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埃航事件的内控分析及建议

2020-06-21张骞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9期

张骞

摘 要:北京时间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客机坠毁,失事造成157人死亡,其中包括149名乘客以及8名机组成员,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其中包括8名中国人。无独有偶,这个事件对于当前已经是波音客机第二起严重事故。事故的原因是因为传感器出现了问题,由于企业的内控缺陷而导致产品的质量出现了问题。进一步分析表明,波音公司内控缺陷是由于企业战略目标改变导致的,企业管理者是协调性管理者而非技术性管理者,更偏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非立足于产品的质量,从而导致企业内控主要在产品生产、风险评估方面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最终导致了埃航空难。本文研究给其他企业进行启示,企业要立足于自身的产品质量才能在最终的竞争中胜出,其次对于外部的监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埃航空难;内部控制;企业监管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14

0 引言

波音公司名称为波音航天航空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市。主要的经营范围为民机制造,军火制造,空间开发。公司的性质为:垄断性质的跨国公司,年营业额为664亿美元,员工的总人数达到160000多人,是目前航天行业的一只很优秀的领头羊。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客机坠毁,6分钟后失去联系,坠毁在比斯霍夫图附近。飞行数据传感器存在问题。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为飞行控制系统存在当反复发出错误水平过程中安定面(机头向下)配平指令的风险,正是因为各式各样的问题发生,使得技术没有过关的飞机发生了悲伤的事件。

本文的贡献有以下几点:第一,对于飞机而言:对于航天飞机而言,最关键的不是速度快慢,而是能够在保证正常人的生命活动的基础上,能够给予人民便利快捷和享受。第二,对人们而言,最关键的也不是飞机的时间和路程状况,最重要的也是自身的生命安全,当面临选择时候,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状况,选择适合自己安全的航天飞机。第三,对于有关监督部门而言,最关键的就是做到更好做到监督的权利,对于有关航天飞机的路线,产品的制作,以及相关种种事项应该进一步的加强监管力度。

1 文献综述

劉焱、姚海鑫(2014)研究发现,各式各样的审计委员会专业性对内部控制的监控作用将被削弱。徐虹、李亭、林钟高(2014)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客户关系投资治理机制以及出现的内部控制治理机制在各个时期对于对降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樊行健、肖光红(2014)通过不同时期对内部控制演变过程的纵向分析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的共性,通过对美、加、英等国内部控制的横向比较揭示企业内部控制的个性,进而归纳演绎出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和概念范畴。王宗润、陈艳、周艳菊(2014)研究发现,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具备稳健性特点;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会计稳健性越强,二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与其他行业一致的特征;内部控制质量较之前年份有所提高的公司具有更强的稳健性。杨道广、张传财、陈汉文(2014)研究发现,收购方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并购完成当年及其后3年内破产风险增大的幅度越小、并购业绩也越好,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并购业绩。李志斌(2013)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股权集中度较低的公司,内部控制对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正向作用更强。张红英、高晟星(2014)研究发现会计层面内控控制缺陷披露的一致性与审计费用不相关。张会丽、吴有红(2014)研究发现,当出现不一样的内部控制质量的完善有助于抑制企业内部对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所以帮助企业更高效地持有相对较多现金以预防未来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刘行健、刘昭(2014)研究发现,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杨兴龙、何国亮(2014)基于文献探明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本质,提出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问题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构想,进而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起点、困境和基本逻辑进行探讨,最终推演出内部控制服务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政策思路,并对其机理进行初步的分析。

2 内部控制的研究

2.1 从控制环境方面来看

“军改民”巨大成功——科技隐患,1952年,加上沿用军用飞机设计节省了不少研发成本,波音霸主地位就此确立。发动机的体积也越做越大,为了使发动机不过于贴近地面,7机体上的发动机位置不得不上移。这恶化了飞机的空气动力外形,一旦机翼与水平面的仰角过大,飞机突然失速,从而导致坠毁。

2.2 从控制活动方面来看

波音737—MAX机头位置出现了两个传感器,对于传感器的构造就是其相对独立的构造,但是两个传感器之间也是不会存在着交叉检测,当出现有一个传感器的角度过大或者出现不一样的角度情况下,在这个时候,数据就是会传给电脑,当然目前的电脑技术就是会根据收得到的各式各样的信息以及技术的数据分析,从而实现着低头的作用,但是目前事故的错误中有一个技术的问题,就是在的MCAS的功能,对于飞行员换型训练的一部分,这没有熟练的掌握手动操作的技术,这无疑对于飞机的控制有很大的弊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也是大吃一惊,面对事故的同时,往往出现了很多的难以控制的事件和突发状况,难以接触自动控制,也无法实施手动接管。在发生的两个事故中,事故的开端都是在与飞机都是在刚刚起飞后,出现了突然出现很大高度上大幅下降,这个无疑造成了最后的悲剧发生。

2.3 从风险评估方面来看

对于否认飞机监督问题的美国航空管理局代理局长埃尔韦尔,在国会听证会上,他多次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对于相联邦当局对波音飞机各式各样的监督与技术的侦查,一致认为对于监督技术的问题没有出现问题,整个认证过程不存在问题。埃尔韦尔并表示,对于航管局自身有着自己的工作以及肩负不一样的责任,但是本身不参与飞机制造,同时对于整个过程中没有独立完成不一样的任务,在北美,对于同样的型号的波音737 MAX机型没有出现过故障,确实没有坠机事件,所以认为责任不在于制造过程中。由于缺乏第三方的有力监督,波音飞机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很大的缺陷,即波音公司自己对自己制造的飞机进行风险评估,这是内控的巨大缺陷。

2.4 从内部监督方面来看

内部监督的不完善也对埃航空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波音公司来说,公司在生产传感器这一导致空难的产品时,生产的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传感器在使用时并不能准确的发挥作用。因此在对于生产环节的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并没有发现缺陷并得以改正。

2.5 从沟通,信息各个方面来看

特别是在“狮航”空难之后,波音公司传递到外部的,特别是监管部门的关于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情况,内控情况的信息依然是良好的,这虚假的信息传递,不便于监管机构对其发现问题,并同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信息的出现,对于沟通的作用极大,很大部分赢取了信任与价值。

3 进一步分析

这个事情的本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事情的发生,更是一个时期中事件发生的必然要求,因为监管以及技术的监督各式各样的情况,对于问题的本身放大矛盾使其更加技术难以控制,整个事件从而导致波音公司“脱虚入实”。航空行业与别的行业不同,在追求利润的方面,安全部分的成本不可动摇,因为别的公司产品如果出现了问题那可能造成的结果不会很严重,而一旦飞机出现了问题,那失去的可是活生生的生命。而对于波音公司来说,追求的缺失利润最大化。因为公司管理者的原因,导致了波音公司过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舍弃了部分成本,这部分的舍弃导致了内控的缺陷,导致了产品的缺陷,更导致了埃航空难。

4 政策建议

首先,波音公司作为全球航空航天业的领袖公司,“百年基业”却未提防而“溃于蚁穴”,两起类似的事故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公司股价连日暴跌,市值蒸发近2000亿元人民币。在产品的质量方面没有进行高质量的生产,严要求的审查,也会被全世界所抵制。所以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大产品研发质量的保障,加大产品质量的检查,加强生产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企业只有以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始终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市场的认可。

其次,18年10月末的狮航空难可以算作一件“黑天鹅”事件,因“传感器错误”与“自动驾驶缺陷”导致的事故,是极其罕见、出人意料的。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不可原谅的,更别说几乎要求零失误的飞机行业,失误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产品、信誉,更是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在第一次空难发生之后就应该对问题进行检查处理,并对于其他类似产品进行风险评估,收回评估有问题的飞机,处理有问题的产品。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要加强风险的评估,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发生。

最后,对于波音公司来说,监督不到位也是埃航空难产生的一个巨大的原因,因此应该加大法律法规的规范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5 结论

“3·10”埃航空难对于我们有很多的想法与建议,我们应该重视各式各样的角度与监=监督,对于内部控制的技术也是需要检查与分析,对于问题的本身也是需要不一样的分析与判断政府加强对其的监管,从企业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两方面入手,加强管理监督,才能是企业更好的进行生产经营,履行社会职责。

参考文献

[1]刘焱,姚海鑫.高管权力、审计委员会专业性与内部控制缺陷[J].南开管理评论,2014,(2):4-12.

[2]徐虹,李亭,林钟高.关系投资、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杠杆水平——基于关系契约与规则契约理论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3):106-115.

[3]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質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2):4-11.

[4]王宗润,陈艳,周艳菊.基于熵模型的内部控制质量与会计稳健性研究——来自我国金融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55-63.

[5]杨道广,张传财,陈汉文.内部控制、并购整合能力与并购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4,(3):43-50.

[6]李志斌.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来自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调查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3,(12):72-78.

[7]张红英,高晟星.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费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缺陷细化视角[J].财经论丛,2014,(8):51-59.

[8]张会丽,吴有红.内部控制、现金持有及经济后果[J].会计研究,2014,(3):71-78.

[9]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2):59-66.

[10]杨兴龙,何国亮.内部控制服务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逻辑和机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10):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