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共情教学

2020-06-21刘波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情高中历史师生

刘波

共情,指的是人被外在事物吸引时所投入的状态。将共情理论运用到教学中,能促进师生共情。历史是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学生正视历史,了解历史,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发现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规律,教师可以将历史的变迁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笔者在本文将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历史共情教学进行研究。

一、分类细化知识要点,建立信任的课堂

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建立一种和谐、信任的教学氛围,消除彼此间的距离感,使得教学氛围更加融洽。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中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等。学生利用时间、空间顺序,对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类总结,细化知识要点,增强师生信任,促进师生共情的稳定和谐发展,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把知识进行分类,有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增加了师生间的信任感,提高了教学质量,并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建立互动课堂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考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建立互动的课堂,师生之间的共情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课堂教学之前,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史料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究,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师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学生在对历史资料进行思考实证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增加成就感。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中的《戊戌变法》的教学为例,通过四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始末。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入《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在使学生了解这段屈辱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通过对国内外局势进行思考,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在互动中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到“公车上书”是为了变革。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将历史作为养料,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互动的课堂中,师生之间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建立互动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来,将学习目标及教学目标相结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和谐的教育关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还能提升教师的成就感。

三、拓展历史素养,培养发展的课堂

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一直是教师考虑的重点。教师要对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进行培养,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正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整合,使其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新认识。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时,从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师可以将主题思想下的知识点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原有时代背景下的经济、政治、文化,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代的政治与思想息息相关,不可单一地对一种思想脱离实际地进行评价。因为经济导致思想转变,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要找到与其相关的政治思想,思考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总结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形成自身的思维体系。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其意義,而教学进程中学生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也同样会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够在共情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需在教学过程中情景交融,赋予共情教学一种新方式,帮助学生将原有的知识进行整合,拓展知识面。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新的教学方式以及理念,而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效率,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运用共情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学生对历史学科进行不断探索。教师要构建一个信任、互动、有利于发展的课堂,引导学生正视历史,使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在深化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以客观的角度正视历史。

猜你喜欢

共情高中历史师生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麻辣师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