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遇到新冠疫情:危中求机与创新发展

2020-06-21欧阳日辉

新经济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业态数字疫情

欧阳日辉

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从最初的“封城封路”“停工停产”“停学停业”到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解封通路、复工复产、有序开学,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过几个月的艰难抗疫和经济负增长的阵痛,中国经受住了第一波疫情的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中国经济出现的复苏趋势令人鼓舞。

毋庸置疑,数字经济在防控疫情、保障生活学习、支撑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出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新动能的巨大潜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

一、数字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1996年,美国畅销书作者唐·泰普斯科特在《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与风险》中提出了数字经济概念[1],但作者讲的数字经济与当今的数字经济有较大的出入。由于数字经济测算方法没有达成一致,对于数字经济的影响普遍存在低估情况。关于数字经济的作用,存在截然不同的三种观点:乐观派认为数字经济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悲观派认为数字经济对于生产力带来的影响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想,比如,“索洛悖论”“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效应;担忧派认为数字经济在带来效率巨大提升的同时也会造成大面积失业和收入分配恶化,因此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应当保持谨慎[2]。

理论界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数字经济的作用持乐观态度。比如,2018年,华为和牛津经济研究院的报告表明,过去30年中,数字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加20美元;而非数字投资的回报率为1:3,数字技术投资的平均回报比非数字技术投资高6.7倍,数字经济的溢出效应明显[3]。A.Goldfarb&C.Tucker(2019)认为,数字技术降低搜寻成本(Search Cost)、边际成本(Replication Cost)、交通成本(Transportation Cost)、追踪成本(Tracking Cost)、验证成本(Verification Cost)等五类成本,创造价值[4]。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证明了这个观点。受益于通过采用数字技术提高员工生产力和降低成本,数字贸易在中国国内已创造了3.2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如果充分利用数字貿易,到2030年,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价值预计增长207%,达到5万亿元[5]。

全球范围内,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已形成共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内涵不断丰富,成为创新和生产力增长的动力。2019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也把长期发布的《信息经济报告》改为《2019年数字经济报告》(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19),副标题是“价值创造和捕获: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报告提出,美国和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呼吁各国重视数字经济,共同缩小数字鸿沟。IDC预测,到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占比将达到60%。

2016年以来,我国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加速发展。2017年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制定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紧扣“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这一主线,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五链”深度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陆续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中国信通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4.8%;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高达60万亿元。

二、数字经济在抗击疫情中逆势崛起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包括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电子商务、数字金融在内的数字经济发挥了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2020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今年一季度极不寻常,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我国经济展现出巨大韧性,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尽管疫情比较严重,但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还逆势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9%,比1-2月份大幅回升了20多个百分点;3D打印设备、单晶硅、多晶硅和智能手表等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与互联网相关的经济表现比较活跃,电子商务、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得到比较快的发展。商品网上零售额3月份增长了5.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3.6%,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4个百分点。从增加值的角度来看,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2%,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还有金融业增长6%。这充分证明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2020年3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在罗汉堂的演讲中提出,中国经济挺过疫情,不要低估数字经济的作用。斯宾塞认为,由于大多数人和企业都实现了联网且活跃于线上,因此,很容易生成大量数据并借助人工智能立即扩展数字生态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效能。这一点可以极大提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尤其是在某些危机限制了个人行动的情况下。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意味着许多岗位和行业的劳动者即使被隔离或封锁也可以继续在家工作,而发展成熟的在线教育平台也许能够抵消学校停课的部分影响[6]。

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

伟大的民族经得起任何考验,“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巨大的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只有活动方式在改变”[7]。危中往往隐藏着机遇。2003年“非典”疫情加速了线上购物人群的扩张,这次疫情展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产业基础体系,也暴露出我国经济的很多短板和弱项。新冠疫情将成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一)“非接触经济”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非接触经济在“非典”期间[8]出现并引起关注,曾经出现了网络办公、电子商务、网上教育、在线沟通、网上招商、远程医疗诊断、网络办税等新业态[9]。在本次疫情中,非接触经济发展成了一种完善的经济形态,有多样化的具体业态。本文认为,所谓非接触经济,就是基于ABCDEI(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智能设备,人与人或人与物保持安全接触距离或零接触,即可完成交易和服务的新型服务业态。

根据服务类型,非接触经济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0]:一是信息产品非接触式经济,比如网络游戏、网络娱乐、宅家健身;二是货币金融非接触式经济,比如移动支付、网络借贷、网上证券交易和互联网保险;三是货物物流非接触式经济,比如无接触配送(无人机配送、机器人送药消毒、无人配餐车等),无接触门店,无人超市,智慧社区“生鲜自提”服务、智能快件箱、智能无接触取餐柜,智慧餐厅扫描点餐,无人机消毒、测温和播种等;四是与人体相关的非接触式经济,使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进行“隔离”,通过设备来实现非接触式服务,比如测温数据采集器、测温机器人、互联网医疗(在线挂号、在线诊疗)等。

非接触式经济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数成功突破11.56亿,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量TOP10领域分别为短视频(131亿小时,同比增80%);即时通讯(59亿小时,同比增13.7%);效率办公(49亿小时,同比增2059%);MOBA(同比增85.2%);浏览器(同比增51.3%);飞行射击(同比增80.4%);综合电商(同比增36.7%);搜索下载(同比增34%);在线阅读(同比增34.4%);K12(同比增229.9%)。从用户规模和用户时长来看,第一季度疫情期间,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娱乐、教育、办公、医疗、生活、政务快速线上化(云化),短视频、游戏等泛娱乐行业持续爆发,生鲜电商、远程办公、在线教育成为场景重塑的代表行业,大量新业态彻底被激活了。

非接触经济的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市场基础、互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信息技术的加持。党的十九大以来,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加凸显,截至2019年6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61.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39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達7.59亿,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32亿,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11]。新冠疫情推动大型互联网企业主动发掘市场需求,深入持续进行模式创新、底层技术创新和组织方式创新,为社会效率提升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飞机等数字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创新应用,非接触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更加有力。以上三点是本次疫情与“非典”时期发展非接触经济的不同,也加速推动了非接触经济的井喷。

以远程医疗为例。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的医疗模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打通医院、医生与居民间的信息孤岛,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随着行业边界的界定和监管细则的落地,2019年互联网医疗行业用户翻一番,达到4500万左右,行业渗透率约为8%[12]。在疫情发生后,腾讯健康、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微医等10余家互联网医疗平台推出在线问诊专页,行业渗透率大幅提升。Quest Mobile移动报告显示,1月24日至2月4日,腾讯健康微信小程序10天上涨70倍,日活突破3000万,成为最大的在线医疗服务小程序。2020年2月21日,解放军总医院和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展首次5G网络远程会诊,制定了一系列5G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包括远程医疗协作、防护监控、智能机器人等信息化服务,救治效率进一步提升,是对未来智慧医院发展的一次创新探索。

再以非接触金融为例。2月16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明确提出,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这是国家部门首次提出“非接触式服务”,建立绿色通道、试行远程开户,非接触金融服务从线上化、触达、风控、成本等角度促进小微信贷服务,助力中小企业稳定经营,加速了金融数字化进程。例如,全国工商联会同蚂蚁金服、网商银行等100多家金融机构推出了无接触的“助微计划”1个月,服务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806.33万户,累计发放贷款3258.31亿元[13]。

(二)在线办公、在线教育维持工作和学习正常运转

非接触经济不仅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而且通过电子政务、远程办公、远程管理(云签约)、在线教育、云招聘等业态,维持工作和学习正常运转。

钉钉、腾讯会议、企业微信、飞书、Zoom、Slack、学习通、WPS+一站式云办公平台等免费向市场开放。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2020年3月,效率办公达49亿小时,同比增长2059%;用户数达30784万人,同比增长242.2%;教育工具用户7920万人,同比增长105.8%;基础教育K12用户6953万人,同比增长30.3%。今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周,使用远程办公的企业规模超过1800万家,3亿人以上使用远程办公软件,复工后效率办公类APP平均涨幅达72.2%。根据百度指数,从2020年1月29日前后到2020年3月22日,远程办公、在线办公和云办公的搜索指数暴涨,多次占领搜索头条位置 [14]。

在电子政务方面,探索无纸化办公,提高办事效率。比如,国家税务总局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已公布185项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今年年底将达到200项左右,实现更多税费业务从实体办税服务厅向网上转移,提高“非接触”比例。浙江通过“浙政钉”直播传阅文件、党工委议题提交、请示报告、会议方案审签、重要事项审签、请假审批等日常工作都在浙政钉上办理,截至2020年3月18日,浙政钉已接入机构数6.9万个,激活用户数122.6万人,举办了10余场云洽会、云招商、云推介项目。据统计,最多时多群联播达上百家企业代表、街道工作人员,共计5000余人次,截至3月11日,浙江各企事业单位通过“浙政钉”办公平台共召开语音视频会议超过3万次[15]。这种在线办公方式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腾讯公司成为联合国全球合作伙伴,为联合国成立75周年提供全面技术方案,并将经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和腾讯同传在线举办数千场会议活动。

空中招聘、云招聘为今年874万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新渠道。中青校媒面向全国40余所高校的毕业生发起调查,结果显示,63.16%被访者认为线上应聘比线下更便利,82.11%希望“空中招聘”能在日后成为常态[16]。

(三)智能制造打好稳产、高产“守卫战”

新冠疫情将成为倒逼传统制造业转型的催化剂,智能化转型的企业利用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彰显了巨大优势。一是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直接应用在抗击疫情一线。比如,多功能智能测温巡查设备、消毒杀菌机器人、物流配送机器人、移动搬运机器人、语音识别机器人等,提供远程看护、测温消毒、清洁送药等无接触服务。二是智能工厂建设和推广实现非接触制造。例如,上汽通用金桥工厂无人车间在疫情期间运用“黑灯工厂”“智慧物流”等智能制造手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三是快速开发应急响应的智能装备,加速转产及扩产医用服务机器人。例如清华大学、中科院沈阳所研发“咽拭子采样智能机器人”,国机智能快速研发生产口罩机。

(四)共享经济助推企业复工复产

新冠疫情推动共享制造和供应链数字化发展。2019年10月,工信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建设共享制造示范平台。抗击疫情中,通过工业互联网打造數据供应链,实现共享制造和供应链协同。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以数据流引领物资流、人才流、技术流、资金流,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在疫情中,很多企业的产能设备成为闲置资源,这为共享设备提供了“原料”,工业互联网充分发挥数据汇聚、智能监控、资源调度、预测分析等优势,保障防疫物资生产的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和协同配置,实现产能共享、跨区协作和精细化生产运营管理,提升疫情中应急处置效率。比如青岛泰泉租用华骏翔的设备进行生产,实现共享制造。

继盒马鲜生推行共享员工之后,西贝、永辉、美团买菜、叮咚买菜等企业积极响应。影院、酒店、景区、餐厅、健身房等暂时歇业的行业,为生鲜电商、制造业、外卖、房地产、科技、物流等行业提供了共享员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支持发展共享用工、就业保障平台”,政府和企业探索共享员工机制化、常态化的共享员工平台,协同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3月上旬,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通过“共享员工”模式解决了400多万餐饮从业人员的就业困难。

(五)直播经济在云端战“疫”中发展

网络直播在抗击疫情中体现了社会价值。淘宝直播、抖音带货等帮助部分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农民线上销售农产品,在“防疫情、保供应、平抑物价、解决滞销”中显英雄本色。疫情期间,“县市长+直播+助农”成为促消费、促销售的“直播+”电商新模式,网络直播间正成为中国多地官员的新“战场”。截至3月16日,抖音“齐心战疫,八方助农”活动已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农产品1.9亿元。其中,组织16位书记、县长以及平台众多创作者在抖音、西瓜视频进行超60场直播,销售农产品55万件,销售额超2100万元。

“直播+”逐步战略性地嵌入中小微企业的用工、生产和销售之中,从产品销售、企业用工、资金需求、原材料供应等方面为中小微企业赋能。2月份以来,线下职业工作者在淘宝上直播,卖房、卖车、发布会、演唱会、云博物馆、云餐馆、云菜场、云百货、云书店等超过100种线下商业模式寻求“云工作”模式。银行积极拓展线上直播、微信小程序、短视频平台等新型服务渠道,组织辖内客户经理举办线上直播“微沙龙”活动,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触点。“直播+”电商在防疫期间迎来井喷式增长,正在酝酿成为新业态。

(六)健康码等通勤产业蓬勃兴起

为了方便出行、进一步加强精准防疫、助力复工复产,各种健康码有可能形成通勤产业。腾讯“防疫健康码”、支付宝健康码、美团畅行码是全国通行的健康码,地方政府也在推行辖区内的健康码,凭绿色健康码即可出入社区、办公楼、交通卡口、公共场所等地方。一些地方在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推行“防疫登记二维码”,还有企业复工的“企业通行码”、学校复学的“腾讯复学码”、餐饮业的“疫情安心卡”等。

我国数字经济在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战役”中成为靓丽的风景线,例如政府在线沟通、学校远程授课、医院线上诊疗、企业在线磋商交易、远程办公等,既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也成为我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契机[17]。疫情期间,我国数字经济的内涵丰富了,拓展了发展新空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展现出数字经济的强大成长潜力。

四、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在疫情中发展起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些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5G等数字技术支撑有待加强,监管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也需要进一步探讨。但是,后疫情时代,在抗击疫情中出现的“三新”将逐步走向成熟,不断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释放出更大发展动能。

一是经过疫情对全国数字化的测试和居民线上消费习惯的培育,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市场基础,发展数字经济的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二是政府、企业、居民对数字经济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统一,发展数字经济、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会加大。比如,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三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以及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四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消费升级、产业数字化、“按需服务崛起”[18],“这是数字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向好趋势”[19]。

2020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抓紧布局数字经济。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做好“六保”工作,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六稳”和“六保”靠什么支撑?在疫情持续时间不可控、生产力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只能依靠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消费升级、产业数字化和创新发展。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硬基础设施和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数字经济发展加快确定新型基础设施范围,尽快开工“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搭建一个更好的硬件基础条件。同时,国家也要加快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废改立工作。

第二,以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为重点,加快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和推广工作,推动云招商、云洽谈、云签约等在线办公新业态发展。基础信息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不同,基础信息设施包括电子合同、电子发票、数字签名、数字档案、时间戳服务、数字证书等,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第三,均衡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城乡共享数字红利。补齐疫情中暴露出来的基层数字政府建设的短板,防止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新的城乡数字鸿沟,以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零接触金融、直播经济等非接触经济的新业态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第四,包容审慎监管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入研究现行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与“三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支持“三新”健康发展,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改善监管,给市场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和创新想象空间。

第五,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用户、媒体协同联动的创新体系。“政产金学研用媒社”八方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四众”模式,为数字經济发展赋能赋智。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疫情总要被人类战胜,疫情中成长起来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爱所有人”,在后疫情时代定然“不负任何人”。

注释

[1] Don Tapscott.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McGraw-Hill,1996.

[2]陈永伟.如何发展数字经济?[J].中国改革,2020年第1期.

[3]华为,牛津经济研究院.数字溢出:衡量数字经济的真正影响力[EB/OL]. http://www.199it.com/archives/688897.html.

[4] Goldfarb, A., & C.Tucker.Digital economics[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2019, 57(1):3-43.

[5]全球化智库(CCG),韩礼士基金会.数字革命:中国如何在国内外吸引数字贸易机会[EB/OL]. https://www.useit.com.cn/thread-22789-1-1.html,2019-3-21.

[6]迈克尔·斯宾塞.中国经济能否挺过新冠疫情?[EB/OL]. https://t.cj.sina.com.cn/articles/view/1684012053/645ffc1501900ucr7?from=tech,2020-03-12.

[7]马克思,恩格斯等 著. 马逸若等 译.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通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674.

[8]非典疫情,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缩写SARS,从2002年底开始,2003年7月正式宣告结束.

[9]少量的文献简单地论述了“非典”时期的非接触经济。比如,鹏已本.面对“非典”谈商机——非接触经济、网络、信息化[J].半导体技术,2003(6);白丽.与“非接触经济”的亲密接触[J].电子商务,2003(6).

[10]胡涛.以“疫”为机  大力发展非接触式经济[N].中国经济时报,2020-3-19(4).胡涛划分了非接触经济的四种形态,没有论述具体业态,本文按照四种形态归类了具体业态.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www.cac.gov.cn/2019-08/30/c_1124939590.htm,2019-08-30.

[12]Mob研究院.2019互联网医疗行业洞察:互联网改变人类医疗方式[EB/OL]. https://www.sohu.com/a/316249483_99975453,2019-05-24.

[13]许晓华.全国工商联:会同一百多家金融机构推出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EB/OL].人民网,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0/0416/c14739-31676572.html,2020-04-16.

[14]吕本富.抗疫催生的24个数字经济新业态[EB/OL].数字经济研学会, https://new.qq.com/omn/20200412/20200412A0HY3J00.html,2020-04-12.

[15]黄慧.浙江公务员“浙政钉”上开启“云复工”[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493906572417821&wfr=spider&for=pc,2020-03-18.

[16]超八成大学生期待“空中招聘”成常态[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2556460164675518&wfr=spider&for=pc,2020-03-30.

[17]王子晖,程瑶.习近平浙江考察,这6个细节释放出什么信号?[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20-04/02/c_1125806515.htm,2020-04-02.

[18]Mary Meeker.疫情下的互联网趋势[EB/OL].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113355,2020-04-22.

[19]江小涓.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EB/OL].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20-04/16/content_75938453.htm,2020-04-16.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首都互联网经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业态数字疫情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