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话的艺术:你会“说话”吗

2020-06-21木小暖

新传奇 2020年15期
关键词:沟通交流层面办公

好的工作能力是需要靠“说话”来展现的。“会说话”已成了职场一项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当说话变成一种“技能”,就要求我们“要说话”“少说话”“不说话”,这样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我们每个人从周岁起学会说话,应该说,说话这项“能力”是有的。但当说话变成一种“技能”,你真的可以游刃有余吗?

“要说话”

会说话,首先要求我们“要说话”。

工作单位对于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开口能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公务员选拔考试的最后一门考量“动口不动手”的面试的原因了。

大到一些重要会议、报告、讲话,小到一些主题演讲比赛,甚至是很小型的活动,都要求我们能够在活跃气氛、切合主题、推动活动进程的层面上发挥积极作用。

在平时的每周例会上,我们需要积极发言——针对现阶段的工作进度和状况进行总结,并且提出相应的可行性方案;在单位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们也要踊跃报名,例如准备一场振奋人心的演讲,或者报名争当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好的工作能力是需要靠“说话”来展现的,好的口才也是获得赞赏和认同的很重要考量。我们“要说话”,不仅是积极争取说话、发言的次数和机会,更是要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个人的综合竞争力。

“少说话”

会说话,其次要求我们“少说话”。

“少说话”的第一个层面是少把自己的隐私拿出来说,切勿交浅言深。日常的同事交往,每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业务上的交接,也会涉及到很多私人的内容。的确,我们需要沟通交流,也需要培养同事之间互相了解、互相信任的基础,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用自己的秘密去换取别人的秘密。这样的关系看似亲密,实则扭曲畸形,是经不起考验的。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少说话,少说负能量的话。曾有一位领导跟他的下属说过:“不要跟满嘴负能量的人打交道。”在工作岗位上,千万不要把家庭中的负能量带到办公室来宣泄。

某单位有过一个合同制工,每天上班都要讲述她的“奇葩婆婆”和“妈宝老公”,以及她那不懂事的“熊孩子”,将她糟糕的生活全部倾倒在同事耳朵里。很长一段时间,她的负能量遍布办公室的各个角落,大家碍于情面不忍心打断她喋喋不休的“倒苦水”,但实际上这种被负能量包裹着的压抑氛围严重影响到了大家的办公效率。

上述两个层面上的“少说话”对于维护同事关系、维持办公氛围都是很重要的。

“不说话”

会说话,最后要求我们“不说话”。

鸡汤文里说:“每个人从出生开始,用一年的时间学会说话,然后用剩下的几十年学会闭嘴。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工作中,我们势必会从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渠道听到一些尚未公布的“秘密”。在这个时候,请保持缄默。

曾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老同事,天生敏锐度很高,并且推理能力极强。她能够在例会那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配合微信运动的步数排行榜,分析判断出单位某个单身男青年和单身女青年周末出去约会了,并且一整天都呆在一起。同时进行宣扬的是她在公共卫生间意外偷听到的另一个“秘密”——某个女同事托人、找关系借调到另一个清闲的部门去了。

一时间,这两件极其敏感、应该“被保密”的事情,在整个办公系统几百号人当中像传染病一样肆意传播,最终三人成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境地。

事情的收尾是这样的:领导约谈、书面检讨、开会批评。那一对私下见面的年轻人顶不过压力一拍而散;原本已经铺好了路准备调走的人也最终没能办完借调手续,不尴不尬地留在原来的工作岗位上。

必要的时候保持緘默,学会“不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有时候,会说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开口之前先把要说的话从脑子里面过一遍,确认这话能够提升自己的形象,并且不会对别人构成伤害。

《鬼谷子》里说道: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当说出去的话不再是简单机械的“声波传递”,而变成一种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载体”,这在无形中给我们的日常表达提高了要求。

其实,不仅在单位,即使与三观契合的朋友交往,也需要注意交往的尺度,彼此间也要“会说话”。总之,我们需要在嘴巴上安装一个结结实实的“拉链”,确保所有经由耳朵接收到的敏感信息不会从唇舌之间随意散播出去,要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半月谈》木小暖/文)

猜你喜欢

沟通交流层面办公
电脑报自营店国庆特惠购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国内联合办公空间多达2300个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选择!
广场办公
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