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中建强党组织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研究
2020-06-21何云山邢倩倩
何云山 邢倩倩
摘 要:本文通过两位作者在南疆深度贫困村的驻村经历及实地调研,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田地区洛浦县布亚乡为例,分析在脱贫攻坚中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寻找党建促脱贫的贡献,以期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更多的党员致富带头人。
关键词:脱贫攻坚;党组织;党员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52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底线任务。因此,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凝聚共识、凝心聚力,抓好党建促脱贫工作,利用党建扶贫队伍群策群力,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1 布亚乡贫困概况及贫困原因分析
1.1 布亚乡贫困概况
洛浦县布亚乡位于国家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的新疆“南疆四地州”中的和田地区。布亚乡地处和田市以东6公里处,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缘,风沙大,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布亚乡下辖28个行政村,共有8565户39149人。全乡耕地面积37550亩,林果面积35300亩,主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核桃、红枣等林果业。
布亚乡28个行政村中有26个贫困村,其中的18个村为深度贫困村。截至2019年3月,布亚乡共有贫困户3390户14556人,已脱贫2052户8778人(652户2591人在2018年底脱贫),未脱贫1338户5778人,贫困发生率为15%。
按照全乡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分类:因病357户1535人,占比26%;因残151户645人,占比11%;因学2户12人,占比0.2%;缺土地189户857人,占比15%;缺技术557户2434人,占比42%;缺劳动力82户295人,占比5%。
从致贫原因分类数据可以看出,布亚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是缺技术和因病。这也能够反映出布亚乡作为深度贫困乡,教育、医疗条件还比较落后。特别是教育质量低、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低、没有劳动技能、生产方式传统、生活空间相对封闭等现象。
1.2 贫困原因分析
1.2.1 文化素质偏低、人口增速过快导致贫困人口就业困难
南疆四地州人口自然增长率远高于全疆及全国平均值,少数民族及农业人口比重很高。布亚乡全乡有8565户39149人,绝大部分为维吾尔族,其他民族只有汉族和回族,人口占比不到0.2%;全乡农业人口比重达到了95.85%。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导致就业极其困难,在青壮年劳动力当中表现尤为明显。
1.2.2 区域内自然条件恶劣是影响贫困户脱贫的客观因素
布亚乡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边缘,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少雨,沙尘暴频发,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布亚乡人均耕地面积仅1.1亩左右,且土地沙化、荒漠化严重,生態环境十分脆弱,导致农民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发展较为落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普遍不高,习惯于“靠天吃饭”,所以本地产生大量贫困人口并且其中大部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也为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 布亚乡党员情况概述
布亚乡共有村民39149人。全乡村民中:正式党员共574名、预备党员共162名、入党积极分子共623名,合计1359名。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共占全乡人口的3.47%。布亚乡党员人数在全乡村民中占比较低,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有待加强。
布亚乡正式党员年龄偏大,一半以上的党员年龄大于45岁;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年龄结构较为合理,主要以30岁以下的发展对象作为党员的后备力量。
布亚乡党员学历普遍偏低,无论是正式党员、预备党员还是入党积极分子,都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为主。目前,新疆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常村务工作基本都是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计算机办公。由于目前党员学历偏低,绝大部分党员不懂“双语”,在日常村务工作中根本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这也是造成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
布亚乡全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中务工人员有651人,占比为47.9%。务工人员当中以当村干部的就近就业或乡镇内零散务工形式为主。除去因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人员外,其余人员则普遍缺乏内生动力,务工意愿不足。
截至2019年7月,布亚乡全部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中,贫困户就有370户1580人(包含党员家属),其中未脱贫151户637人(包含党员家属)、已脱贫219户943人(包含党员家属)。党员致富带头人数量不足且发挥作用不明显,已经脱贫的151户当中,大部分是因为当村干部之后脱贫,通过自身努力增收致富的为数不多。
3 布亚乡党建扶贫的主要措施
3.1 实施产业项目扶持
在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促进贫困户增收,激发贫困群众农业内生增长动力。近两年,在布亚乡党委的大力引导下,各村党支部积极探索特色种植,发展“一村一品”。目前特色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豇豆、辣椒、胡萝卜、西瓜、甜瓜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全乡种植规模3800亩,基本达到本乡每个深度贫困村至少都有一项特色种植产业,总共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每户每年增收约3000元。
3.2 保障基本设施服务
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布亚乡各村积极营造农村发展良好环境。目前,全乡28个行政村均已实现硬化路、自来水、居民用电到村到户,广播电视、宽带通讯信号全覆盖,每村建成一所“双语”幼儿园并配备足额的“双语”教师、保障适龄儿童全部接受“义务教育”,每村建设符合标准的村级党组织办公阵地。
3.3 通过党员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
2018年开始,布亚乡大力推广“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例如种鸽养殖合作社,由大户(致富带头人)投资新建,贫困户入股分红,如有用工需求,优先从入股贫困户中选择富余劳动力,按照工作岗位发放工资。这种经营模式既解决了贫困户分散发展产业规模小、效益低、技术差的问题,又利用了贫困户中的富余劳动力,还能让无劳动力家庭通过分红受益。
4 布亚乡党建扶贫的主要成效
(1)精准管理、精准施策。通过“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摸清贫困底数,组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队伍,实现脱贫困难贫困户每户都有帮扶干部及党员干部共同包联帮扶。党员干部与帮扶干部一起通过每年年初入户走访,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为贫困户制定帮扶政策,保证年底如期脱贫或防止返贫。
(2)加强基础设施扶贫。着力改善贫困村、贫困户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积极完善基础设施,为产业扶贫奠定基础,加快通村道路、通组道路、灌溉水渠、路灯等设施的修建完善,在此基础上,为贫困村带来了创业小市场、各类合作社、扶贫卫星工厂等稳定增收产业。
(3)加强产业项目扶贫。通过产业扶贫,主要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每个深度贫困村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选择特色产业。现阶段已经形成了辣椒、豇豆、红萝卜、西瓜、甜瓜种植,种鸽、林下养鹅等特色产业。
(4)加大文化扶贫投入。近几年,布亚乡各村党支部通过努力,从党员中发展致富带头人或是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现在每村至少有2—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平时,致富带头人除了管理合作社、进行技能培训外,还要利用周一升国旗、各类文艺活动契机进行宣讲,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逐步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5 布亚乡党建扶贫存在的困难
5.1 缺乏增收渠道
因为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因素,布亚乡除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增收外,依靠产业发展增收的方式还比较缺乏。近几年,虽然通过政府扶贫项目扶持及乡党委、村党支部共同努力,打造了一些产业,但还是生产率低、经济能力较弱、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5.2 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
通过调研发现,布亚乡贫困群众普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贫困群众外出就业意愿不强,虽然“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共同帮助贫困群众寻找就业岗位,但是很多贫困群众在就业一段时间后就以各种理由请假并不再返岗,还有部分贫困群众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这给贫困户自身脱贫造成了很大困难。
5.3 贫困户基础设施、生活方式依然落后
贫困户脱贫时,能达到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年度国家扶贫标准,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有保障、基本医疗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这些指标,但贫困户生活方式依然落后,对于生活用电、自来水的合理利用能力不足,传染病盛行、家庭环境卫生差等问题依然存在。
5.4 村党组织建设步伐缓慢
目前,布亚乡党员人数在全乡总人数中占比偏低,且现有党员年龄偏大,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后備力量不足;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学历偏低及工作能力、基本素质偏低。在村“两委”日常工作中,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有些党员甚至存在“等靠要”思想,认为国家发放的扶贫资金“不拿白不拿”“多吃多占”“优亲厚友”的现象依然严重。
6 意见及建议
6.1 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带头统一思想认识
自治区党委开展“访惠聚”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维护社会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所以,驻村干部要以身作则,引导村“两委”、党员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在政策落实、工作安排、资金投入、干部使用等方面体现重中之重的思路,发挥驻村工作队帮带村干部的作用,将脱贫攻坚工作分工好、落实好,保证脱贫攻坚工作有序推进,如期实现全部贫困群众保质保量脱贫退出。
6.2 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力度
针对调研中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有效解决:(1)所有党员干部必须按时参加每周的党员培训,保证培训质量。(2)针对部分年龄偏大、思想顽固,通过思想教育及党员培训没有明显效果的老党员,建议不再参与村务工作。(3)积极鼓励稳定外出务工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入党,将外界信息及时传递回村里,起到良好的鼓励示范作用。(4)鼓励本村大学毕业生能够回乡创业、就业,将学习到的先进文化知识用于家乡建设。
6.3 打造村级稳定增收产业
村级党组织要抓住“党员致富带头人+若干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让群众参与劳动的同时,通过入股分红增收;要在现有特色种植、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发展并合理扩大规模、提高生产率。
6.4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
要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在2020年同全国一道进入小康社会,这个任务不单单需要解决农民吃穿不愁的问题,还需要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保证稳定收入、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让贫困群众也收获生活幸福感。这就要求村党支部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用村级建设带动农户建设。通过打造示范户给农民推广经验以及通过各项活动给农民传递现代化生活信息,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生活方式同步改善提升。此项工作可以借鉴内地优秀乡村的建设经验,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不搞“一刀切”、不为农民增加负担。
参考文献
[1]黄厅厅,张杰,杨秀军,等.“党建+扶贫”在贫困山区的呈现与贡献——来自贵州省铜仁市5个贫困村的调研[J].安顺学院学报,2018,20(04):23-27.
[2]单信凯,王健.新疆南疆四地州片区贫困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实事求是,2017,(01):87-91.
[3]陈丽.新疆贫困县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以新疆A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5):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