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0-06-21斯予

阅读(高年级) 2020年4期
关键词:喜雨杜牧润物细无声

斯予

最美人间四月天。而四月最具代表性的,却不是花儿、草儿,也不是那招展枝条的垂杨拂柳,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啊,“春雨贵如油”,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和“谷雨”,恰恰将四月分成了两等分,但无论是在哪一部分,都少不了春雨绵绵的主旋律。就连现代诗人顾城都曾盛情地为雨歌唱:“枝叶上挂满了晶亮的雨滴,我忘记了自己,我看见每粒水滴中,都有彩虹游动,都有我和世界……”

而在丰富的古诗词中,更是充满了“雨霖铃”的曼妙天籁。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 《乡村四月》)

诗句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了江南的四月,在烟雨朦胧之中,原野间草木茂盛,一片葱郁。这满眼的绿和着天光,交相辉映,色彩鲜明,加上杜鹃在空中飞过留下的声声啼鸣,这是多么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四月的江南,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可它们必须得到那春雨的湿润,才能有欲滴的翠色。

说起江南的烟雨,就很难不想起唐代大诗人杜牧的那首绝唱: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 《江南春》)

江南的春天,到处莺歌燕舞,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春意盎然地铺满了大地,如此热闹、如此繁盛。可是等春雨淅淅沥沥下起来,诗人就不免起了怀古的幽思,透过大自然的如斯美景,将目光穿透了时空,投放在那无数被风雨、烟云笼罩的楼台上。小小的诗,便透过一场烟雨,描绘了如此宏大、广阔的画面。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唐〕杜甫 《春夜喜雨》)

在一场春夜喜雨润泽了万物的时候,大诗人杜甫在他那间浣花溪畔的草堂里,挥笔写下了这首名作,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他的喜悦之情。在诗人看来,这春雨是如此体贴人意,知晓时节,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它悄然而至,细小繁密,没有夏天雨水季节的惊雷阵阵,也没有秋雨的萧萧寒意。诗人披衣凝望雨中之景,不由想到早晨这锦官城(成都)中,花朵也将喝饱了雨水而显得红艳欲滴吧!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 《临安春雨初霁》)

对于一生金戈鐵马、以身报国的陆游来说,六十二岁时的他壮志未酬。他来到京都,住在小楼之中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第二天清晨,幽深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诗中没有过多的悲愤感伤,却如同一声幽幽的叹息,就此沉淀在我们心头。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听见了雨声、风声,早起赶紧来问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在这首活泼、清新的小令中,词人李清照以一场对话,勾画出了春雨潇潇的生动场景。一句“知否,知否”,如此恰切地体现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婉转,穿透了千年,还在活泼地回响。听听这春雨中的情致吧!

猜你喜欢

喜雨杜牧润物细无声
润物细无声
清明
春夜喜雨
山行
遣怀
春夜喜雨
喜雨怕雨分两下
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