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治热剧背后值得关注的事

2020-06-21田水泉

新传奇 2020年15期
关键词:影视司法法治

虽然法治剧进入创作活跃期,但离时代需要的、观众期待的精品剧还有不小差距。如何开垦挖掘司法领域这座影视创作的富矿?如何更新理念,创作出“爆款”的法治题材作品……法治热剧背后还有哪些事值得我们关注?

《小镇大法官》《精英律师》《决胜法庭》等……最近几年,一批口碑好、有影响力的法治剧慢慢走进了大众视野。这些作品从不同视角反映了我国法治建设站在新的歷史起点上的崭新风貌,引起观众的热议。

然而,虽然法治剧进入创作活跃期,但离时代需要的、观众期待的精品剧还有不小差距。如何开垦挖掘司法领域这座影视创作的“富矿”?如何更新理念,创作出“爆款”的法治题材作品?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主任田水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进行了解答。

目前我国法治剧作品有哪些不足

法治剧大的层面属于行业剧,但相对其他类型作品,政治性、程序性、专业性要求较高,创作难度相对更大。它要求创作者不仅要深入了解我国现行政治制度,而且要熟悉掌握基本法律规定和实际应用,对司法体制和社情民意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艺术创作技巧。

司法领域这座影视创作的“富矿”,尚待进一步开垦和挖掘。创作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法治精品剧,需要广大电视剧创作者进行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田水泉指出,应当看到,一些法治剧作品存在不足:有的内容不符合现行司法程序;有的案情故事较为庸俗;有的片面强调司法专业性,作品艺术质量不高等。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需要重视。个别剧作出现权大于法而法无能的桥段,这样会对观众有严重误导,违背了创作法治剧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治教育、传递法治价值的初衷。

如何才能讲好法治故事

其实,法治剧最大的特色就是“法治”二字,这是相对于其他类型作品的核心竞争力。那么,热门题材如何把握?众多素材如何取舍?创作者应当有清醒的认知。

田水泉认为,想要讲好法治故事,一是要心无旁骛,给作品注入内涵和品格。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实际,发现群众关注的法治故事,不猎奇、不迎合,深入发掘司法部门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将法律工作的职业特点和价值追求倾注于法治故事的讲述之中。

二是要旗帜鲜明地弘扬法治精神,着力描绘法治社会的美好图景。法治剧创作的目的是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价值,培育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凝聚起全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所以,优秀法治剧就是要通过讲述法治故事传达法治理念。创作者必须有意识地将法治这一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把弘扬法治精神、弘扬公平正义作为创作重心,向观众展现法治的力量和法治的美好。

如何塑造法治剧里的人物形象

能否成功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评价一部剧作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士兵突击》等,成功塑造了石光荣、李云龙、张大民、许三多等独特的人物形象。

但田水泉说:“遗憾的是,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人物画廊里,还缺少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司法工作者形象。”他指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法治剧大都重剧情轻人物。创作者主观认为强情节叙事是法治剧的先天优势和制胜法宝,因而把更多的篇幅和笔墨集中在故事铺排和剧情设计上,在人物塑造上用力不够;二是因为司法机关的行业特殊性,对行业人物的呈现有较多限制,影响创作者对人物形象的艺术塑造,容易走进“高大全”的误区。

那么,该如何塑造法治剧里的人物形象?田水泉认为,影视人物作为艺术形象应该具备典型化特征。法律工作者虽然有其职业特性,但也必然具有人的一切自然属性,他们有缺点,有困境,不可能完美无瑕。

另外,创作者应当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塑造人物,按照“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原则,既要挖掘法律工作者的职业特殊性,又要观照其作为自然人的共性特征,力戒概念化、平面化、套路化,努力塑造生动鲜活、血肉丰满的当代法律工作者形象,为新时代中国影视人物画廊增添新的光彩。

如何平衡法治剧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电视剧以艺术方式展现现实生活、描绘时代风貌、反映社会变迁。法治剧也不例外,虽然担负着普及法律知识、进行法治传播的功能和作用,但它首先是艺术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反映,不是对现实机械的复写和拷贝。如果片面强调它的行业性、专业性和功能性,并因此而违背艺术创作规律和要求,无异于舍本逐末。缺少艺术想象和感染力的法治剧,难以走进观众的片单,其功能作用也就难以实现。

田水泉强调,增强法治剧的艺术性和感染力,要求创作者在不违反司法现实的基础上,必须遵从戏剧创作要求,进行丰富而浪漫的艺术创造。

“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想象力是体现创作者思维广度和艺术品位的核心素养,缺乏想象力的艺术创作不可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法治剧创作在某些方面需要严谨和专业,向观众传达正确的法律知识和法治理念,但同样需要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在结构叙事和表达方式上大胆探索,对司法现实活动进行艺术加工和创造,从生活的真实达到艺术的真实,给作品注入法治类型作品特有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格。

(《人民日报》 田水泉/文)

猜你喜欢

影视司法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影视
英国司法周开幕 系中国法院首次举行国别司法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