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象走向真象
2020-06-21孙刚
名师简介:孙刚,江苏省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现任教于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
技法指点
古人讲作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这里的“偷”就是模仿、借鉴、创造。
鲁迅先生在《社戏》这篇文章中,非常精彩地刻画了“我”有关看社戏的心理活动,让读者感同身受。“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三个“了”字巧妙地写出了“我”非常想去看戏,但又不能去的悲伤、失落。而在看戏时,“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真切地写出了孩子想看又犯困的矛盾心理。在途中,“我”看到“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则是作者借连山的起伏远逝,衬托船行之快,与下文“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对比,烘托出“我”内心的急切与期盼。同学们在写作中如能模仿鲁迅先生通过一些富有生命力的字词,或是一些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则属于“浅者偷其字”;若能注意到文中孩子的心理变化是有一条隐形的意脉,相互关联,相互照应,并加以借鉴,则是“中者偷其意”;而要达到“高者偷其气”,则需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模仿、借鉴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长跑
我是一个很不喜欢长跑的人。
初一的体育课让我“养尊处优”,等到初二,长跑就成了我的噩梦。每次长跑,我都是倒数一二。我一度怀疑自己,也一度鼓励自己。可下一次长跑,我又停在了原地。看着跑远的同学们的背影,我开始厌烦跑步。
在长跑的过程中,到了最后阶段才是最难坚持的时候。离终点越来越近,而力气却越来越弱。每到这个时候,脑子里就出现一个声音:“怎么还有这么远?”“好远啊!”......有了这些想法,就会有放弃的念头。哪里不对呢?体育课上进行800米的训练,第一圈的时候,我总会以一个平常的速度跑,第二圈依然按照这个速度去跑,同时也开始感受到累,第三圈即使自己想加快速度也跑不动了。这说明我没有毅力去坚持,没有足够的动力。不过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我开始学会坚持。从第一圈到第三圈,我会一直保持着开始的速度,并且到了最后的一段距离,会加快速度向终点冲去。
我的同学们也在跑道上挥洒着自己的青春。随着圈数的增多,有的同学已经气喘吁吁跑不动了,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们尽力使自己的呼吸变得有节奏,步伐慢了一点,可是有什么关系呢?长跑需要的就是一种耐力,需要不放弃的精神。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相信我们会慢慢加快原有的速度,提升自己,在体育这项科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综合点评
这篇文章不太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可能是我们大多数同学真实的写作状况。简单叙述,加以某一道理的领悟,看似自然完整,却显得生硬无趣。在长跑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理是很复杂的,所以,这篇文章可以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写出跑步时最真实的感受。
升格指津
1.模仿《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理描写的写法进行修改。
2.在借鉴的基础上,要有所创造。
这些体验,是大多数跑步者曾有过的,可是因为小作者的描写缺乏画面感,不够生动,所以难以让读者感同身受。
“坚持”是同学们写跑步时经常提及的关键词。除了“坚持”,我们难道就没有其他感悟了吗?
跑一步,再跑一步
初春三月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在教室中铺陈出一大片明晃晃却又不刺眼的灿烂春光。
下課铃声伴随着激昂的哨子声传进了教室。我紧握着笔杆,还是不可避免地一顿,侧过脸看着窗外明媚的大晴天,叹口气:唉,什么鬼天气!
教室里此起彼伏的抱怨声和门外班主任的催促声交杂在一起。我按着因昨天长跑用力过猛仍隐隐作痛的肚子,认命地朝队伍走去。
“怎么办?怎么办?我的心现在好慌!”
“要不待会儿在跑道上假摔一跤?躲一回是一回啊!”
“哈哈哈!我爱学习!让我回去写卷子吧!”......
同学们插科打诨的话照例在做完热身运动后响起,大家迈着极不情愿的步子向起跑线走去。我愣愣地盯着脚下漫长的红色塑胶跑道,还是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胸口怦怦乱撞,还没开始跑,就已经觉得腿软,耳边仿佛是血液从血管汩汩流过的声音。
“各就各位,预备——”
哨响的那一刻,周围的同学像踩了战斗模式开关的跑车“,呼”地冲了出去。
我尝试着加快速度,但被前面一位同学挡住了,我只好调整速度,继续心情灰暗地往前跑。胸口和嗓子仿佛是要炸裂一样,火辣辣地痛。第二圈勉强坚持下来了,我的速度几乎算得上是步行,但仍一颠一颠做出奔跑的姿势。小腿肚子似乎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酸涩不堪。耳边还伴有一同奔跑的同学的喘气声。
即使在跑之前,大家都不停地抱怨,但真正跑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放松。我一直在告诉自己,再跑一百米就停,就一百米——就这样,竟然坚持跑完了两圈半。那么最后半圈不跑,是不是很亏?
最后一百米时,我忽然发现喘气时嗓子和胸口似乎不那么疼了,腿也不再沉沉地坠着,就像体育老师常说的,长跑凭的是毅力,跑过那道坎,坚持住,后面就不那么累了。我加快速度,与大家一同向终点大步冲去。
那一刻,我觉得我们都拥有了一对翅膀,朝着太阳飞了过去。
结束后,大家都喘着气相互搀扶着。我只感到太阳很刺眼,眼泪仿佛伴着汗水一同蒸发了。
就在大家都双膝发软地朝班级走去时,我回头看向空无一人的操场,仿佛刚才大家一同努力奔跑的场景成了一滴水,因太阳的折射变成了缤纷绚丽的彩虹,眩晕了我们的步伐后,霎时被蒸发了,连影子都不剩。
综合点评
我们可以在文章中找到很多深有同感的句子。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小作者基于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借鉴、化用了课文中所学的例子。虽然我们不能明显看出他是模仿了哪一篇课文,却在字里行间看到了《社戏》《走一步,再走一步》等文章的影子,而且,他基于两篇文章进行了创造。《社戏》是想看而不得看,本文是不想跑却不得不跑;《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我”在父亲的教导下明白了道理,本文却是小作者自己在跑步过程中悟出了道理。“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是“创造”的第一步,我们要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模仿”成为我们的垫脚石。
小试牛刀
选择你最喜欢的两篇文章,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中有没有与之相似的经历或情感,进行仿写,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借天气的“明媚”与内心感受之间的落差,表达自己对跑步的恐惧。同样是描写,本文与《社戏》以及《走一步,再走一步》不同的是,小作者在此处是根据真实的情境、真实情感表达的需要借乐景写悲情。
同样是写同学,这里采用了同学们真实的对话场景。如果只写自己一个人的心理,会显得单薄,有了同学们的加入,一方面使文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也是以同学们的心理来影射小作者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些同学你一言我一语,不正是莫顿·亨特笔下的“小内德“”杰里”吗?
“愣愣地盯着”、“漫长的”跑道、还没开始跑就腿软,这些感受,你有过吗?这几个词是不是已经带你回到塑胶跑道了呢?
读这两段时,你有没有想起《走一步,再走一步》呢?
有没有觉得这最后一节,小作者别有深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