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梁革命根据地史》: 一部高品质的革命史书
2020-06-19余爱水
余爱水
最近,有幸得到一本由欧阳坚同志主编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翻阅开来,深深被这部难得的革命史书所吸引、打动,在三天内一气呵成地读完,一扫之前对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乏知,在精神世界里立起了一座南梁丰碑,油然而生对这一神圣革命福地的敬仰之情。我深切感到,這是值得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普通读者认真阅读的一部革命史书。梳理一下读《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的认识与感受,觉得其既具诸多革命史书的共通性,又具其鲜明的独特性、创新性。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探究深彻。这部革命史书从开篇到结尾,充分体现和贯穿了追根求源的初衷和风格,深入挖掘历史面貌背后之背后、源泉之源泉所在,从而非常深刻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建立及其特殊历史地位作用的奥秘和真谛。书中写道,“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北方地区的经典之作。”当时马克思主义在北方地区的中国化,主要是在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主导和带动下形成的,正如书中所述,“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受其影响,陕甘两省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迅速成长起来。”这又使得“马克思主义在陕甘地区的广泛传播,给陕甘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陕甘地区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地党组织的成立,使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陕甘边区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摆脱苦难生活的希望。”“实践证明,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这样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深入一步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武装、传播和党组织及根据地的建立。从这部革命史书中,能够清晰地找到南梁革命成功的源头活水,找到共产党之所以高明和伟大的完美答案。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史》
二是视野开阔。这部革命史书,不是局限于在南梁看南梁,而是把南梁置于整个中国革命的宏阔场景来考察,其中所述的“两地一存”就是基于此而言的。书中指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结合西北地区的实际坚定走毛泽东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在经历甘肃正宁寺村塬、陕西耀县照金创建根据地的探索后,又以桥山山脉中段南梁地区为中心,成功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南梁地区建立了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从此,南梁红旗不倒,成为中国北方耀眼的一颗星辰,挺起了中国革命的脊梁。”书中强调:“在全国其他革命根据地丢失后,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留下的唯一的完整的革命根据地。”“以南梁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形成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红军长征在这里落脚后,并从这里出发奔向抗日战争的战场,“实现了中国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由此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南梁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中国革命的福地。”书中还引用了毛泽东在谈到红军长征胜利的重大意义时所说的一段话:“如果不到陕北,那怎么能到华北地区、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呢?怎么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搞那么多根据地呢?”以此来论证南梁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对于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作用。
三是史观科学。这部革命史书始终贯穿、体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客观合理评价,深刻揭示南梁革命根据地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动力。书中分析认为,南梁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落后”“民众深受阶级压迫”,导致了“劳苦大众奋起反抗”。这种“社会局势,为民主思想、共产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客观环境,为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地区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这部革命史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它既着重展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一批卓越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和光辉形象,又特别注重书写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揭示人民群众是共产党和红军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陕甘边区坚持把人民的意愿作为制定政策法令的根本依据,充分体现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的初心。南梁政府想方设法创办列宁小学和识字班,推动农村青少年教育;帮助群众发展合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兴办集市,发行货币,让商业兴隆起来,满足群众需求;积极推行民主政治,通过“投豆子”等方式,使不识字的农民也能参加选举,陕甘边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南梁苏维埃政府还实行了非常严格的监督制度,制定颁布了《暂行条例十八条》《赤卫军暂行简明军纪》等勤政廉洁的条例法规,用制度管事管人,为苏维埃政府廉政建设提供保障。书中写道:“南梁政府不允许工作人员将一张纸带回家,他们不仅是这样遵守的,而且成为终生的习惯。”根据地人民将红区和白区作比较,深切感受到南梁政府是清正廉洁、为劳苦大众谋利益的政府,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得到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深深热爱。陕甘边区根据地人民如此发誓:“谁敢动她一星土,豁出性命保卫她。”
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
四是概括精妙。一本好的史书,是对历史的科学总结。而这种科学的总结,则要在正确历史观的驱动下,对占有的丰富资料进行精心梳理和提炼概括,得出精准而富有深度的判断和结论,使历史过程、事件、人物、脉络十分清晰、简洁地呈现出来,便于人们准确完整地理解把握。《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其中第七章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宝贵经验的总结归纳,可以说十分准确精炼。书中将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确定为“两点一存”: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的落脚点,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的出发点,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将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宝贵经验概括为:以群众为天,创造性开展群众工作;“又斗争又联合”,根据需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制定“十大政策”,探索党局部执政的新路径;不“左”不右,确定符合实际的思想路线;党政军民同甘共苦,形成革命的最大合力。将南梁革命根据地的伟大精神提炼为: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1934年11月初,陕甘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南梁荔园堡召开,图为修复后的荔园堡大门
五是文风清朗。阅读《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一股清新爽朗的文风扑面而来。其清朗文风主要表现为:求实之风。这部革命史书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运用珍贵图片、回忆文章、口述资料,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客观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状况。打开这部33.5万字的著作,感到沉甸甸的。其内容非常丰富,每个章节、段落都很饱满,每个事件、故事、人物都很有份量,背后都有着大量史料支撑。编者对史料的挖掘和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其中许多细节得来不易也能说明问题。例如,书中用了一段南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蔡子伟的话来描述当时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几乎每逢集市,习仲勋同志和我们几个都去转一转,群众每每把我们围拢起来,问这问那,亲热极了。”书中类似例子不胜枚举。严谨之风。《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坚持唯物辩证法,坚持理论与史实相结合,坚持科学严谨的研史治学之风,系统讲述分析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以南梁为中心创建拥有20多个县级红色政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探索建立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从而作出南梁贡献、创造南梁经验、铸就南梁精神的光辉历程。整部著作从头到尾非常扎实、流畅,史料采用有根有据,论述求证有板有眼,通篇逻辑严密,没有夸大其词,没有偏颇偏激,精心雕琢,精心把握,充分体现了认真负责的精神。通俗之风。这部革命史书,既在构思设计上立意高远、思考深刻,又在具体表述上面向大众、通俗易懂,书中有大量关于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斗争的鲜活事例、感人故事,生动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不仅为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提供了很有专业水准的研究著作,也为广大民众奉献了红色营养大餐,即使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也能大体读懂,这就有利于南梁革命根据地史的传播和宣传,使其更好起到启迪、教育、激励人的作用,从而广泛兴起学习研究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弘扬南梁伟大精神的热潮。(责任编辑 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