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浙“景区城市”试验

2020-06-21朱跃武

决策 2020年5期
关键词:景区旅游文化

朱跃武

4月16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浙江省景区城建设指南》(修订版)。此前不久,浙江公布了首批6家4A级景区城单位。在“景区城市”建设中,浙江标准化操作日渐成熟,众多城区正奔跑在创建的路上。

几乎同时,江苏一些地方也把“景区城市”作为旅游发展的头号战略。南京秦淮区提出“城区即景区”理念,创成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常州吹响了“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的集结号,镇江则定位为“国内知名的网红城市”。两个城市都提出,用旅游的理念规划城市,用景区的标准经营城市。一时间“景区城市”风靡江浙,全力推进。

“城”与“旅”相见恨晚

在“景区城市”打造中,江浙因地制宜、各有特点。浙江优先重视小尺度的县级城市,标准化创建稳步推进;江苏重点落在南京、常州等大城市,都市型景区优先发展。

不论哪种,都凸显了“景区城市”是经济社会成熟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和新动能。早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就已提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功能。事实上,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城市旅游休闲已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城市与旅游的结合,让双方都迸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自信,打通了各自的“任督二脉”。过去,中国城市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千城一面、冷漠缺爱、拥堵不堪等城市病也广受诟病,难以根治。而“景区城市”因应了城市转型、产业融合和文化再造的客观需要,城市病的“解药”或将成功研制,进而扩大城市美好生活的供给,促进城市价值和能级的跃升。

另一方面,“景区城市”是全域旅游的显著形态、创新载体,是传统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平台。

当前,旅游供给不足、品质不高困扰着各地旅游深化发展,一些深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为何度假游雷声大,雨点小?为何文化旅游的文化内涵不足、创意乏力?为何景区知名度大于城市,游客绕开城市直奔景区,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形同虚设?还有近两年,人们期待的夜间游、冬季游为何发展缓慢?而“景区城市”有望破解这些问题。

同时,通过“景区城市”还可以让城市发展搭上“顺风车”,成为资本和土地青睐的城市。无锡华侨城运河湾项目落子主城梁溪区,投资400亿元,一时无双。城市和旅游双赢,文化与资本齐飞。

“景区城市”要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既有规模的绿,也要有品质的美,让背景成为风景。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从江浙实践来看,“景区城市”的优势渐显,可成大器。

城市既有的生活方式和条件,便于夜间游和冬季游的开展,困扰旅游的淡旺季将会大为缓和。南京秦淮区的秦淮河、夫子庙、新街口、大报恩寺,无论何时都是顾客盈门即是证明。“景区城市”让夜间游、冬季游都不是难事,“过路客”变为“过夜客”也就水到渠成。

城市人口密集、客群多元,消费能力极强,商业价值巨大,围绕城市旅游的运营管理回报率比较稳定,商业资本趋之若鹜。常州恐龙园虽是无中生有,却生机勃勃,皆因靠近苏南核心消费市场,从4A级景区到5A级景区,步步领先。

城市的综合交通优势是普通景区无法比拟的。通往景区的公路是很多地方旅游发展的瓶颈,但城市交通优势明显。浦东机场已经是机场休闲综合体;无锡三阳广场地铁站拥有27个出口,全国第一,吃喝玩乐无所不达;杭州依托大运河设置了水陆集散中心,游客随处皆可游可憩。

城市人才集中,让文化创意、康养度假、休闲演艺等智力密集型产品的开发和运营有了保障。文化创意是杭州主推的现代服务业,6000多家规划设计、文化创意、策划运营的相关实体,极大推动了杭州文化旅游的发展,精致的景观和设施,温暖的产品和服务,满城尽是。

城市是文化富集地,传统文化遗存、时尚文化爆款借城市之便,易成热点网红,达成文化变现。绍兴柯桥区是浙江首批4A级景区城,围绕“水城”主题,水路、诗路、丝路,分别从自然、人文、产业三方面解码柯桥的城市文化基因,浙东古运河、瓜渚湖等纷纷蝶变,助力城市旅游。

“景区城市”让旅游度假目的地的设想成为现实。各地的全域旅游规划或旅游发展规划,都提出打造各具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愿景,然而实践起来却颇为困难。但在杭州、苏州、宁波等地正变成现实,因为街区型空间是度假目的地的重要基础。

“景区城市”能有效推动城市资源的主客共享,推动部分生态良好和文化深厚的欠发达地区加快全域旅游建设。浙江建德、景宁就是典型代表,尤其是淳安初步实现了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5A级景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三者合一,城湖一体的全域格局。

由此,笔者认为未来“景区城市”将会富有生命力。因为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

“润物细无声”

在推进“景区城市”中,浙江从环境与景观、设施与服务、产品与业态、管理与保障以及等级划分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量化标准。此外,建议在“景区城市”打造中要注重“润物细无声”。

一是环境氛围。“景区城市”要注重城市绿化建设,既有规模的绿,也要有品质的美,让背景成为风景。街巷尺度要宜人,关注步行和骑行休闲空间的设计,避免大马路、大广场,宜人的尺度感可带来安全、舒适,也是商业培育和集聚的必须。“景区城市”要有市井生活氛围的保留和优化,让风情和烟火永存。城区内新建的大项目,务必处理好体量、色彩、风格等与周边街区环境风貌的协调,不能“唯我独尊”。这方面,杭州表现极佳,西湖、西溪、宋城、大运河、良渚遗址都堪称“优等生”。

苏州阳澄湖高速服务区,因苏州园林的融入,让服务区成为旅游区,晋升网红,打卡不断。

二是文化品质。发达的文化是城市的重要吸引力,“景区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应有文化品质的要求。在旅游产品和业态中,高品质的文化植入是激活游客情感的“兴奋剂”,激發消费的“催化剂”,更是文化传播的“润滑剂”。另外,文化品质也是商业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创意满满的文化品质让参与各方皆大欢喜,增强文旅市场的黏性。苏州阳澄湖高速服务区,因苏州园林的融入,让服务区成为旅游区,晋升网红,打卡不断。

三是人文关怀。“景区城市”应体现人文关怀,维护游客和居民的尊严,让主客和谐共处共享。要注重安全性,城市有关安全保障的制度、设施、人员和救援等应完善,如地铁站等人员密集区域可配置AED急救设备;要注重人本性,保障老弱妇孺、残疾智障的旅游休闲权利,如第三卫生间、残障人通道等;要注重归属感,宾至如归是传统文化的要求,应提升居民和游客的文明素养。江苏靖江市提出“城市家公园”的概念,把城市打造成“放大的家”,满满的人文关怀,幸福指数爆升。

四是治理方式。要及时有效回应游客的合理诉求,尤其重视游客的投诉,现有的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等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细化。建立政府、居民、企业和游客交流的平台,探索各部门协同共治的机制。随着“景区城市”的发展,旅游者和旅居者两大群体将会日益壮大,作为准居民群体,其利益诉求须有响应和引导,这是需要提前思考和应对的。

五是信息助力。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广泛应用,旅游生态快速发展。特别是疫情期间无接触行为、云上交流等现象层出不穷,后疫情时代也会常态化。在“景区城市”建设中,也应借助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强化游客的便捷、舒适和安全。其实,信息智能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旅游吸引物,当下AR、VR技术已经开发出了不少吸睛的科技旅游产品。未来“景区城市”在强化历史氛围、文化场景、未来科幻的真实感方面,信息技术将大有可为,满足人们对过往和未来的想象渴求。

(作者为杭州心来旅游策划设计院院长)

猜你喜欢

景区旅游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