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020-06-21王芳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4期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国民经济

王芳

摘 要:本文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结构优化及智慧交通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交通运输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国民经济;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互联网+交通运输

0 引言

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服务型行业,在服务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支撑保障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交通运输活动的前提是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人、货流动需求。一方面要以现有交通运输组织能力,来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服务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未来,以必要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长远需求。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需求和长远需求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体系有自身的组织运作方式,同时又是整个经济社会体系的组成部分,进而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融互通;交通运输发展状况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反过来,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要依托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提出的需求。随着现代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的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我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2135亿元,新改(扩)建公路33万公里,新增及改善高等级航道385公里,新颁证民用机场5个,新增铁路营业里程8000公里;公路、水路营业性客运量分别达到130.2亿人次、2.7亿人次、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6.8亿人次,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超过900亿人次,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超过13亿人次、1710万吨,港口货物、集装吞吐量分别达到13.95亿吨、2.61亿标箱(TEU),全国快递业务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635.2亿件;公路水路可量化措施降低物流成本800亿元,民航减税降费90亿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1 交通运输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交通运输业属资金密集性产业,投资大,回收期长。运输业作为资本装备率较高的行业之一,对投资的依赖性很大,投资的规模、增长速度、分配方向对运输业自身的发展及运输经济的外部效果影响很大。近年来,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合程度逐渐加深。便捷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促进了多种运输方式顺畅衔接和高效中转,提升了物流体系综合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煤炭、原油、铁矿石、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降低了物流成本,带动了汽车、船舶、冶金、物流、电商、旅游、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由此,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是经济稳定增长的助推器。

1.2 交通运输结构优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十三五”作为交通运输行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已到了收官之年,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各项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同时,重点经济工作稳步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得到更好发挥,增强了便利运输、运输服务,运输结构更加合理。从客运来说,公路客运从中长途逐步转向中短途,以及铁路、民航的接驳运输和城乡客运等方面;而铁路、民航则更多的承担中长途客运量,并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从货运来说,通过铁路、水运运送大宗物资周转量占比逐年上升;而公路货运从大规模大批量逐步转向小批次,多种类,从跨域长距离运输进而转向中短距离分拨集散;货运需求变为高附加值、快速化和小批量,快递业务增长势头迅猛。各种运输方式将各自依靠自身生存发展环境,各尽其能地发挥所长,综合运输格局基本形成,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1.3 智慧交通推动可持续经济发展

2015年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交通强国政策,智慧交通成为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信息化逐步应用到交通运输各个业务领域,有效地提升了行业管理及服务作用。通过互联网把道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的信息与车辆、船舶、飞机等运载工具的信息,以及有关运输通畅或拥堵的实时信息衔接起来;通过互联网平台为交通运输提供更加便捷的信息与服务,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精细化的管理水平,为公众的出行通畅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服务。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在电子政务、运行管理和运输服务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同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通运输经济的监控管理和趋势分析等,进而及时、高效地掌握最新市场发展动态,具体、准确地搜集交通运输信息与数据,通过深入、全面的智能分析及应用,促使我国交通运输经济管理更加科学、全面。随着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的推进,交通运输大数据正在形成。交通大数据系统在为各类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的同时,也为用户带来极大便利,不仅节约成本,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2.1 合理配置交通运输结构和资源

交通运输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服务。从服务内容看,一是交通服务;二是运輸服务。为提供这两项,第一需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公路、铁路、航道、航线、管道为代表;第二需要有运载工具,以车、船、机为代表。这两方面作为“运力”会制约最终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将转向提高要素投入,从而扩大投资效率。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投资角度来说,一是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提高交通运输投资整体效益。调整交通投资在运输服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分配比例,促使交通运输体系的“软件”与“硬件”系统协调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投资效率效益。加大对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的投入,以及对贫困落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其他产业发展和投资注入创造条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强化不同运输方式“最后一公里”衔接,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从而确保“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地区因交通而掉队”;二是依靠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交通投资效率。交通运输是一个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领域,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载运工具的升级换代,都需要与开发及相关科技创新活动支持。应着力加大对交通新技术研发投入,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可能引发交通产业变革的前瞻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通过财政税收政策鼓励交通运输企业自主创新,首要考虑运输能力大、成本低、资源占用少的方式,提高科学技术对交通运输增长的贡献收益,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2.2 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印发标志着我国开启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先行官,下一阶段,我国交通运输应抓住“十四五”这个实现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以国家发展规划为依据,找准我国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切入点,充分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的指导和约束,统筹公路、水运、铁路、民航、郵政、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多层次网络布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构建多中心、网络化、区域协调、平衡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从而实现“货畅其流”。不断降低的成本,不断缩短的时间,将供应与需求关联在一起,扩展市场范围,降低空间距离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使专业化分工提升到区域之间以及全球各国之间,以此为改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整体生产力水平提供了基本前提。一方面加强国内各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的协调发展和互联互通,以及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优势和交通网络整体效能,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这种各区域间、城市间、城乡间、城市内形成的交通运输资源网络用来支持不同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共同作用下,交通运输总产出扩大引起平均运输成本不断扩大,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网络经济效应。另一方面,将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延伸到国际,以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服务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建设为主线,加快建立大通关协作机制和“一站式”作业模式,不仅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人流、物流渠道,而且还为中国制造的优势产品走向全球提供支持。

2.3 加快推进“互联网+交通运输”

信息化让交通运输向实体运输和虚拟运输并存的变化,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从而使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融合更加紧密,衔接更加高效,交通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因为信息化关系更加紧密。随着车辆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高级阶段的交通应用也开始逐渐走入日常的交通场景。与此同时,传统的交通规划与管理模式也需要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升级换代。互联网运营企业、通讯移动企业、地理信息运营企业等都会产生和积累大量的与交通运输发展有关的信息资源,同时也会对交通运输行业信息产生融合应用需求。下阶段,在“新基建”风口下,5G、AI等前沿技术融合交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货运物流、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等,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贯穿于交通运输全链条各环节,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打通人、车、路、网等的数字闭环,推动模式、业态、产品、服务等联动创新;加快推动各种运输方式新业态与旧业态的融合,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加强优质运输服务供给,交通运输各行业将获得更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帅斌,李明,胡骥.交通运输经济[M].西南大学出版社,2011.

[2]胡希元,高敏雪,段新.综合交通运输统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

[3]冉斌.互联网+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新变革[M].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4]贾顺平.交通运输经济学(第三版)[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国民经济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的五年回顾(之一)
融合:交通运输业之变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公路交通运输节能降耗经济分析研究
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研究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的税负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