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为基 汶川构建生态康养矩阵
2020-06-21潘兴扬
潘兴扬
四川省汶川县威州镇
汶川卧龙大熊猫
南林北果,绿色工业,全域旅游……岷江之滨的四川省汶川县,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南大门”,179.8万亩的森林面积赋予了当地发展旅游、康养等绿色产业的无限“钱景”。
2019年,四川省选取产生了31个县域经济发展强县、先进县、进步县,汶川县获评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中的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近年来,汶川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坚定实施建设康养汶川加速转型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生态康养旅游示范地高质量发展。
旅游焕新农村面貌
3月,汶川县漩口镇核桃坪村春色渐浓,樱花悄悄绽放,把山坡染成了粉色的海洋,农家村舍掩映其中,宛如一幅世外图景。
核桃坪村位于汶川县漩口镇东北部,全村共74户203人,村民收入原来主要由外出务工和转移性收入组成。随着康养汶川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推进,核桃坪村利用便捷的交通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取“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立足原生山地环境和植被体系,利用原页岩矿山废址及荒山荒坡种植樱花,昔日荒山坡变今日“聚宝盆”。
目前,300亩的樱花基地已成了核桃坪村的一大特色,吸引着游客前来赏美景、品美食。村中发展集吃、住、玩于一体的农家乐,目前成规模的农家乐有14家,2019年共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0多万元。
近年,漩口镇核桃坪村樱花基地、克枯乡大寺村蓝莓基地等成了汶川县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缩影,加上红色文化旅游成了气候,汶川县的整体旅游产业也比从前单纯依托自然景区来得丰富得多。“休闲、踏青、赏花、露营”成了当地旅游的关键词;走进山林,深入田间,呼吸新鲜的空气,品味农家美食,体验无忧城的慢生活,成了汶川对游客的巨大吸引力。
受此影响,汶川县的农业、农村面貌有了巨大改变。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汶川坚持将其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度融合,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
按照“南林北果+特色畜牧”的农业产业布局,目前,汶川县南部万亩笋用竹、枫香树基地、林下中药材、茶叶等林业立体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北部“汶川三宝”(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核桃等特色水干果达14万亩,年产特色水果总产量突破5万吨。
在此基础上,当地大力培育“净土阿坝·康养汶川”品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三品一标”申报认证,“汶川三宝”成功申报3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在宣传营销上,汶川积极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绿博会等大型展会,在成都宽窄巷子,浙江兰溪、义乌,四川南充等地开设汶川特色场馆;“大土司”黑茶作为唯一茶品牌代表参加“一带一路”海上丝路推介活动;大力发展“基地+采摘”“互联网+”等农特产品销售模式,全力推进川青甘高原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建成专销市场28个。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8年的2745元增加到2018年的13437元,年均增长17.1%。
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大岩洞村春茶采摘
村民采摘春茶
工业筑牢生态本底
从2月起,汶川县有序复工复产,漩口工业园区对立敦电子科技等开工企业进行逐户检查把关,确保每家企业有完善的疫情防控条件。
疫情发生后,全国医疗用品需求急剧上升,汶川侨源气体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氧气、氮气、氩气及医用气体液态氧和气态氧,日产量达到1800吨,该公司主动报名,为大小医院解决医用氧气不足的难题。
在近年的工业发展上,汶川县优先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做出了“工业外迁、腾笼换鸟”的决定,科学合理调整水磨、漩口和桃关工业园区布局,关闭搬迁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14家;同时,紧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契机,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产业,计划10年承接义乌20亿元来料加工业务,已建成来料加工车间32个。
目前,汶川围绕“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发展定位,支持企業技改扩能,扎实推进“小升规”“个转企”等工作,支持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了以锂、氧化锆、液氧液氮、生态医药为主的绿色产业集群,为当地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助力。
在环境整治上,汶川县陆续依法拆除4户“地条钢”企业、关停9户砖厂,综合整治砂场43家;建成县城及乡镇垃圾填埋场2个,自来水厂12个,污水处理厂(站)9个。
在环境保护上,汶川县以“一江四区”为重点,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硬性约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正按“两江标准”积极推进岷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水域标准。
汶川县森林覆盖率从2003年的38.1%提高到2018年的56.85%,成功创建了省级环保模范县,并有8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
“大健康”融入治县理政
3月16日,汶川县康养旅游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公路建设龙溪东门寨至阿尔村段公路竣工通车。沿线桥涵、路基防护、油路早已铺设完毕,绿化工人已开始进行绿草播种。这标志着汶川阿尔沟康养旅游项目的总体完善。
记者了解到,立足生态空间,汶川县的康养旅游体系分为南部(生态颐养、特色培训)、北部(运动康养、户外天堂)、中部(休闲观光农业区)和县城(无忧文化、个性服务)、全域(老年文养)进行康养产业布局,并开展“两大目的地(南部以家国情怀培育和森林康养为核心的生态颐养目的地,北部以户外运动和生态花果山体验为核心的运动康养目的地)、两大环线(南部生态颐养内环线,北部运动康养内环线)”建设。
同时,汶川县通过市场化手段,引进一流专业团队开发以体验为主的互动性特色项目,先后举办了汶川国际马拉松赛、甜樱桃采摘节、大禹文化旅游节、恩波格斗等赛事节会,为当地聚集了人气,有效提升了全域旅游的要素保障和项目支撑,让来汶游客体验文体旅融合的独特魅力和新时代惬意舒心的“无忧”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当地更提出了“发展健康经济、营造健康环境、培育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五大体系,把“大健康”理念融入治县理政全过程。
目前,汶川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移动诊疗服务中心,完善全民健康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和“5321”主动医疗服务模式,实现了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和全员慢病管理,2008年至今全县累计体检21.7万人次;积极开展健康典型引领进机关、健康生活方式进农村(社区)、健康行为养成进学校、健康教育宣传进家庭、健康经济发展进政府等活动,使群众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5%以上,居民经常参加锻炼比例由30%增加到60%。
当地还围绕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生态,通过引入倾斜摄影、时空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建立时空数据管理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时空统筹、多规合一、平台管控,从而将康养理念从产业扩充到县域发展的各个方面。
(汶川縣委宣传部供图)
水磨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