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高水长 物象万千—李白《上阳台帖》与唐代草书散谈

2020-06-21姚植夫

艺术品 2020年2期
关键词:太白颜真卿草书

文/姚植夫

颜真卿 湖州帖 27.6cm×50.2cm 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李白与杜甫齐名,被后世尊为“诗仙”。书法的传承,与书写者有着很大的关系,它大致可分为两种:一为李白这样的“仙”级人物,其书名往往被诗名所覆盖,甚至是他那一腔建功立业的热血;另一种则是如“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一般纵然为“江西诗派”之祖,但后世也将其纳入书法家之列。这也难怪黄庭坚在评价李白书法时有:“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的感叹了。

宋徽宗跋文

欧阳玄跋文

在中国的书法史上,许多的碑刻作品因为材质特殊而拓本世代流传,这也凸显了纸质作品的难能可贵之处。特别是唐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李太白,其传世的唯一的墨宝《上阳台帖》更是勾起人的向往之情。

对于李白的传世书法作品,宋代的《宣和书谱》记载的最为全面,有《太华峰》《乘兴帖》《岁时文》《咏酒诗》《醉中帖》五种,但根据启功考证,后二帖很有可能是假托之名。碑刻方面,宋王象之《舆地纪胜·碑目》中有《天门山铭》《象耳山留题》,明代陈鉴《碑薮》中有游泰山诗等记载,清代孙星衍《寰宇访碑录》有题安期生诗石刻和隐静寺诗,流传至今刻石、拓本均无,其余文献资料更是无从考究。启功曾总结刻本中有宋《淳熙秘阁续帖》、宋《甲秀堂帖》、明《玉兰堂帖》、明翻摹宋刻杂帖、清《翰香馆》《式古堂》《泼墨斋》《玉虹鉴真续帖》《朴园》等帖,但这些刻本据启功总结相互重复且底本、摹刻均不佳,很难从中看到书家书法水平的真实样貌。这也是为什么《上阳台帖》对于李白书法水平的彰显显得尤为重要。

《上阳台帖》为纸本,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纵28.5 厘米,横38.1 厘米,属于草书的范畴,共5 行25 字,应为天宝三年(744)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时所作的四言诗,此帖中“上”不只为登临之也有尊敬、崇尚之意。帖中草书字形书写标准,释文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上阳台帖》之所以被历代认为李白传世唯一真迹,是因为它有序的传承。初曾入宣和内府,正文右上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题:“唐李太白上阳台”一行,帖后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体跋文:“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这是鉴定《上阳台帖》最可信的史料。启功认为赵佶与唐代李白相隔时间不过三百余年,是有机会看到许多李白真迹的,所以宋徽宗的跋文具有很大的可信度。而对于宋徽宗的跋文为什么只提到《乘兴帖》而不是直接对李白《上阳台帖》帖直接评论,应该属于个人借花献佛以诗来评论李白书风的一种描写罢了,并不会存在割裱、重裱等现象。

帖中“子固”白文印、“秋壑图书”朱文印可知南宋时经赵孟坚、贾似道收藏,“张晏私印”可知元代经张晏所藏并跋:“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张晏跋后紧接杜本跋文:“唐人无不能书者,盖有其源流耳,尝闻赵文敏公之言,以为赋诗作文及书与画,无不用工,至于名世,传后则各有其品,太白之书何如长史,然豪雄浑壮,固不异也,杜本观。”除此之外欧阳玄在跋文中对《上阳台帖》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唐家公子锦袍仙,文采风流六百年。可见屋梁明月色,空余翰墨化云烟。”帖首清高宗乾隆行书题“青莲逸翰”四字并紧接帖后隔水跋曰:“……太白此帖语文集所不载,宋徽宗跋乘兴踏月云云,别是一帖,见于《宣和书谱》,盖泛论白书,非专指是帖也。观其笔气豪逸,非他人所能赝托,张晏以下诸跋,亦皆可据其为青莲遗墨不妄耳。”更是表明了乾隆对于此帖真伪的坚定态度。

除了文辞的精美之外,《上阳台帖》帖5 行25 字,字字饱满、磊落大方,从用笔的风格、样式上来看,与张旭《肚痛帖》、颜真卿《湖州帖》有异曲同工之妙,属于唐代草书范式一类,这也可以确定此帖为唐代李白书风的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在书法史的演进史中,书体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完成了字体的演变而逐渐转变为风格的发展中,“尚法”的唐代不仅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草书发展的一个高峰,草书是书法字体中最为抒情、难度最大,也是表现力最丰富的艺术,后世仅有“草圣”一说,“张颠醉素”、颜真卿、柳公权、贺知章等诸多经典草书作品正是在唐代高度的文化自信背景下产生的,《上阳台帖》无论是从文辞还是整体的样貌上,无不透露着时代所赋予的气息,爱屋及乌使得此帖在李白的光环下受众人珍视,被誉为国宝。

颜真卿 刘中使帖

张晏敬跋文

虽然《上阳台帖》有着有序的流传过程,从宣和内府至赵孟坚、贾似道,后又经元张晏,明项元汴藏天籁阁,流转至清代安岐,后归清内府,但是之后的战乱也使得此件国宝流出内宫,散落民间,最终由张伯驹不惜重金购买收藏并捐献国家,最终入藏故宫博物院,这才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归宿。斯人已逝,如今我们观看此帖,在赞叹李白文学造诣的同时,更看到了一位率意书写、不绍古人的一代书家。

李白 上阳台帖 28.5cm×38.1cm 故宫博物院藏

张旭 肚痛帖

猜你喜欢

太白颜真卿草书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深夜拟词有感
颜真卿拜师
自作诗(草书)
太白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阳泉 草书赋》
劝学诗
清点乡愁
书法欣赏(草书)
点穴祛疾:急性腹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