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意识 走入万户

2020-06-19李璧如

珠海 2020年6期
关键词:垃圾桶分类居民

李璧如

为小家 也为大家

走在三好名苑小区内,可以时不时看到一个造型美观的白色箱子,配有操作用的电子屏幕,充满科技感。这不是什么新型的快递寄存箱,而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它们分为两种,一种主要用以投放可回收物,细分为金属、衣物、塑料、纸张,同时也可投放有害垃圾,另一种用以投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与有害垃圾。2019年年底,三好名苑就开始着手进行宣传垃圾分类的工作。2020年4月16日,三好名苑小区全面“撤桶”,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全面替代无需进行分类的翻盖垃圾桶,居民只能通过垃圾分类的方式投放垃圾。

整个小区全面“撤桶”的背后,是小区居民的热心支持。68岁的徐培来在三好名苑居住了17年,当听说小区内要推行垃圾分类,他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是大事,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生活都有好处的事情。”63岁的张洪志也是三好名苑中的一名老住户,更是社区内一名远近闻名的义工书法老师,他同样对小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表示赞同。“垃圾分类意味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也常常在报纸上看到,中国垃圾的容量几乎已经到极限了,垃圾分类早晚要全面推行,我们只是抢先一步。”张洪志说,“我家有三个垃圾桶,分别放在厨房、卫生间和客厅,倒垃圾的时候还会再将它们细分投放。”实行垃圾分类后,如果有朋友来到家中做客,张洪志也会让他们将垃圾大致分成两类投放,一类是厨房产生的垃圾,一类是生活中的其他垃圾。

除了个人的“小家”之外,他们也为小区的“大家”付出。早期宣传时,外来的宣传员与义工对小区的情况不太了解,居民们面对陌生人时也带着防备。在居委会、社区党委组织下,徐培来和张洪志等十余个小区志愿者就与宣传员和义工一起进行宣传,挨家挨户敲门进行入户宣传,讲解在家如何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时又应该如何操作,一共持续了半个月,最多的时候一天内宣传了40余户。作为社区邻居,平日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在小区内遇见彼此都能打个招呼,居民们看到是老熟人上门,沟通困难顿减,宣传成效更加突出。

推行垃圾分类后对小区环境的改善显而易见,还带动小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小区以前使用翻盖垃圾桶,偶尔流浪猫会将垃圾从中翻出来,一旦天气炎热还会散发异味,如今小区干净、规整、没有异味,流浪猫的踪迹也变少了。“垃圾分类真的没有想象中的难,投放的时候可以输入手机号,又能扫卡,还能扫二维码,很方便。”徐培来说。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投放垃圾后,还可以积分兑换垃圾袋、纸巾、洗手液之类的生活物品,经过分类回收再进行处理后的厨余垃圾还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家里种花的居民,还可以领取厨余垃圾转化而成的花肥,收获自己的“工作成果”。徐培来说话间,正好有一位居民拎着一袋打包好的垃圾来到附近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进行投放,她十分熟练地按着操作屏幕,输入手机号码,回收机的盖子应声张开,她将垃圾放进箱内,箱盖即刻关上,整个过程仅仅花费十几秒的时间。当大部分人都形成了环保意识,便会潜移默化地在邻里间形成一种良性氛围。

“志愿粉”铺开新“绿”

薛凌是一名通过梅华街道团委招聘进来的香洲义工,也是一名“专注”于垃圾分类的义工。她不仅仅参与了三好名苑小区的志愿服务,仁恒星园、金桦城市花园、优仕雅苑……只要是小区需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她都会报名参加。近期珠海市正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工作,薛凌每天都有四五个小时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只要接到进行宣传活动的通知,她就会赶过去。

这种“专注”,与薛凌一直以来关心环保话题密不可分,她深觉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外卖、快递让生活更为便利,但同时也产生了更多垃圾,垃圾数量增加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影响。“我们自己会有切身感受,‘垃圾围城是每个人都不愿意面对的,但它又近在眼前。”对垃圾分类后进行处理,能将有用的垃圾回收利用,厨余垃圾转化成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做到无害处理化,可以减少土壤与水质的污染。在这条转化链上,垃圾分类是所有工作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深入千家万户、发挥重要作用的一步。薛凌觉得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在志愿工作中,薛凌主要负责居民入户宣传、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的现场协调,偶尔也会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前引导居民投放垃圾。与督导员、志愿者们一同工作,同时接触了大量居民,这让薛凌谈起印象深刻的事情时如数家珍。“4月我与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进行三好名苑的入户宣传,从傍晚开始一直到入户结束,长达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督导员的晚饭一直放在楼下的自行车车篮里,她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直到入户工作结束了才开始吃饭。”而薛凌在金桦城市花园进行宣传时,一位女士为宣传志愿者的到来而高兴,她拿着一个刚由快递寄到的家用分类垃圾桶,向薛凌说:“我很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我一定认真参与。”这位女士的亲戚在上海居住,上海自2019年起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也让在珠海居住的她意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当她得知珠海即将推进垃圾分类,于是事先购入了用来进行垃圾分类的垃圾桶,从自己和家庭开始做起。无论是督导员对工作的热忱,还是居民付诸行动的配合,让她在感动之余,也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充满信心。

自珠海市正式启动垃圾分类工作后,来自街道社区、小区物业、公司等方方面面的宣传,在逐渐唤起居民的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随着时间的积累,居民们切實体会到环境变化带给他们的新感知,越来越多人在转变观念,变得更为主动、积极。与此同时,现有的垃圾分类投放系统也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完善,早期曾有居民向薛凌反馈,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每一次只能打开一个投放口,投放垃圾不够方便,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妥善解决。

自從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薛凌就开始自觉地将家里的垃圾进行分类。“我家人一开始不太习惯,觉得我这么做很另类,但是一天天过去,他们也慢慢一同参与进来。”薛凌所在的小区还不是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点,但是她和丈夫已经自觉开始在家实行垃圾分类,特意在散步时带着分类好的垃圾到附近一个拥有垃圾分类功能的垃圾屋投放垃圾。薛凌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小技巧,一旦形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就慢慢渗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变得顺理成章。

因地制宜 更有探索

下午四点,一首轻快的《垃圾分类大家来》歌曲响起,斗门区莲洲镇莲洲村的村民便知道,这是垃圾分类三轮车要开始挨家挨户地收集垃圾了,他们拎着在家里分好的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走到门外,等候垃圾车的到来。

自2019年8月以来,斗门区莲洲镇率先在全市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分别在莲江、石龙、东湾、红星、南青、光明等6个村中,摸索施行“定时收集、源头分类、积分奖励、就近处置”莲洲运行模式,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农村与城市的情况有所不同。从垃圾污染程度上来说,农村不如城市严重,但农村居住分散,各地情况不一,村民长期以来养成的某种习惯,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粗放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的状态,都是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的因素。

莲洲镇在制订相关《实施方案》时,参考了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经验和做法,认为在大街小巷摆放垃圾桶让村民自己投放的传统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已不能适应现在的情况。改变这种被动型的生活垃圾分类方式,在于“定时收集”,主动“走”到村民的家门口定时收集垃圾,也就有了垃圾分类三轮车挨家挨户的造访。驾驶员都是通过培训后上岗,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定时收集垃圾,还需要在收集过程中“现身说法”,指导村民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每一次收集垃圾的过程,都是一次村民接受教育和督导的过程。在这6个村子里,看不到一个公共垃圾桶,让干净的村庄更显得异常整洁。

如今,莲洲村中一位3岁的小朋友听见这首歌响起,隔着老远就站到家门口眼巴巴地张望,“叔叔快点来,我这里有垃圾。”石龙村里最年长的90岁老人也在生活垃圾分类促进中心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帮助下,慢慢学会并适应了生活垃圾分类,“其他垃圾都放在身边的这个桶里,那些菜和肉的就放在另一个垃圾桶里,天天这样分,不要把所有垃圾都堆在一起,这样会把老鼠、害虫招惹过来。”由垂髫稚子至上寿老人,村民们都积极进行垃圾分类,成效已初见雏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村的模式成熟之后可以推广到下一个村,以此类推,以后还可以继续推广到全镇和全区。

猜你喜欢

垃圾桶分类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桶等
飞进垃圾桶
石器时代的居民
垃圾桶的华丽“变身”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