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2020-06-19李风华
李风华
摘 要: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就农业经济而言,平原地区发达,丘陵山区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及“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党中央高度重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以保障农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指由土地、劳动力、资本、管理等要素科学配置,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一种农业经营形式。其主要目的是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业规模经营模式多样,如种植专业户,机械化家庭农场,机械化集体农场,合作社等。
关键词:发展农村经济:规模;经营
今年是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全面建成小康一个都不能落,三农问题必将是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工作是主要目标。本文就落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谈几点看法。
一、现阶段分户经营对农业经济的制约
(一)分户经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化生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既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权益又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按人头分配土地,将整块地化整为零,地块之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分属不同的农户,受农户认知以及投入等诸多因素限制,生产多以手工和半机械化为主,这就限制了现代农业器械的推广运用,从而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分户经营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传统农业分户经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受信息和市场预测局限,种什么,如何种,农户仅凭经验或者效仿别人,常常造成种出的农产品销售不畅,影响农户收入。比如有的农户当年种胡萝卜收益好,第二年全村人甚至四邻八乡都跟风种植胡萝卜,结果造成胡萝卜滞销,农户收入反而降低。这种跟风式的种植模式缺乏风险预测、没有专业销售团队,没有既定的销售网络,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一旦销售不畅,既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影响农户收入还降低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也是对肥料、种子、劳力等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土地大面积撂荒
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1.35畝是我国的农业现状。一方面传统农业收入相对偏低,难以满足青壮年劳动力养家糊口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收入远大于务农收入,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遂选择进城务工,土地全靠老弱妇女耕种,投入的精力和物力就会降低,造成土地粗放经营甚至是撂荒;另一方面,耕种模式发生改变,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降低,导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纷纷涌向城市,举家到城中就业生活,因此造成大量土地闲置。土地是一种自然资源,闲置就是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实现规模经营,发展特色经济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现实保障,更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正确理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防止片面地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土地量的扩张,而忽视度和质的把握。
首先,规模经营,生产要素集聚,便于采用先进技术和优良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规模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出去的农民,既可以获得租金,又可以在土地承包方务工获得工资收入;第三,规模经营为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从事第二、三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第四,规模化经营还能促进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规模化经营后要求劳动者有更高的农业生产技艺,更高的管理水平,必然促成一批劳动者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成长起来。
(二)以农户为主体,培育家庭农场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鼓励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多种类型的家庭农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家庭农场根据产业特点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实现最佳规模效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产资料过度集中。
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家庭农场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推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政府对家庭农场的引导和支持。鼓励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发展重点,创新家庭农场发展思路,务求实效,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以示范促发展,总结推广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示范典型,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三)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进程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必然趋势,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也明显加快。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为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提供了理论依据。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应充分尊重承包农户的意愿,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要加强流转的规范化管理,全面实行流转的合同制或备案制,消除农民顾虑,促进规模化经营进程。
(四)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试验区建设,促进示范效应
政府要选择条件适合的地区,建立适度规模经营试验区,以点带面,促进示范效应,让农户看到实惠,看到规模经营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合作组织。
(五)探索形式多样的规模化经营方式
土地确权到户后,以折股量化的形式,引导农民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经营收益按股分配;也可加快发展农户间的合作经营。各地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丰富规模经营的实现形式。
三、结束语
提升规模化经营者互联网应用水平,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鼓励市场主体开发适用的数据产品,为规模化经营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帮助农业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优化配置生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