菜、做饭、照顾宝宝吃喝拉撒;娃娃医院里,小医生和小护士们用各种器具给娃娃看病开药、输液打针;娃娃超市里,有工作人员理货,有收银员算钱,还有顾客在挑选商品……
中班幼儿正处于从无意识模仿开始向有意识模仿转化的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敏感期,有意识地带领幼儿玩一些觀察模仿游戏,比如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不同情绪下人们的表情和动作、有明显职业特征的行为等。幼儿通过观察模仿游戏发展了精准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变得更加自信、大胆。根据儿童能力发展的阶梯,模仿学习通常从动作的模仿开始。绘本《卖帽子》非常巧妙地营造了肢体动作模仿的故事情境,而且故事充满了生活智慧和哲理,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开展创意戏剧活动。我们希望幼儿在动作的模仿和创编过程中感受到玩戏剧的乐趣,并能在戏剧体验中感悟“遇到问题发脾气是没用的,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道理。
《卖帽子》是美国绘本作家艾斯菲·斯劳柏肯纳的作品。卖帽子的老爷爷头顶着一摞帽子在大树下睡着了,一觉醒来,所有帽子都不见了。他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老爷爷生气地叉着腰,对猴子大声喊叫,让它们把帽子还回来,猴子们也学着老爷爷的样子叉着腰。老爷爷更生气了,重重地跺脚,猴子也跟着跺起了脚……无论老爷爷做什么,猴子都有模有样地学,可就是不把帽子还给老爷爷。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把帽子要回来呢?老爷爷气得浑身发抖,一把把自己头上的帽子摘下来往地上摔。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猴子学着老爷爷的样子,纷纷把帽子摘下来摔到地上,老爷爷终于拿回了自己的帽子。故事的结局充满意外的惊喜——老爷爷前面使出浑身解数,可帽子怎么都要不回来,最后一个看起来跟要帽子无关的偶然行为却起了奇效。稍微思考一下,我们又能领会到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生气往往解决不了问题,但凡事都有解决方法,克制情绪也许很快就能遇到转机。
《卖帽子》的故事简单又富有逻辑,画面朴实地呈现出有趣的动态效果,是一个“唱做俱佳”、富有戏剧张力的好故事。“有样学样”的精彩情节很适合用边讲边演的方式“玩”起来,同时又能在快乐之后给人启迪。
优秀的故事就像一颗种子,不经意地落在你心里一角,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发芽、茁壮,但它就这样扎扎实实地种下了。这种故事会随着小读者一天天长大、一点点经历着,慢慢地向下生根,缓缓地展开枝叶,变成一棵能遮风避雨的大树。
1. 理解绘本故事,了解默剧的表演特点,运用动作、表情、语气创造性地表达不同的情绪。
2. 通过观察模仿、情境体验及同伴学习等方式丰富自己的表演经验。
3. 知道生气解决不了问题,克制情绪,冷静地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
绘本PPT、适宜的背景音乐、铃鼓、帽子(教师和幼儿人手一顶);幼儿有玩戏剧游戏“照镜子”的经验。
一、暖身游戏:可爱的小猫
师:我们一起去散步吧!瞧,我手上有个铃鼓,一会儿散步的时候,大家跟着铃鼓的节奏来。我摇得快,你们走得快;摇得慢,你们走得慢,听到“啪”的一声时要立刻静止不动。
【指导要点】第一遍游戏静止时,幼儿停下来保持身体不动就可以了。后面可逐步增加条件:第二遍变小白兔静止;第三遍变各种小动物静止,但要发出自己扮演的动物的叫声;第四遍变成小花猫静止,并且根据教师描述的不同情境发出相应的叫声,参考的情境如:睡着了说梦话,睡醒了找妈妈,看到美味早餐,早餐突然被抢走了,有一点点生气,特别生气,气得浑身发抖,去追早餐时尾巴不小心被门夹住,捂着尾巴回家找妈妈等。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幼儿体会情绪与声音的关系,练习不同的情绪下表情、动作、语气和语调的不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二、戏剧研习
1.教师一边播放绘本PPT,一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前半段,导入活动。
师:有一位老爷爷,他靠卖帽子来生活。每天,他都要把所有帽子顶在头上,一边走一边喊:“卖帽子咯!卖帽子咯!”帽子很多,也很重,他走得很慢。这天,老爷爷走了很久很久,可是一顶帽子也没有卖出去,他又渴又累,于是走到一棵大树下休息。他慢慢地坐下来,背靠着大树,小心翼翼地把头顶的帽子靠在树干上。很快,老爷爷就睡着了。当他醒过来时——咦?发生了什么?帽子去哪里了?
【指导要点】教师一边出示绘本PPT,一边讲述故事,语速不宜过快,应根据情节有适当的停顿和语气变换。比如在说到“老爷爷走了很久很久,可是一顶帽子也没有卖出去”时,放慢语速,用比较低沉的语气让幼儿感受到老爷爷的辛苦,为后面帽子不见了,老爷爷着急生气的情绪做铺垫。当讲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要适当停顿,给幼儿观察画面并思考的空间,等幼儿思考、猜测后再出示下一张图片,验证是“帽子不见了”。
2.依次出示四张老爷爷生气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并创编动作。
(1)教师出示第一张老爷爷生气图片的PPT,幼儿观察并创编动作。
师:老爷爷现在是什么心情?他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指导要点】教师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情境,请幼儿做出对应的动作。情境描述示例:老爷爷用手指着猴子,大声说:“猴子,快把帽子还给我!”在所有幼儿一起模仿老爷爷的动作时,教师观察并提取精彩动作,号召所有人一起边做动作边大声说出老爷爷的台词。
(2)师幼配合,用默剧的方式表演故事片段。
师:现在我来演老爷爷,你们演捣蛋的猴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也做什么动作。
师:猴子会不会说话?那等一下大家不发出声音只学动作,可以吗?这像是我们玩的什么游戏呀?对了,就是“照镜子”的游戏。
【指导要点】这里有两次配合表演,第一次游戏时,幼儿会习惯性地在扮演猴子时完全模仿出老爷爷的动作和语言,此时教师组织讨论:猴子会说话吗?不会说话的猴子是怎么学老爷爷的?然后向幼儿强调“猴子们”只需要模仿动作、表情和说话的口型就可以了,不用发出声音。主动探究并确定游戏规则对幼儿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学习。
(3)教师依次出示其他三张老爷爷生气时的图片PPT,请幼儿继续观察图片、创编动作,同时分角色表演,一名幼兒扮演老爷爷,其他人演猴子模仿他的动作和表情。
师:这又是什么表情和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看。谁来扮演老爷爷?我们其他人扮演小猴子。
师:小猴子这样不发出声音、只用动作和表情来表演的方法,叫默剧,也叫哑剧。
【指导要点】三张图片分别是老爷爷挥拳、跺脚、浑身发抖地跳起来的情景,老爷爷生气的程度逐渐加深,幼儿的情绪也逐渐兴奋。三次动作创编,每一次教师都要先请幼儿观察图片,然后用语言描述情境,让幼儿创编动作。教师观察后请不同幼儿上来扮演老爷爷,其他人扮演小猴子互动表演。所有动作创编结束后,可以告诉幼儿这就是默剧的表演方式,帮助幼儿提升戏剧概念。
3.请幼儿帮助老爷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老爷爷非常生气,冲着小猴子又喊又跳,可是帽子还是拿不回来,你们快帮老爷爷想个办法吧。
(1)幼儿讨论拿回帽子的办法。
【指导要点】教师正面鼓励,不否定幼儿的想法,最后可提示幼儿从猴子爱学动作的特点去想办法。
(2)集体阅读绘本,看看书上老爷爷想的办法并表演。
师:老爷爷的帽子怎么拿回来的?一开始老爷爷很生气,不停地让猴子们把帽子还回来,但猴子们不给他。生气有没有用?遇到问题要怎么办呢?原来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现在我来扮演老爷爷,你们扮演猴子,一起把老爷爷拿回帽子的情节演出来。
4.教师旁述故事情节,幼儿用默剧的形式完整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完整表演这个有趣的故事,我来讲故事,你们来表演。谁愿意演老爷爷?好,那其他人就是调皮的小猴子。
【指导要点】这是第一次完整表演,最好加上道具帽子以增加趣味。教师要尽量邀请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扮演老爷爷,同时在讲故事时,要根据幼儿的现场表现调整语速,并适当增加动作提示语。比如讲到小猴子从老爷爷头上拿帽子的时候,可加上“轻手轻脚”“一个一个拿帽子”等词语,提示幼儿做动作。完整表演在让幼儿享受戏剧表演的乐趣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进一步体验老爷爷的情绪变化,再次感悟到克制情绪、冷静思考才能解决问题的道理。
三、舒松活动
师: 刚才你们用默剧的方式表演了整个故事,每个人演得都特别好,大家还开动了脑筋,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以后遇到难题,你们会一直生气吗?那你们会怎么做呢?
【指导要点】完整表演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的兴奋达到了顶点,疏松环节集体回顾活动过程,可以让幼儿逐渐从高度兴奋中舒缓下来。最后的回顾和讨论,再次强调绘本的核心价值,达到教师期许的情感态度目标。
1. 在戏剧活动中对绘本故事进行适当的加减。
把绘本故事作为戏剧活动的文本来源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绘本故事的难易程度进行任务分析,并做适宜的加减。在这个活动中,教师主要做了以下调整:减画面。我们节选了四幅情绪变化及动作提示都比较明显的画面来进行创编,便于幼儿观察、迁移经验并创编,也避免内容多、课时长,导致幼儿疲倦;减语言。绘本中的老爷爷在不同生气程度下说了不同的话,为了让幼儿的创编维度集中在动作和语气上,我们对老爷爷的语言做了减法,每一次生气都说同一句话,这样幼儿只需要运用不同语气和音量来表达不同程度的生气就可以了。当然,对语言,教师也不是一味地做减法,最后完整表演的部分,教师讲的故事在绘本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象声词和动作形容词,起到了提示幼儿表演和扩充表演内容的作用,让幼儿的表演更流畅,更具有戏剧性。
2. 在戏剧情境中提升幼儿的观察模仿与创编能力。
整个戏剧活动都需要幼儿运用观察、模仿与创编能力来参与。故事中的矛盾双方——调皮的猴子和越来越生气的老爷爷,在动作上虽然类似,但存在主动和被动之分。动作的发起者是老爷爷,除了动作和表情,还有语言上的表达,但猴子们的模仿并不是完全复制,而是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不使用语言只模仿动作和表情,整个过程既遵从了幼儿爱模仿的天性,又增加了局部控制的学习难度,还让整个过程滑稽有趣,很有戏剧张力。克制又释放的游戏过程也让幼儿的能力得以提升。
3.让幼儿与角色共情,主动思考,收获成长。
幼儿通过创造性地表现老爷爷和猴子之间有样学样的故事情节,与角色共情,体验到老爷爷逐渐升级的生气情绪及生气无法解决问题的事实。此时,教师与幼儿充分讨论解决方法,一方面肯定了幼儿迁移生活经验想出的多种方法,另一方面也鼓励幼儿根据绘本故事提供的逻辑,想出扔帽子的妙招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也向幼儿传递了本活动的价值核心:遇到事情要克制情绪、冷静思考,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生活智慧让人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