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千亿市场
2020-06-20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
文 | 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首个校服产业白皮书
5月18日,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校服产业的专业白皮书—《2019中国校服产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填补了国内校服产业现状及趋势信息的空白,为校服行业如何满足国内千亿市场需求提供了专业建议参考。
市场规模
《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有1.89亿中小学生,校服市场需求规模约为1 130亿元—1 250亿元,此外,受“全面二孩”的人口政策影响,一波生育需求得到集中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我国新增出生人口数总体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但2018年出现了较明显的下滑。由此可以预见,对于校服企业来说,既面临着基于近期出生人口增长带来的短期繁荣的机遇,也同样面临着因出生人口增长率下跌带来的增量市场压力。而目前小微企业占全国校服生产企业的95%,因此,校服行业在未来将呈现更加严峻的优胜劣汰局面。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表示,中国校服行业是一个具有庞大市场潜力的细分板块,但供给端与需求端的不匹配仍是目前中国校服产业面临的突出矛盾。本次校服产业白皮书的发布是我国校服细分领域的首次产业研究报告发布,从我国校服的发展历史、当前情况、市场分析、价格要素、采购模式、质量标准、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且客观提出了产业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应该说将对业内企业、从业人员具有重大启发和引领意义,对于研究机构乃至政府部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总体而言对提升校服产品质量,规范校服领域的产业发展和采购科学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提升校服满意度、赢得中国校服乃至中国服装应有的口碑和尊重,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价格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对品质要求的提高,品牌校服消费增长迅速,但由于起步晚、市场基础差,中国校服产业内部依旧面临市场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等现状,外部面临政策环境各地冷热不均、校服采购机制更新滞后等问题。
臆想中校服企业的利润
实际校服企业的利润
第二年不中标时校服企业的利润
相关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衣着消费性支出等方面均有了大幅度的发展。除此之外,服装原材料价格也有较大涨幅。但与此同时,国内对于校服行业的价格限制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当前的限价不能满足人们对品质校服的需求,给校服限价“松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过低的价格对企业而言增加了许多困难与风险,并且不利于保证校服品质。校服比一般服装产品在售后服务上繁琐许多,一旦留有逾期库存将增加企业风险、压缩利润空间。
除不合理限价外,近年来所谓的“天价校服”事件频出,引起社会关注和讨论。中国校服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方认为,一方面学校在校服采购过程中需遵循民主阳光透明的原则,及时做好家校沟通,尊重家长意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切实考虑国情民意。另一方面,监管单位和企业在制定价格时,既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本的逐年增加与实际情况的变化,也要考虑到地区、学校类型之间的显著差异,综合来制定校服产品的价格。
王方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针对性的校服工作政策与国家标准,为提升校服生产质量提供了政策支撑。随着大众对校服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校服产业转型也将进一步提速。”
问题建议
目前我国的校服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学校办学模式多样且采购机制复杂。对于现状下存在的具体问题,《白皮书》将问题进行了汇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目前政策环境在各地域区别较大、“冷热不均”等导致存在以下问题:校服采购缺乏明确的法规、规章指导和制约,各地具体操作差异较大;各地政府侧重于事先入围管控,而往往忽略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各地教育系统对校服采购管控普遍采用入围招标模式;质量监管力度不一,标准仍有优化空间。
《白皮书》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政府部门应清理妨碍校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营造良好的校服营商环境;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应完善校服采购机制的立法,确保校服采购有法可依;利用好标准修订窗口期,质量监管应统一,并健全“黑名单”机制。
另外代收费定向采购模式中也存在一定常见问题,如采购校服的决定者及招标人的不确定性;学校、教育系统、招标代理机构不具备服装行业专业知识,且各地投标报名方式不统一、不合理;“低价者得”的中标机制和“最低限价”背后隐藏的校服质量隐患与涉嫌的行政垄断问题等。
《白皮书》对这部分问题的解决建议则是厘清教育系统、学校、家长委员会在校服采购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健全竞争机制、保障校服市场的公平性等,并对代收费定向采购模式的校服招标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
据《白皮书》预测,中国校服产业未来将形成市场化、品牌化运营的趋势,打破传统校服生产模式,促进校服行业简历更为完善的规范标准。资质高、运营成熟的大型企业的进入,有利于推动行业发展更为规范。此外,相关政策将不断完善,采购更加透明。很多省级层面已经明确构建协同管理的工作格局,并给出了推动校服优质供给的建议。
校服不仅是学校的管理工具,更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代表着学校的形象和学生的精神气质。美感需要从小熏陶和后天的引导、训练,如今学生对得体、精致校服的需求日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