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融合”下体育院校特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手段创新研究
2020-06-19万秋霞
万秋霞
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培养和提升本科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体育院校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专业性体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客观分析了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以“课赛融合”为视角,结合体育学生思维灵活的特点,探寻形势与政策课程教与学的平衡点,提高体育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教学手段,旨在为体育院校利用自身特色与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课赛融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对推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赛融合;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97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正确认识,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多媒体时代下,如何实现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多元化,激发体育生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新媒体时代的宏观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的理论特点,换言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同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主客体关系、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载体、效果评价等方面都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强化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感染、影响和渗透力,使之提升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水平。
1 相关研究现状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好课程教学一个主渠道,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使各類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等重要会议讲话精神,解决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偏抽象”与学生认知学习“喜形象”的矛盾冲突,理论与实践教学割裂,对不同学科学生群体特殊性考量不足等问题。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形势与政策教学”“思想政治课程”等为关键词搜索得知,已有相关研究论文约3000篇。研究视角既有针对“课程本身”的反思改革,也有对于“相关专业、课程交叉融合”的优化思考,亦有对于“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探索。研究内容多集中在课程现状与问题、课程功能与价值、学科专业与课程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融合、新媒体与新技术运用、新机制探索与思考等方面。
2 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分析
2.1 教学内容过于宏观,课程偏重理论轻实践
“形势与政策”是以时事报告为例,是一门内容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且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主要大都以一些文件、会议或具体的政策的形式呈现,涉及全面从严治党篇、经济社会发展篇、涉港涉台事物篇和国际形势政策篇等较为宏观专题内容,缺少细节性的描述。信息量、教学难度大,内容宏观,无固定的教学专题和教学章节等特点,会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相对而言,体育院校所教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就更加具体、细致。另外,因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广、变化快和课时少的特点,教师急于完成授课任务和学期考核计划,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对学生知识思维的启发。即使有少数实践课安排,也大都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做多媒体专题汇报的形式,加以课余查阅材料辅助,学生知识学习局限在课堂,参与实践的过程偏少。
2.2 课程定位不清楚,教学方法缺乏新意
当代大学生对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以及热点、焦点问题关注度较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也有浓厚的兴趣,但从实际教学过程来看,体育院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重视不够,缺乏规范、完整的教学大纲,课程定位不清晰,导致教育管理者在思想上忽视该课程的建设,加之经费和精力投入不够、政策支持不力等问题,从而导致“形势与政策”课程经常是作为非课堂教学环节设置,最终课程流于形式。笔者对所在院校进行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希望“形势与政策”课程能紧密结合社会发展、学校专业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因此,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实践行为能力的培养,基于新媒体、新技术,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融合,做到体育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深度融合。
2.3 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师资素质偏低
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师资队伍较年轻化,教学经验欠缺,对教指委出台的教学要点只能进行相关事件具体知识的介绍、案例的列举、材料的堆砌或数据的罗列上,有的教师内力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认识不够,使得课程教授略显苍白无力,照本宣科,缺乏深度,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师资素质偏低。此外,学校专职辅导员本职工作处理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大多还由专职辅导员兼任,再要求辅导员教师抽出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备课、参加教研活动、教学工作,无法很好的构建出立体的授课结构。
2.4 教学模式固化,缺少“体育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针对体育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心态变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环境和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想单项输送,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对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和社会实践关注甚少,这让讲究技能训练、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体育类学生感到“形势与政策”课“听不懂”和“不接地气”。新时代的大学生特点鲜明,思想个性突出,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成长特点,坚持以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特点为特色,紧紧围绕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实践活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设计,进行多元化主题活动活动安排,这样的课程教育才能让学生真心喜欢,乐于参与。
3 “课赛融合”视角下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3.1 指导思想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注重以思想深入人心。”要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形势与政策”课程进学生头脑,就必须结合体育学生特点,从教育对象、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等各方面协同发力,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更能鼓舞人。“课赛融合”视角下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方式对传统思政教育的内容、载体、方法及效果等方面有着良好机遇,但也使冲击和挑战着传统主题教育的主流价值观,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形势政策课程的新方法、新规律,形成体育学科与思政学科协同发展新局面,为体育院校(专业)乃至普通高校思政教学、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新思路、新素材、新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有着重要意义。
3.2 内容模块与组织方法
首先,以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为导向,对体育育人的特色思想、内容、方式等素材进行挖掘,对形策课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同时,紧密围绕形策課程内容主题,结合体育理论与实践知识,借助传统新型媒介、工具平台,对形策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整合、优化,对形策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竞赛”化革新,对竞赛体系、内容模块、组织形式等进行整合设计。并在上述基础上,从体系整合、部门协同、运行机制等层面入手,完成对体育院校特色形策课程“课赛融合”教学模式、手段实施方案的构建与实践验证。
3.3 评价反馈
从教育学角度而言,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在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度,是“课赛融合”模式的关键点。通过设计“案例分析”和“时政论坛”等形式的主体式体验课,以实践环节为评价标准,设计分层教学模式培养体育专业人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行操演“实践”,明确教学内容在摄入实践载体后是否完成了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的合理输出。结合体育院校学生的专业背景,以学生的反馈信息为评价基础,组织专项社会调查研究、红色主题情景剧竞赛、志愿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实践载体,采用积分制对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综合性评价。
3.4 运行机制
以形势与政策内容主题为导向,从中国体育史、传统体育、北京奥运、女排精神、体育强国、体育明星及竞训管理实践等维度入手,对学校体育史博物馆的德育思想、素材、方法、形式进行挖掘,基于体育与思政融合完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方法体系的整合、优化,开展以“红色体育”为主题的情景剧竞赛、团队训练、探讨宣讲活动。
4 体育院校特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以赛促课,以课促训”的课赛融合与课堂理论学习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的一种新尝试。针对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武术、体育舞蹈、体育新闻等专业学生群体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校形成基于体育与思政融合的特色形势与政策课程内容体系,进一步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法、策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打造针对体育相关专业乃至其他专业学生群体的,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融合,多部门协作的形势与政策课程“课赛融合”教学模式,在运动训练、体育教育等相关专业的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进行试点、推广,在基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组织专项社会调查研究、红色主题情景剧竞赛、志愿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形式,采用积分制对学生课前预习复习、课中表现、课后作业、线下主题实训、竞赛活动、考试等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5 结语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以体育专业特殊性获取形势与政策知识,使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各类竞赛、社会实践中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是开发“课赛融合”模式的初衷。在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须重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比例,进而优化多元教学内容,才能形成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与体育教学、实践操作等环节的有效对接。本文主要从“课赛融合”视角下体育院校特色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创新包括四个维度:首先,以课赛融合优势为基础,提升学生实践参与,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趣味性。其次,以时事政策为教学资源,丰富课前预习资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详细讲解形势与政策知识的体系结构。然后,以体育术科项目、体育育人元素及竞训管理实践等维度入手,以“红色体育”为主题的情景剧竞赛、团队训练、探讨宣讲活动开展为载体,实现形式与政策教育社会化,提高形势与政策内容在常规课堂的融合度。最后,根据学生反馈信息科学调整“课赛融合”模式的教学实践环节和教学模式,通过教学优化设计,支持体育时事、红色主题内容与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为体育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课赛融合”模式提供新思路、新素材、新方法,推进高等体育院校特色形策课程教学手段创新。
参考文献
[1]郭利军.新时代医学类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9,(29):188-189.
[2]江庆宁.应用型本科院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2).
[3]王揽.高校“微思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4]李吉彬.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主题教育创新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卓玥,闫鹏.基于医学生特点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新思路[J].文教资料,2019,(1):176.
[6]范高翔.“课赛融合”模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体育世界,2018,(5):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