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世界“推销”天坛
2020-06-21王剑英
王剑英
北京天坛
2020年是天坛建坛600年,在这个地方工作了整整40年的“老天坛人”徐志长,想跟《瞭望东方周刊》聊一聊自己的“老搭档”。
采访在北京某小区内的公共长椅上进行,居民们戴着口罩,三三两两地经过。正值暮春时节,旁边一棵紫丁香正怒放,浓郁的香气引得一个小女孩爬上了树,使劲嗅着。徐志长就像小区里最普通的一位老爷爷,宽厚慈祥地注视着后辈们。
孩子们不知道,这位爷爷曾经三次陪同邓小平植树,接待过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等在内的60多位国际贵宾。
现年81岁的徐志长从小在天坛附近生活,曾担任天坛公园副园长、总工程师等职。他说,自己这么多年只坚守了一件事——向世界推销“老搭档”天坛。
“紫禁城是明清皇帝生活办公的地方,天坛是皇帝祭祀天上那个老爸的地方——因为皇帝自称天子。天坛跟紫禁城是不能分开的,在中国古代,国都在哪里,祭天之坛就得在哪里。天坛600年,也是紫禁城600年,它们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存在,我希望它们永远传世,希望它们所承载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被发扬光大。”徐志长语气缓慢而坚定。
“老头”也时尚
本刊记者见到徐志长时,他穿着朴素,灰色夹克略显宽大,蓝灰棒球帽下露出花白的头发;因腰部有疾,那辆日常买菜的小拖车正好兼用来支撑身体。
虽然行动并不利落,但聊及最熟悉也最热爱的天坛时,他显得精气神十足,思维清晰,三个半小时几乎没换过姿势。
徐志长很认同天坛具有“文化长者”气质,因为祭天是件极严肃的事儿,曾有22位皇帝在这里心怀敬畏地向上天祈祷,祈求庇佑;这里的建筑也都透着宏伟、稳重、庄严、肃穆的范儿。
“天坛公园的本质是坛,不是园也不是庙。坛是祭祀自然神、天神的地方,庙是祭祀祖宗的地方,比如太庙;公园呢,是游玩休闲的地方。”徐志长说,这种区分对认识天坛很重要。
2014年,天坛神乐署雅乐团携天坛祭祀音乐和清代宫廷音乐赴法国巡演,这是以中和韶乐为代表的中国礼乐首次走出国门进行展示,徐志长称其为“具有东方特色的天坛‘老头出国了”。
“老头”也有显年轻、时尚的时候。2019年,天坛公园管理处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推出了明星体验类真人秀《遇见天坛》,冯绍峰、迪丽热巴、蔡徐坤等年轻明星出镜,这是天坛600年来首度开放综艺摄制,旨在用年轻态视角看天坛,沉浸式展现中华文明精髓。
徐志长
1998年2月,徐志长接待了来天坛考察评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兰·席尔瓦一行人。他记得,那天席尔瓦感叹:“天坛太美了,我被出色和令人惊讶的木结构建筑及其内在精神和气质深深打动。这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
这档节目令天坛以“时尚”的名义走红,引得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徐志长受邀当顾问,为节目审片把关。他理解节目组的苦心,“通过年轻明星将天坛文化传播出去,让年轻人接触到一些不易理解的东西,不容易。”
月季园被徐志长视天坛时尚、年轻的另一处所在,这也是他进入天坛后参与的第一项“重大工程”。1962年,他自北京林学院毕业分配至天坛;1963年5月,天坛月季园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建成,此举令北京的各式月季从私园孤芳自赏推广到了社会大众,据称“开园时轰动京城,每天有数千游客光临赏花”;后来,天坛的月季、颐和园的桂花、中山公园的兰花均成为京城靓丽的风景。月季于1987年当选为北京市花,天坛功不可没。
“这亦是‘老头曾引领潮流的一个例证。”徐志长说。
天坛的心愿
2018年6月,徐志长在一档社会民生类节目中现身,当了一回特殊的调解员,当期的节目主题是《天坛的心愿》,而这也事关徐志长多年的心愿。
天坛最完整的时期总占地273公顷,相当于4个故宫的大小,整体分为5组建筑群:祭天的圜丘、祈谷的祈年殿、皇帝休息之所斋宫、作为礼乐学府的神乐署和饲养祭品的牺牲所。到2018年时,由于历史原因,其面積仍被外单位和居民楼占用80余公顷,五大建筑群中牺牲所完全被占,神乐署也大部分被占。
天坛周边简易楼是北京核心城区最大规模的简易楼群,2015年这里开始了腾退利民工程。40岁的李凌飞在这里住了40年,他对这里有感情,又因搬迁安置善后、孩子上学等实际问题而有心结,迟迟不愿搬迁,成为当时该项目2414户居民中仅剩的64户未签约人家之一。
在北京卫视民生类节目《向前一步》中,节目组将李凌飞及家属、街道办调解员、房屋征收中心代表、观察员、律师等诸方人员邀请至现场,为李凌飞化解心结,并为其出谋划策解决某些具体困难。徐志长以“老天坛人”的身份在最后环节现身,动情地说:“从我爷爷开始,我家就住在这附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见天坛像明清时那样完整地还给人民,完整地交给世界。居民中有些就像李师傅这样,有感情原因,也有生活困难,但他们克服了困难,照顾了国家、照顾了世界,让天坛完整留下来,我谢谢他们。”
他的话朴实而接地气,亲和、朴素的长者风范令李凌飞湿了眼眶,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和徐志长握手。主持人说这是世纪握手,徐志长回答:“我们共同努力。”
在各方努力下,数日后李凌飞签署了交房协议。据悉,2019年8月31日上午11时,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项目最后一户人家顺利签约。
腾退工程的大背景和天坛成为世界遗产紧密相关,1998年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北京向联合国承诺将在2030年恢复古坛完整风貌。
徐志长是当年天坛申遗工作的主要参与者。1997年,他和伙伴接到通知,天坛将与颐和园一起同时申报世界遗产,他记得,当时国家文物局的领导给了一份平遥古城申遗的文书样本作参考,还是油印的。
1998年2月,徐志长接待了来天坛考察评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罗兰·席尔瓦一行人。他记得,那天席尔瓦感叹:“天坛太美了,我被出色和令人惊讶的木结构建筑及其内在精神和气质深深打动。这是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颗明珠。”
当年12月2日,在日本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天坛全票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消息传来,徐志长和伙伴激动不已,大家不由自主“蹦”出来一句话:“我们要当好世界遗产的管理者。”
当下,北京中轴线申遗正在逐步推进,并确立了天坛、故宫、鼓楼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徐志长笑着说:“按我说,不仅是中轴线,咱最好把二环以内的北京内城全都申办了。”
女王也是天坛粉
“您不去外交部工作可惜了。”主持人调侃。
“我这个岗位是做好民间外交。”徐志长幽默接话。
这是2019年底发生在《遇见天坛》文化盛典现场的一段对话。
天坛文创纪念品
1982年,徐志长成为天坛公园副园长,当时正值对外开放,中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多,因有才华、形象佳,他被安排做外事接待工作,为外国元首和重要来宾讲解天坛,因此又被称为国宾导游。
1986年10月13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一行百余人来到天坛,徐志长陪着他们参观了多处景点。在祈年殿处,女王问:“徐先生,祭天是哪天?”
“冬至, 12月21日前后。”徐回答。
“那么冷,皇帝太辛苦了,为什么不能改日子?”
“那天以后,阳气越来越上升,代表未来越来越好。皇帝地位很高,责任也大,再冷也得来。”
“欧洲古代都求雨,中国皇帝祈求风调雨顺,这风有什么用?”
“五谷都是禾本科植物,属风媒花,需要风来授粉,否则收成不好。”
“这应该是你个人的认识吧,几千年前中国古人不可能有这么高的科技水平。”女王发出疑问。
“您说得对,这是我编的。古人不知道授粉,但他们发现凡是不刮风的年份常挨饿,时间久了就知道有适度的风是好事。”徐志长从容“接招”。
“徐先生,你知道诺曼底登陆是哪一天吗?”女王突然问了件跟英国有关的事。
“1944年6月6日。我还知道您上过前线,探视过伤员。”
“你能说出这个日子,我很佩服。”女王由衷赞叹,“选择这一天,有一个原因也是那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时段,利于打仗。”
那天,女王向跟随在身边的记者们说,中国古老的东方文化非常伟大,因为欧洲只求一个单项的雨,而中国追求的是风调雨顺的整体大环境系统。
徐志长说,外宾们在参观天坛后,无一例外都会被天坛“圈粉”,圈粉的秘诀正是“这里完整保护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另一位“伊丽莎白”也给徐志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2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时任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的伊丽莎白·多德斯维尔来到天坛参加环保游园会,徐志长陪同她来到了圜丘。
圜丘即祭天坛,是古代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在圆形石台的中心有一块天心石,是回音的中心,站在这里说话,会听到明亮而深沉的回响。
多德斯维尔脱了鞋子,虔诚跪在天心石上祈祷:“愿上天庇佑这人类唯一的地球吧!”——“保护人类唯一的地球”正是当时联合国环境署的口号。
徐志长说,外宾们在参观天坛后,无一例外都会被天坛“圈粉”,圈粉的秘诀正是“这里完整保护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
穿上鞋子后,她转身问:“徐先生,你说上天听到了吗,会帮助我们吗?”
这个问题出乎徐志长意料,他犹豫了一下,边思考边回答:“上天会帮忙的,不过,只能帮小忙。因为当前的环境问题是人类自己导致的,上天没有义务为我们恢复。如果人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就能解决,如果破坏规律,那就严重了。”
离开圜丘后,多德斯维尔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国环保工作展览,观看少年儿童百米长幅环保内容的绘画,穿过苍翠的古柏林。临别时,她站在车前对徐志长等人说:“是的,上天只能帮小忙,环境问题要靠全人类自己来解决,环境署有号召的责任和义务。”
当前,全球遭受新冠疫情严峻考验,作为地球的一分子,人类自身正遭受重大危机,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呼吁各国同心协力抗击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让徐志长想到了27年前的那段往事,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要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开导老太太
采访时,“天人协和”四个字在徐志长口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四个字源自另一位老先生——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楚图南,他对中华文化研究精深,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1993年,适值天坛已被誉为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并开始酝酿申报世界遗产,徐志长登門拜访了94岁高龄的楚图南,请其赐教,并请老先生为天坛题字。当时带过去的样稿是“恢复历史原貌,再现古坛神韵”,这句话取自《天坛规划方案》,是当时天坛发展的规划目标。
楚图南说:“天坛文化是东方文明的核心,它告诉我们,不论天与人还是人与人,都应互相尊重、和谐相处。”他认为样稿的词句虽不错,却不能表达天坛的文化精神,最终运笔写下的是:神坛气韵传千古,天人协和理万邦。
“这句话从时间、空间生动表达了天坛的文化精髓,并揭示它将走向世界,让我深受启发。”徐志长说,“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心是天,也就是宇宙自然规律,这是终极标准——人不是老大。”
他举例说,北京有顺天府,南京有应天府,东北有奉天府,“所谓顺天、应天、奉天,说的都是按总的规律办事。正是这造就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他用这种理念开导过天坛附近的老太太。老太太因为儿媳妇花800块钱买了个包而耿耿于怀,因为她的鞋子才80块钱一双。徐志长跟她讲祭天,“您看天上那些星辰彼此多和谐,谁跟谁都不打架。您也别说媳妇浪费,媳妇也不说您抠门,互相理解包容,这样家庭才能和睦。”
老太太惊讶:“老天还管我们家这点事?”
徐志长说:“对喽,这天文化往大了能让世界和平,往小了能让家庭和睦,世界因此更美好。”
几十年来,徐志长与“老搭档”天坛的那些故事,都深深镌刻在他的心底。他说:“时光流逝,我已经老去,但天坛依然威严,依然在北京城坚守着;它将继续见证历史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继续传达天坛的理念:敬天爱人,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