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战“疫”故事 弘扬中国精神
2020-06-19
2020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组织动员所联系的群众积极投身疫情防控”。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疫情发生以来,共青团全团动员并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全面展现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形象,大力弘扬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昂扬正气。各地共青团通过突击队和志愿队,组织动员群众,凝聚抗疫力量,发挥渠道优势,帮扶困难群体。重庆共青团行动有力,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并提出要进一步抓好正面宣传,讲好党的故事、中国故事、重庆故事、青年故事。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是政治组织,所有工作最后都要转化为为党育人、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政治效果。重庆市团校作为团属事业单位,以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为根本定位,虽然在疫情期间暂停了线下集中培训,但学校党委要求大家停课不停学习、停课不停备课,持续开展了线下校研活动和线上空中课堂。作为重庆市团校的干部、教师,兼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共青团干部的双重身份,在青年工作方面,创新培训方法,加强思想引领,传递党的声音,弘扬中国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疫情期间,如何发声?如何用心用情讲述战“疫”英雄和民众的感人故事,引导青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如何面向广大青年弘扬中国精神,引导青年担当建功新时代的使命、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书信为载体,通过书信里的中国故事,宣讲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也是一种创新做好党的青年工作的有效方式。
为什么用书信给青年讲故事?一方面,用书信讲故事是传统文化的创新运用。书信的历史悠久,信在古时又称“尺牍”“笺”,承担着寄托情思、传递信息的主要任务。一纸书信,胜过千言万语。在写信人和收信人的互动对话和角色互换中容易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促进心与心的交流,书信这种“传统”文化不会因现代化通讯而被取代。创新运用书信给青年讲故事,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具有以文化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书信在这场抗疫战争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战“疫”当前,非常时刻,见字如面,纸短情长。请战书、申请书、家书、倡议书、慰问信、感谢信……一封封书信往来,展现了一个个战“疫”故事;一个个战“疫”故事,彰显了坚不可摧的中国精神。通过战“疫”书信,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帮助青年更加认清中国战“疫”的艰苦卓绝和战“疫”成果的来之不易,更加认清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更加认清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引领青年在全民战“疫”中成长。
给青年讲书信中的哪些故事?一是用书信宣讲习近平总书记亲民爱民的故事。抗击疫情至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亲自作为写信人、回信人。在前往考察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工作后,相继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 后党员、武汉市东湖新城社区的全体社区工作者回信。不仅如此,疫情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分别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美国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比尔.盖茨、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和郑州方圆集团员工回信,既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也充分体现了书信在疫情期间发挥的强大力量。二是用书信宣讲各条战线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故事。在战“疫”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党员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基层劳动者、新闻工作者、志愿者、科研工作者等以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成为最美“逆行者”。因为出征和分别,北大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26岁的护师李佳辰等战“疫”英雄用书信这种特别方式,述说牵挂和坚守。一封封家書及党员团员的请战书、青年的火线入党申请书,展现了一段段不平凡的战“疫”故事。通过书信中的人和事,让青年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什么是中华文明、什么是中国精神。三是用书信宣讲各界民众同心战“疫”的故事。疫情期间,许多民众足不出户,用隔离的方式防疫、抗疫。但中国人民隔离不隔爱,用书信传递信念和真情。群众、学生等代表纷纷给科研医护人员、医院设计建筑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乃至爱心企业、小区物业和快递小哥写感谢信,钟南山院士等战“疫”英雄亲笔给民众回信……通过讲好书信中的故事,让青年认识到,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战士;让青年理解到,正因为我们每一个组织和个体积极响应并落实党中央的各项要求部署,我们的复工复产复学才得以高效顺利地推进;让青年感受到,是一个个平凡的你我他,在逆境中共同书写了万众一心、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
怎样用书信中的故事做青年工作?一是组织青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增强决胜疫情的战斗力。战“疫”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与国内外有关代表在书信往来中的一言一语,彰显了生动的战“疫”故事和伟大的中国精神。尤其是他给青年的回信,是鼓舞,更是勉励;是肯定,更是期望。组织青年当好“收信人”,学回信、谈感想、讲收获、话成长,教育青年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镌刻进思想,融入到岗位,引导青年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好凝聚共促发展的青春力量。二是带动青年参加战“疫”书信的品读征集活动,扩大中国精神的传播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书信在战“疫”中变成了一种武器,发挥了精神传递的强大感染力和号召力。组织青年当好“读信人”“写信人”和“传信人”,通过线上接龙、线下交流、征集投稿、团校云讲堂、青年大学习等形式,读书信、写书信、讲故事、话英雄,让青年在体验中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三是引领青年在战“疫”书信中汲取精神养分,激发担当使命的行动力。新时代青年虽然在顺境中成长,但在抗疫中有逆行的担当。疫情终会过去,使命仍然在肩。担当使命需要坚定理想、需要加强学习,更需要不懈奋斗。创新做好党的青年工作,书信只是一种载体,更重要的是引领青年汲取精神养分,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斗争本领,在舆论引导、脱贫攻坚、关爱帮扶、志愿服务等领域勇挑重担,助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让中国精神在青年思想中生根发芽,让青春之花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