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已来!

2020-06-21王国彬

设计 2020年11期
关键词:虚拟化

王国彬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信息时代下人居环境的新需求,文章针对人居环境呈现出的精神高阶化、流动多样化、多功能复合化的新表徵,通过导入“虚拟化人居环境设计”的策略以及主题故事化、艺术虚构化、智能复合化的策略要点和方法研究,来应对传统环境设计专业面临的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力求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与时俱进,在未来的人、科技与自然的可持续动态平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流动的空间 虚拟化 精神需求 主题故事化 艺术虚构 智能复合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6-0112-03

Abstract: With the further advancement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volution, people's life style has changed greatly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requiremento of th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articleintroduces the strategy of"virtual environment design" as well as the themestorytelling, artistic ficalization and intelligence in view of the new oymbols of thespiritual high-level.mobile diversification and multi-function of the human settlementsenvironment To answer the challengeo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new era faced by thetraditional environmental design specialty, strive to form the core competitiveneos ofthe specialty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sustainabledynamic balance of human, o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natur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Flowingopace virtualization spiritualdemand themeStory Artfictionalintelligent composite

引言

“建構场所的不只是在场发生的东西,场所的可见形式掩藏着那些远距关系,正是这些关系决定着场所的性质。”

——安东尼-登斯

21世纪,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网络组织成为新的社会空间组织形式,具有多元性多中心的特征。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组织形式与结构正在走向网络化。在加速流动的信息化时代里,资本、信息、技术在全球流动,“流动性”成为信息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成为塑造人们生活场景的重要支配力量。“流动的空间”[1]打破了地方的隔离,全球与地方、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变得模糊,人居环境也将呈现与之相适应的新特征,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梳理与探究,力求通过专业的分析研究,完成新时代环境设计的转化与升级。

一、信息时代下人居环境需求的新表徽

信息时代的环境是由空间、意义、人以及他们的活动组成,因此,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所呈现出相对复杂的表徵,需要我们进行探究,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助力人们的生活。

(一)人居环境的精神高阶化需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的层次论”2,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是“超越性需要”(如图1)。信息时代的人们开始诸如哲学思考,价值取向,科学幻想,人伦情感、文化重构与文学营造等多重主题性、高阶层的精神生活。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促进了人居环境由技术向“艺术性”、“精神性”的转化,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中需要“场所精神”3。因此,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不仅应该让人有舒适美观、功能合理的生活感受,更应该让使用者在环境中重新认识人生和自我,让使用者在这个环境里发挥生命的潜能。

(二)人居环境的流动多样化需求

信息网络社会具有流动性、符号化与多变的特征,而且每个人都是中心,每个人有更多更大的选择。人们不再受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我们既是古代的,也是外国的,我们就是国际的人和历史的人。因此,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人居环境也呈现多样化、个性化的面貌。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人们更迫切需求动态灵活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随想而变的环境形式。然而,现实人造环境的工业化、静态化以及时空合一的物质特性,很难满足人们的多样化、动态化与超时空的个性环境需求。环境的同质符号化现象严重,所有的环境形式都局限于现实世界的造物法则,很难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创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满足不同个性需求且动态灵活的人居环境,成为贯穿信息时代持久的需求。

(三)人居环境的多功能复合化需求

从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向后工业社会的非物质文明转变,将会是本世纪发展的总趋势,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巨大的影响,原有单—功能的环境空间逐步消失。信息化的社会使得环境成为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环境从人们基础物质生活的容器,转化成为人们高阶精神生活的载体。人们希望在同一个环境里能够得到多层次,各类型需求的满足,原有人居环境的功能呈现出复合超级化的特征。信息时代的环境越来越像一个围绕“人”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功能信息数据平台,成为承担生活、办公、教育、娱乐、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场所。多功能复合化的环境成为信息社会的环境特征。人们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实现虚拟和现实的环境转换,从而实现“需求的层次论”的所有阶层。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成为满足人居环境艺术与精神性需求的新途径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靠的不仅仅是面包,也不仅仅是真实。”

——《纽约客》专栏作家约翰·格里尔逊这样论述虚拟的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实人居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及疾病的不断出现,过度生产和消费的工业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迫使人们在应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更为有效的新途径,以应对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需求与有限的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人居环境的虚拟化设计,因其灵活多变、复合多功能以及更易满足高阶层精神需求的特征,在信息社会语境下表现出超越现实环境的独特优势,成为信息社会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从字义解释来看:“虚”与“实”相对,“拟”在这里的意思是模仿,虚拟设计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虚拟化。虚拟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它们也具有真实世界中一切有价值的特性。虽然它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是虚假的,但人们却可以真实地感受到它们,以一种双方都能够理解的交流方式进行沟通。虚拟是相对于真实而存在的,虚拟与真实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双向可能性。

虚拟化环境设计是虚拟设计的一种类型,具体说来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为目的,以现实环境结构为参照,脱离现实物质环境造物法则的环境设计”,目的是创造一种真实但是非现实的客观存在。在这里,它不是指诸如环境遗产保护等现实环境的数字虚拟化再现复原,而是指创新设计行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完全脱离现实环境的虚拟化设计,比如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环境场景,完全为数字化技术构建,在这种环境中完全不用遵从现实世界环境的造物法则(如图2);还有混合现实环境的虚拟化设计,比如有日本设计团队Teamlab在现实极为普通的封闭环境内,通过影像多媒体等数字化虚拟手段打造的沉浸式环境空间(如图3、4);以及虚拟化环境设计的现实化营造,比如以著名的科幻电影《阿凡达》为原型,在美国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内建造的阿凡达主题乐园(如图5)。虚拟化环境设计主要表现为数字营造、时空穿越、沉浸感、交互性和艺术创想等。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的策略要点

信息时代的设计专业从作为一个以造物和形象为目的的专业,外延至非物质的服务、虚拟的设计范畴之中,“虚拟化环境设计”帮助我们创建了一个时域和空域可变的虚拟世界,人跟这个世界的关系是:沉浸其中,超越其上,进出自如,交互作用。非物质的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系统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虛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内容的主题故事化

从《孟母三迁》的故事不难看出人居环境对人的精神思想以及人格塑造的巨大作用。从巫祝时代,虚构便成了连结精神的纽带。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环境所具备的虚构性、平等性、开放性与自由性的非物质特征,更是人们精神的新世界,其作用还要远超现实环境,为人们提供了高阶层需求的多种可能。人们在这个环境中可以实现现实世界潜在欲望的释放,完成了现实身份与角色的转换,从而成为了各自世界的主人。为了实现虚拟和现实角色与环境的转换,虚拟性环境设计首先要编一个故事。比如科幻电影《头号玩家》就构建了一个在社交游戏《绿洲》中寻找钥匙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在这个主题故事有一个另外的虚拟身份(如图6),在这里,故事、角色和环境构成虚拟化环境设计的三要素。针对人们的特性,选择叙事的语言,并在特定的环境空间内用这种语言将故事叙述出来,形成一个“场域”4。人们在故事内容中实现身份转换,加深对人生和自我的认识与重塑,发挥生命的潜能,从而构建出一个虚拟的生活空间5,将人生高阶层的精神需求作为目标。图6:电影《头号玩家》中主角的虚拟故事角色

(二)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形式的艺术虚构化

艺术的虚构是人们精神思想的现实投射!网络信息世界是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世界。它是精神的世界,是艺术创造的梦幻世界,是我们想象力的集中实现之地,也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平行预演。信息时代的虚拟化环境设计,数字化的虚拟构造不必受现实世界诸如力学、材料、工艺等造物法则的限制,只需充分发挥艺术的造型法则,因此可以呈现出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环境艺术形式,创造出形形色色的超现实环境6。比如电影《银河护卫队》的环境形式呈现出天马行空的艺术想象力与超现实虚拟建构的特色,充分体现在虚拟化的环境设计中精神属性的艺术造型法则取代了物质属性的设计造物法则,人们仿若具备了上帝的能力,所想即所得,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创造(如图7)。与此同时,结合VR、AR、M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人们还可以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壁垒,拥有了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实时控制的参与感、时空连续的沉浸感,从而实现了一种高维度的艺术存在。形式的艺术化虚构成为信息时代虚拟化环境数字话营造的的核心手段。

(三)虚拟化环境设计需要功能的智能复合化

信息社会是一个物理现实和社会现实充分信息化的社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现代化物流的高速发展,使得多功能复合化环境成为一种可能。在一个手机终端就能完成人们衣、食、住、行、用的大部分物质生活需要的当下,环境成为以“人”为中心而建构的多功能信息数据平台。不同于人居环境的传统特征,虚拟化环境设计的营造法则,可以最大程度地突破现实物理环境的束缚与限制,专注于信息化界面与现实界面的复合设计,既在人们原有的知觉环境之上复合了一层信息化、智能化的交互环境,从而实现了智能化、沉浸式、超现实穿越、娱乐化等极为梦幻的环境体验,从而使人居环境从生活的物质容器转化为生活的精神导师。如图8所示的智能复合化生活、办公及医疗环境空间,在有限的物理环境中,人们将墙面或桌面等环境构成界面转化为信息交互界面来联结智能信息终端,实现万物互联与智能处理,营造出起居生活系统环境、智慧办公系统环境以及共享医疗系统环境等具有虚拟与现实复合交互功能的智能化系统环境,最大程度满足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的艺术与精神性高阶化生活需求。 结语

2019年被视为5G商用元年,得益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虚拟现实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和通用信息平台,正在攻克长期存在的数据存储、传输等技术难题,解锁更多应用场景,给人们打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上述的设计要点与策略,虚拟化环境设计也将在网络游戏环境的构建、影视超现实布景的搭建、虚拟现实的沉浸交互娱乐环境以及虚拟IP的主题乐园营造方面逐步体现出不可替代的全新的优势。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思考虚拟世界的伦理道德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关系。因此,虚拟化的环境设计并不仅是信息时代人居环境设计的新方向,也是人居环境背后人类社会关系的进一步探讨,以此来构建人居与社会等多重环境的美好未来。未来的社会应该是虚拟与现实的多个平行世界的共存。无论未来的人居环境《黑客帝国》的网络虚拟,还是《银翼杀手》的赛博朋克,保持人、科技与自然的可持续动态平衡,将永远是人居环境设计专业的终极目标!

注释

1流动的空间是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生成的流动建构了空间,实质上是由电子网络连接特定地点所构成的虚拟与现实交叉的一种混合空间。

2马斯洛理论把需要分成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社交需求(Socialneeds)、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需要实现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要(Self-Transcendence needs)

3场所精神从现代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实际物理空间在我们大脑中的主观建模,于是和我们以及我们的身体有了更加密切的关系,可以这么说,场所是“身体化”了的物理空H,因此有了精神属性的“场所精神”

4场域,是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种概念模式,总体而言是指人的每一个行动均被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刨舌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连的许多因素,是相互依存事实的整体。是由社会成员按照特定的逻辑要求共同建设的,是社会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集中的符号竞争和个人策略的场所。

5生活空间,是人的行为发生的心理场,人与环境被看作是一个共同的动力整体。它包含三层意思: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是人和环境,而这1、环境只有在同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才起环境作用,即生活空间才成立,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表现为吸引力和排斥力,这种动力作用驱使一个人克服排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朝着心理目标前进;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行为者越过一个个带壁的领域,最后实现目标。

6超现实环境是指高度情感化、技术化和视觉上合理的拟像,而不指涉及现实和我们日常经验中可能被认作自然的事物。

参考文献

[1]孙逊、杨剑龙主编: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0: 36

[2]任政空间正义论:正义的重构与空間生产的批判[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

[3](美)曼纽尔卡斯特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现代性的后果[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5](美)马克第亚尼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6](美)威廉J.米切尔吴启迪,乔非,俞晓译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

[7]张竑“虚实之间”的秘密再议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问题[J]学术探索,2019(07):1-6

[8]王焱虚拟设计[J]装饰,2002 (11):16-17

猜你喜欢

虚拟化
计算机虚拟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
对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探讨
浅谈虚拟化工作原理
用户怎样选择虚拟化解决方案
别再误会客户端虚拟化了
戴尔 虚拟化如何点燃用户热情?
中企开源 用虚拟化建数据中心
虚拟化整合之势凸显
虚拟化技术:绿色IT的希望
经济危机使虚拟化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