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力提升视角下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析

2020-06-21陈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改革课堂教学

陈娜

摘 要:高校大学生创新創业能力培养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以甘肃省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为研究对象,就其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甘肃省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就业能力及就业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86

0 引言

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人,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860万人,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点就是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同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提出了要支持大学生创业、拓宽创业投资资金供给渠道、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等具体执行措施。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践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突破既定教育模式的局限,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本,构建适合时代特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要求、具有扎实专业基础、良好职业素质、卓越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是当下高校及其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

1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号召以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但毕竟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各地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也随区域有所差异,地方政府必须结合地方特色寻求适合自身的一套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与发达地区相比,文化教育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在地方政府与高校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面并没有详尽、具体的解决方案,同时,根据《2018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有将近76%的大学生的创业资金来源于自己的父母或亲友投资。而事实上西北地区的大多数父母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并不是非常支持自己的子女创业。另外,在创业初期,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的往往都是小规模简单的创业模式,往往会导致创业者难以吸引社会融资。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高校还是政府,对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政策优惠或支持。

1.2 培养目标缺乏具体标准

首先表现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甘肃省高校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一般这样定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掌握与工商管理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具备基本技能和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这个目标中并没有明确说明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只要求掌握知识的综合性、全面性,而忽略了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其次是部分高校不注重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研究生阶段,但从我国的大学生分布看,本科生还是居多,研究生偏少;此外,虽然有些高校将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入了本科教育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却存在界定含糊、类别不明确的现象,缺乏明确要求和具体的标准,在平时的实践活动中也未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致使实际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1.3 创新创业师资力量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离不开专业的师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老师很稀少,甘肃省在这一方面的人才更为匮乏。就目前省内的部分高校来看,多数老师只是在自己的相关专业领域内表现突出,自身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也没有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多仅仅只是依靠自身的社会经验,局限性很大。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师资力量其本身要兼备综合面广的知识理论和丰富的实际创新创业经验,如果这两点不具备,很容易给学生错误的引导,从而影响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1.4 高校内缺乏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在东南沿海一些发达地区,企业家层出不穷,这从侧面反映了其城市创新创业氛围浓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确确实实走在我们前面。在甘肃省的许多高校,创新创业意识淡薄,文化氛围欠缺。除了学校本身对于创新创业的不重视之外,高校从领导到老师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对学生思想意识上的引导,各校院关于创新创业举办的相关活动近乎没有,同学们对于创新创业方面的消息所知甚少,校园展板,横幅,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等媒介很少看到或者听到关于创新创业的宣传。

1.5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不完善

创新创业教育,它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工作,它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实践性,这是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一环。自政府创新创业教育文件下达后,甘肃省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便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但建设至今,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完成进度却很不乐观,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参与度不高,实践基地对学生的指导较为盲目,更是出现了创业资金分配不合理,管理松散等问题,基地对学生提供的各方面的帮助有待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实践基地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无法最大程度上对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大学生提供真正合适的机遇。

2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途径探析

2.1 加大创新创业政策扶持

创新创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实践经验不足和资金短缺。近几年,甘肃省政府为鼓励毕业生创业也陆续出台了许多创业扶持政策,有创业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贴息贷款,高校毕业生初始创业补助,创业典型补助,税费减免优惠等。其次毕业生还能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这些政策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但还不够完善,那么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政府还应为创业失败者提供最后的资金保底,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设施简陋的高校及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快速帮助高校建立起完整的创新创业体系和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2.2 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一切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如果不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只能流于形式。强化创新教育理念,我们就应摒弃过时保守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素质教育观念和创新教育观念,关注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应重点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创新精神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品格的形成高度重视。具体地,首先,应从自身专业的实际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制订适合自己专业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统一构成教学目标体系。我们认为,对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应从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三个方面培养其创新创业能力。基于以上目标,在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充分研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先进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强化。其次,应加大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本科生思想活跃、热情高,想法新颖,应多给他们提供机会和平台。

2.3 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型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甘肃省高校对创新创业型师资人才的招揽,虽然在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下发之后,甘肃省对于此类人才引进招揽过,但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人才的招揽还远远不够,甚至这类新型人才还在缓慢流失。针对这类现象,首先,各高校更应提高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福利待遇,在挽留本地人才的同时,吸引省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創新创业型的专业人才进入甘肃省高校讲授课程,传递创业经验,并组织所有高校对创新创业这一领域有意向的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学习,最终使甘肃省高等院校的创新型人才生生不息、源源不断。其次,各高校应聘请甘肃省高校毕业的知名企业家校友、青年创业达人、研究创新创业的教授学者来为当代大学生讲授专业课程,分享创业经验。

2.4 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是高校学生活动的主阵地。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重要影响,也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如今,解决甘肃省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的缺失问题为重中之重,高校要想创新创业教育得到发展,必须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各大高校可通过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宣传教育活动或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竞赛等鼓励大学生结合专业文化知识,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活学活用,潜移默化的使大学生从思想境界上重视创新创业。其次,学校要通过网络媒体对创新创业知识、政策、成功实例等加以宣传报道,创建有关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社团,给予社团足够的经费运转,举办一些有利于创新创业宣传的晚会,从具体措施上激发同学们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最后,政府需要在社会上多举办一些青年创新创业峰会,邀请社会青年企业家与各高校大学生参加交流,开拓大学生的眼界。

2.5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创新实践平台的搭建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自身创业素质的达标只是第一步,没有创业实践指导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推动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首先,甘肃省各大高校的老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引导,给学生提供有限的创新创业机会,鼓励同学们进行创业实践,并尽心尽力的解决学生在创业时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在一些创新项目上,对有想法、有潜力的项目应大力扶持,成立创业实践领导小组,在资金与技术上全力支持。最后,学校要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为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一展拳脚的平台,实现高校,学生,企业之间的三赢。

参考文献

[1]张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励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7(22):199-200.

[2]麦克斯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18-30.

[3]朱江.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改革课堂教学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改革创新(二)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