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思考

2020-06-21任亚楠沈贵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4期
关键词:时间管理小学生

任亚楠 沈贵鹏

〔摘要〕小学阶段是时间管理教育的关键期,时间管理意识和时间管理素養的形成都在这一阶段,由于时间的特殊性,教育和网络环境等客观因素及这一阶段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和缺乏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综合原因,导致小学生普遍缺乏时间管理的意识。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着眼于小学阶段的全体儿童,致力于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让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对时间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正确稳定的认识,在小学高年级不断提升时间监控和时间利用的反思能力,在生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时间效能感,培养其对时间管理的自信心和把控力,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时间管理;时间意识;小学生

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是个重要的教育命题。研究表明,时间管理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儿童青少年来说,接受时间管理教育意义非凡。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明确提出,学习时间管理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要树立时间管理意识,增强时间管理能力。对小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分配学习和娱乐时间,而且可以缓解成长过程中的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厌学、拖延等,进而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应成为今后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小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内涵

时间管理是通过系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过程。黄希庭、张志杰[2]在青少年时间量表的研究中将时间管理倾向分为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房安荣、蒋文清、王和平、杜晓新 [3]的研究则认为,时间管理能力就是对时间的元认知能力。实际上两者研究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大致相同的,认为时间管理包括对时间是什么的认知、对合理利用时间重要性的看法、统筹利用时间的观念和能力。

因此时间管理能力包含了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是指个人对于时间是什么以及重视程度的认知;时间监控观即在时间管理领域中的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体监控反思时间利用效果的一系列外显行为,如自主安排学习计划、设置目标、时间分配等;时间效能感则是指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预估和信心程度[4]。

儿童的时间管理能力并不只是后天习得的技能,每个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内在的、自然的时间意识,这与成人社会的时间标尺不同。此外,人类活动具有分段性,这种内在的时间分段来源于生命本身[5]。因此小学阶段作为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早期阶段,培养的能力层次与目标要求水平相对较低,但至关重要。本文探讨的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内涵,着眼于小学阶段的全体儿童,致力于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合力,逐步培养小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即让小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时间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正确稳定的认识,在小学高年级不断提升时间监控能力和时间利用的反思能力,在生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时间效能感,培养其对时间管理的自信心和把控力,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小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

时间管理即尽可能有效地分配利用自己时间的行动计划,要求我们系统地、整体地、灵活地安排自己的活动。众多研究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拖延现象,主要原因是不会管理时间,而大学生的拖延和时间管理的不良习惯则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学生便应该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小学处于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这阶段儿童的显著特征是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探索心,同时易受外界的干扰,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生活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计划性,容易养成拖延的不良习惯。小学生在时间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时间管理意识薄弱

小学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初步的时间管理意识,但大多数小学生缺乏时间管理的概念。由于一直处于家长和教师监控和管理之下,倾向于被动地完成任务,缺乏完成任务的计划性与自主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自主地安排自己的任务,也不会科学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二)时间管理教育空白

一部分具有时间管理意识的学生,已经认识到时间管理对于自身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试图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余,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并合理分配自己的闲暇时间以实现效率最大化。但现实情况是,不论在学校还是家中,很少有人会系统地教给他们科学且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策略。

(三)时间管理能力欠缺

有了时间管理的意识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实施时间管理的能力。有些小学生已经有时间管理的意识,也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能够主动地做学习计划,但他们缺乏时间管理的意志力,不能够有效实施和完成计划,使得计划和实际行动之间产生了差距,制定了计划却不能按计划实施。这种拖延现象往往伴随着心理落差,从而产生焦虑自责,影响学生的情绪。

三、小学生时间管理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客观原因

1.时间的特殊性

时间自身具有特殊性。时间具有非直接性,它只能以现象的更替为参照,通过时间感知工具(钟表)去感知。时间具有不可逆转性,川流不息,逝去不返。时间感知是具有非客观性的,当全心投入一件事情时,会感觉时间飞快,甚至不够用;当做一些枯燥的事情时,则会感觉度日如年。事实上,时间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时间知觉,他们无法直接准确地感知时间,只能通过一些日常熟悉的现象来间接感知[6]。

2.传统教育的保守性

儿童使用时间标尺的能力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阶段或同一年龄阶段的不同个体发展水平也具有明显个别差异。儿童的时间知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随身心发展而增强,但更重要的是,依靠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推动。

当前小学生时间管理差的重要原因在于传统教育趋于保守,学生生活在学校和家长精心安排的他律模式之下。一方面,学校缺乏系统的时间教育。很多教师对学生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转化成具体教学实践,而且小学升学压力相对较小,教师对学生的时间管理不够关注。另一方面,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班杜拉曾提出替代性强化理论,指出父母的知识文化水平、工作类型和对时间管理的倾向会直接影响孩子,儿童的时间管理习惯与家庭教育主体成员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3.人类社会对网络的依赖性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网络对人们的交往和生活影响巨大,人们对手机依赖性增强,各类手游层出不穷。当今的小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极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很容易对电视、电脑、网络游戏上瘾,产生依赖,导致自我管理能力下降,丧失时间感,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久而久之,形成熬夜、拖延的不良作息和学习习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二)主观原因

1.受身心发展阶段限制,普遍缺乏惜时观念

耶鲁大学格赛尔儿童发展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对14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与发展特点进行了总结[7]。发现大部分小学生很难主动、有规律地做事情,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注意力容易被身边事物吸引,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再加上偏爱身体活动,随着年龄增长爱好也变得广泛,往往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各种娱乐上,产生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2.时间知觉发展不稳定,缺乏经历和知识储备

黄希庭、张增杰[8]对儿童时间知觉的研究表明,时间知觉的发展除了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身经历和知识储备有关。这表现在,五六岁的儿童尚不会使用时間标尺,而且时间知觉不准确、不稳定;七岁儿童开始使用时间标尺,但大多数主要是依靠外部的现象来判断时间,缺乏内在的时间感知力;八岁的儿童使用时间标尺的能力虽趋于准确稳定,甚至接近成人,但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对时间标尺的运用缺乏灵活性[9]。说明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时间标尺,有了初步的时间知觉和概念,但是尚未形成清晰的认识,不能认识到时间管理的深刻意义和重要性。

四、小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策略

(一)小学生时间管理的心理引导

1.从意识上建立惜时观念,培养时间价值感

歌德曾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人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时间具有单向性,逝去不返,如何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小学阶段是儿童学校教育的重要开端,教师和家长要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小学生可以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多阅读一些有关时间的小故事和名人范例,从具体的故事中寻找、感受、体味时间的意义;收集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名言警句,在意识层面树立惜时观念;体会“时间是什么”,逐步培养儿童的时间价值感。

2.设置SMART目标,培养时间监控观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没有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要培养儿童的时间监控观,就要先学会设置目标。时间管理学中有一个工具称为SMART目标,所谓SMART,是几个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即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chievable)、切合实际的(Realistic)、合时宜的(Time-based)。制定SMART目标,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反思、审视、认知能力,小学生的时间管理要从制定计划开始,日计划(我的一天)、周计划(我的一周)的设置要符合上述五个条件。在自主学习中应逐步学会自我监控每部分学习任务的耗时与目标计划的差距,不断调整反思,培养自己对时间利用的元认知能力,养成好的时间监控观。

3.在完成任务中树立自信,增强时间效能感

时间效能感是指对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预估和信心程度。马太效应也适用于时间管理,越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时间效能感越强,其表现越好越有自信心;越是习惯拖延或者时间利用不好的人,时间效能感越弱,导致愈发拖延或者安于现状丧失信心,随后差距会越来越大,影响到人的方方面面,最后形成了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因此要着眼于让儿童有成功的体验,从小的事情和目标开始,每次都完成,逐步树立对时间管理的自信心,相信“我可以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可以利用好自己的时间”。

(二)小学生时间管理的学校辅导

1.挖掘教科书中的时间因素,开设特色校本课程

综观当前小学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不难发现,在各学科中都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时间管理素材,比如语文中的难忘的一天、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玩出了名堂、生命生命、最后一分钟、成长足迹;数学中的认识钟表,认识时间,时、分、秒,年、月、日;英语中的My birthday,My day of the week,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美术中设计钟表,做年历;音乐中的时间像小马车;思想品德中的我上学了、我的一天、我升入二年级了、我的暑假我安排等。对学科课程中丰富的时间管理资源,要充分挖掘,并以此为依托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贯彻,才能使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获得长远的发展[10]。校方要重视对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一方面要从课程教材中挖掘时间管理资源,通过分科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时间管理的价值;另一方面开设特色的时间管理校本课程,由专家教师和一线教师根据本校学生学情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2.科学了解儿童成长阶段,教授时间管理方法

儿童的时间知觉具有发展性和阶段性,教师对儿童的时间管理教育也应分阶段进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处在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尚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前运算阶段主要是表象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将表象图示演化为运算图示,但运算依赖于具体事物,不同阶段的时间教育任务是不同的。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时间教育,应着眼于重复和强化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系统地讲授一些时间管理方法,比如帕累托法则,要求做事情之前先分析事情的重要程度,再划分事情的优先程度。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学会合理分配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把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高效益的20%事务上,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还有美国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提出的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总体原则是优先做重要的事而不是做紧急事,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次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3.培养具有时间素养的师资,推进学校文化资源建设

关于时间教育的学校人文资源建设应包括教师资源建设和学校文化资源建设两方面。一支自身具有时间意识和时间素养的教师队伍是进行时间教育的前提。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时间价值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意义所在。

其次,教师要意识到时间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帮助其在学校中形成惜时和自我规划的良好习惯。

最后,师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成长。

建设“会说话”的学校文化资源是进行时间教育的保障。学校应该立足于班级和校园文化建设,利用校内的各种功能性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比如发挥名著墙的功能性,根据时间主题精选板块;定期举行时间利用主题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班主任组织时间管理研讨会。通过丰富的形式将隐性资源和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小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三)小学生时间管理的家庭教育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比学校,家庭是一个相对放松的场所,小学阶段的儿童好奇心比较强且专注时间短,容易被外界吸引,造成学习作息无规律性、无计划性。因此小学生的作业场所应该是排除干扰的,营造利于时间管理的环境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钟表的放置给孩子一种潜在的时间意识,提高儿童的元认知能力,使其逐步反思自己的任务执行情况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学习桌上不要放置与学习无关的干扰物,儿童应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桌;学习空间的光线要符合科学护眼的要求,还要有利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不要让人昏昏欲睡,光线明亮的房间更能提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偏蓝的白光会让人更加警觉,思考也更清晰,暗淡的灯光则会对创造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要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合理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减少其对学习的干扰。

2.帮助儿童养成好的作息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习惯的形成在于家庭,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利用时间,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自身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通过自我充电不断提高自己,合理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和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掌握学习的黄金时间段和儿童的注意力特点;

最后,要建立家庭时间管理制度。父母首先要严格遵守家庭的时间管理條例,才能带动儿童遵守和执行,尤其是使用电子产品的纪律。父母要通过家庭协议帮助儿童形成良好习惯,切忌松松垮垮,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起督促作用而不是包办式管教,力求在督促常态化的同时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信心,用适合儿童的方法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时间效能感。

参考文献

[1]黄冕.中学生时间教育: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J].江苏教育,2018(66):10-11.

[2]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338-343.

[3]房安荣,蒋文清,王和平,杜晓新.学困生与学优生学习时间管理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4):45-49.

[4]王怀勇.心理学视角下的时间管理[J].科学,2013,65(3):56-59.

[5]李湘灵.小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探讨[J].教学研究,2016,39(4):113-116.

[6]吴亚子.儿童时间管理心理因素初探[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1):98-100.

[7]杨玉茗. 小学生有效时间管理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8]黄希庭,张增杰.5至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79(2):166-174.

[9]黄希庭,杨宗义,刘中华.5至9岁儿童时间观念发展的实验研究[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1):67-76.

[10]俞胤.中高段小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无锡,214122)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时间管理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秘书工作的时间管理艺术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我是小学生
中学生时间管理自我监督对成绩的影响分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