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汽车悬架PID控制

2020-06-19李胜孙艺瑕刘建均

软件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PID控制

李胜 孙艺瑕 刘建均

摘 要:为了获得更好的汽车平顺性,构建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悬架动挠度、车身动位移、轮胎动载荷和轮胎垂直速度等4项指标进行近似衡量,提出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FA)的汽车悬架PID控制,并与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y-PID控制下的汽车悬架平顺性进行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改进FA优化的PID控制的4项指标峰值均大幅降低,峰值最高下降36.1%,证明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PID控制可提高汽车平顺性能。

关键词:LQR控制;Fuzzy-PID控制;汽车悬架系统;FA-PID控制

DOI: 10. 11907/rjdk.1917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20)004-0179-04

0 引言

汽车舒适性主要依赖于汽车悬架。汽车悬架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被动悬架结构简单,早期应用较广[1]。然而,被动悬架的参数固定,在外界激励频率发生变化时,隔振有效性降低,而主动悬架可有效克服该缺点,因此逐渐得到市场肯定与学者们的关注。

周长城[2]考虑平顺性与安全性等评判因素,研究了主动汽车悬架设计和控制的相关问题;Bharali等[3]建立1/4汽车悬架模型,提出了线性二次型控制(IQR)、模糊PID控制与基于LQR的模糊控制等3种控制器,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LQR的模糊控制主动悬架隔振性比其它两种主动悬架更佳;么鸣涛等[4]以汽车悬架动挠度为控制器输入变量,建立模糊PID控制器,其仿真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既改善了汽车平顺性能,也提高了响应速度;Chao等[5]提出用重力搜索算法( GSA)确定主动汽车悬架系统模糊PID控制器的最优控制参数,其研究结果表明,CSA可以调整PID控制器参数以达到最佳性能;Wang等[6]建立1/4汽车悬架模型,以车体垂直加速度为控制目标,提出了模糊PID控制策略,并利用改进的文化算法对模糊规则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可显著抑制车身加速度、提高乘坐舒适性;Song等[7]為改善悬架系统强非线性与不确定性,通过泰勒公式变换将悬架系统转化为两个不同的线性子系统,设计了基于遗传算法的PID控制器,其仿真结果表明,经遗传算法优化后PID控制悬架系统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综上所述,目前对平顺性评价指标与控制方法的对比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构建1/4主动汽车悬架模型,以PID控制器参数为优化参数,以多指标的汽车平顺性能为目标,提出基于改进萤火虫优化算法的PID控制策略。此外,将基于改进FA-PID控制的汽车悬架与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v-PID控制的汽车悬架进行平顺性对比分析。

1 汽车悬架模型

3 Fuzzy-PID控制

本部分内容为Fuzzv-PID控制器设计,主要指将Fuzzy控制器输出端与PID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形成一种新的控制器[13-15]。这种复合控制器适应更多工作环境下的控制

5.2不同汽车悬架效果对比

为证实改进FA-PID控制器对汽车悬架平顺性控制的有效性,将基于改进FA-PID控制的悬架与被动控制、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v-PID控制的悬架控制效果进行对比,仿真结果如图2-5所示[20]。

表1给出了被动悬架与其它3种主动汽车悬架的悬架动挠度、车身加速度、轮胎动载荷、轮胎速度峰值及4种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

从表1可以得知主动悬架的悬架动挠度、车身动位移、轮胎动载荷以及轮胎速度峰值较被动悬架最少下降31.6%、22.5%、18.3%和0%。基于LQR控制、基于Fuzzy-PID控制与改进FA-PID控制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较被动悬架分别降低24.8%、42.9%和68.69%。

6 结语

萤火虫算法优化后的PID控制器对汽车悬架系统拥有更好的隔振效果,悬架平顺性优于其它几种控制方式。就悬架平顺性而言,单- LQR控制较复合Fuzzy-PID、FA-PID控制稍显逊色。基于改进FA-PID控制的悬架比LQR控制与Fuzzy-PID控制的悬架,在被动悬架车身加速度均方根方面下降了43.89%和25.79%。本文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时滞影响及非线性特性,这是下一步研究方向和重点。

参考文献:

[1] 李琼.基于DSP的半主动悬架预测控制器的研究与开发[Dl.成都:西华大学,2009.

[2] 周长城.汽车平顺性与悬架系统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BHARALI J, BURAGOHAIN M.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fuzzy LQR; fuzzy PID and LQR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using 3 degree of freedom quarter car model [C]. Delhi: 2016IEEE l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IntelligentControl and Energy Systems, 2016.

[4] 么鸣涛,曹锋,阙瑞义,等.考虑汽车悬架动挠度的模糊PID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 36(9):929-934.

[5]CHAO C T,LIU M T,CHIOU J S,et al.A GSA-based adaptive fuzzyPID-controller for an 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J]. Engineering Com-putations, 2016, 33(6):1659-1667.

[6]WANC W. SONG Y, XUE Y, et al.An optimal vihration control strate-gy for a vehicle's active suspension based on improved cultural algo-rithm[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2015, 28( C): 167-174.

[7]SONG R R.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PID suspension controller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 [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7. 865:492-495.

[8]SUN W, CAO H, KAYNAK O.Finite frequency, control for vehicleactive suspension systems[Jl.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Technology, 2011, 19(2):416-422.

[9]MITRAA C,DESAIG J,PATWARDHAN S R. et al. Optimization ofpassive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by genetic algorithm [J]. ProcediaEngineering, 2016, 144: 1158-1166.

[10]RIOFRIO A. SANZ S,MJL B, et al.A LQR-Based controller withestimation of road bank for improving vehicle lateral and rollover sta-bilitv via active suspension[J]. Sensors, 2017, 17( 10): 2318.

[11]王亚雄,蔡宇萌,王健,等.汽车侧倾运动安全主动悬架LOG控制器设计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7,17(5):138-148.

[12]龙金莲,张玉分,卢家暄,等.汽车主动悬架LOR控制器平顺性控制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35(4):107-111

[13]魏健雄,万舟.基于神经网络PID的气垫船转艏角速度保持控制研究[J].软件导刊,2018,17(3):18-22.

[14] 盛平,朱庆夫.基于模糊PID控制器的叶菜温室测控系统设计[J].软件导刊,2017,16(6):100-103.

[15]PANG H. LIU F,XU Z.Variahle universe fuzzy control for vehiclesemi-active suspension system with MR damper combining fuzzyneural network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J].Neurocomputing,2018( 306):130-140,

[16] 王德望,赵敏.污水处理系统溶解氧的BP-PID控制算法[J].软件导刊,2018,17(2):68-70,73.

[17]MAHMOODABADI M J,FARHADI F,SAMPOUR S.Firefly algo-rithm based optimum design of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2018(3):1-13.

[18] 李恒.改進的萤火虫算法及其在PID控制器参数整定中的应用[D].合肥:安徽大学,2017.

[19]檀润华.路面对汽车激励的时域模型建立及计算机仿真[J].中国公路学报,1998(3):96-102.

[20] 张好好.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及联合仿真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

(责任编辑:江艳)

作者简介:李胜(1994-),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振动主动控制及时滞动力系统的实验实现;孙艺瑕(1983-),女,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时滞动力系统;刘建均(1991-),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时滞动力系统参数优化。本文通讯作者:孙艺瑕。

猜你喜欢

PID控制
内模控制在火电厂主汽温系统中的应用
常规PID控制和常规模糊控制的比较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PID闭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四旋翼无人机设计与滑模控制仿真